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acid,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甲周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甲周疣16例患者。将用20%的5-ALA溶液浸润的薄棉花片覆盖手足皮损处,避光4-5h。移除湿敷棉花片,用波长为635nm的激光照射病灶部位,能量密度120J/cm2,照射时间20~25min。治疗3次,每隔14d治疗1次。疗程结束后2周、4周复诊,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12例患者完全治愈,4例有效;4周后,14例治愈,2例有效。患者有效率、满意率为100%。结论局部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甲周疣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小。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治疗 甲周疣
  • 简介:摘要目的探查弹力线套扎术联合己烯雌酚制剂局部外涂治疗尿道肉阜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用弹力线套扎联合己烯雌酚制剂局部外涂治疗38例尿道肉阜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特点和疗效。结果经弹力线套扎术联合己烯雌酚制剂局部外涂治疗尿道肉阜38例均治愈,治愈率100%,无尿道外口狭窄,局部瘢痕形成等并发症及复发。结论弹力线套扎术联合己烯雌酚制剂局部外涂治疗尿道肉阜具有几乎无痛苦、创伤小、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适用于任何年龄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弹力线套扎 己烯雌酚 尿道肉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三维适行放疗和单纯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6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单纯放疗组与联合组,两组病例均采用3DCRT计划,照射剂量60GY,2GY/次,5次/周,联合组吉西他滨1000mg/m2,在放疗开始进行,d1,8,15,每三周重复。结果联合组和单放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相似,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放疗较单纯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并不增加早期副反应。

  • 标签: 吉西他滨 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用于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其与常规根治手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患者,根据术中是否选择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分为动脉灌注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并发症、化疗相关副作用以及远期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Duke分期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术后肠道出血、尿潴留和切口脂肪液化以及远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狭窄、肠梗阻、排便功能不良无显著性差异.灌注化疗组发生Ⅲ级和Ⅳ级化疗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灌注化疗组患者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灌注化疗组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5.8%,显著高于对照组62.1%(P<0.05).结论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中行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安全、可行,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化疗副反应可接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 标签: 直肠癌 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 并发症 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74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男性50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女性24例,年龄在59-8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腹股沟疝。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手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镇痛药应用、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平均总住院费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较对照组低,对于患者的帮助更大。结论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安全快捷、患者痛苦少、费用低廉、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

  • 标签: 老年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分析了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2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2例患儿静脉滴注夫西地酸钠过程中,外渗导致皮肤坏死,1例患儿坏疽溃烂至骨面,外科剔除坏死组织换药无效,植皮后伤口愈合;另外1例患儿剔除坏疽组织,换药,外涂喜疗妥1月后伤口愈合。

  • 标签: 夫西地酸钠 组织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后路显微内窥镜(MED)下行髓核摘除术的同时,保留腰椎黄韧带且局部应用几丁糖,预防椎间盘术后椎管内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点。方法选择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行MED下髓核摘除术,其中79例保留黄韧带,同时局部应用几丁糖,67例行常规MED髓核摘除术,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JOA下腰痛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保留黄韧带与局部应用几丁糖组,获得随访68例优46例,良16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1.18%。常规MED手术组,获得随访59例优26例,良25例,中4例,差4例,优良率为86.44%,两组数据行统计学X2检验,p<0.05。结论MED中保留腰椎黄韧带且局部应用几丁糖有良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的作用,操作可行,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黄韧带 几丁糖 椎管内粘连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某些数学课堂因题量过多,题目过难,节奏过快,学生缺少快乐的体验.通过展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教学片断并赏析,反映出执教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精心设计问题,促成高效学习;运用"局部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实现知识建构,且教师幽默、激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 标签: 点斜式方程 问题探究 问题驱动 教学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数字乳腺摄影结构扭曲征象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全数字乳腺摄影患者中,具有结构扭曲征象,并剔除证实因体位及加压因素所致乳腺内异常密度及合并典型恶性钙化,仅表现为乳腺结构扭曲、变形,共50例。回个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对12例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术后改变8例,脂肪坏死伴间质纤维化1例,囊性增生9例,炎症6例,硬化性腺病3例,恶性病变23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粘液癌3例,Paget病2例。经四表格Fisher精确算法检验,病变区密度在良、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而边缘征象在病变的良、恶性之间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边缘浸润征在恶性病变中具有显著意义(P=0.01),边缘模糊征象在良、恶性病变出现具有显著意义(P=0.014),星芒征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病变区结构消失在恶性病变出现具有显著意义(P=0.025),“病变区结构可见”征象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触诊病变质地在良恶性病变间及良性病变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P>0.05)。结论术前定位穿刺局部切除活检,是诊断以结构扭曲为主要征象乳腺癌的可靠手段;通过结构扭曲切除后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加深了对结构扭曲征象的认识,大大提高以结构扭曲为主要征象的乳癌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数字X线摄影 结构扭曲征象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局部注射金葡液对兔骨不连的治疗作用。方法手术造成并经X线检查证实的兔左右胫骨骨不连模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左侧为冲击波治疗组,右侧作空白对照组;b组左侧为冲击波结合局部注射金葡液治疗组;右侧作对照组,只进行局部注射金葡液治疗。治疗后6、12周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观察治疗前后骨不连处的变化。结果12周后a组左侧和b组右侧胫骨不连基本痊愈;b组左侧胫骨全部痊愈,b组左侧较a组左侧和b组右侧愈合早,a组右侧则为骨不连接。结论冲击波能够刺激骨痂形成,金葡液能提供生物活性物质,两者结合能促进骨折愈合,有望成为一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的新方法。

  • 标签: 冲击波 金葡液 骨不连
  • 简介: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药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性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充足可靠的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性霉素B各种制剂的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两性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两性霉素B 局部应用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开窗术中作用。方法62例做实验组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后在行输卵管开窗术,另64例常规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做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出血量、术中需要电凝止血率,手术时间、术后输卵管复通率。结果实验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输卵管畅通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可减少开窗术的出血,较少电凝对输卵管的损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腹腔镜 输卵管开窗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硝唑局部冲洗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74例化脓性阑尾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组(奥硝唑局部冲洗治疗)与对照组(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治疗)两组,各计3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阑尾的切除及切口缝合方式一致,对两种冲洗方式作用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奥硝唑局部冲洗治疗)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共计32例,乙级愈合共计4例,丙级愈合共计1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7%。观察组(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治疗)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共计26例,乙级愈合共计7例,丙级愈合共计4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8%。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硝挫局部冲洗治疗方式对于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阑尾切除手术之后伤口感染问题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硝挫局部冲洗 化脓性阑尾炎 预防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后颅窝和茎突后区广泛c彤侵犯局部晚期鼻咽癌互补分野同期加量照射(SF—SBI)分割剂量的合理设置、设野的优化和应用时机。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局部晚期NPC患者6例,分别采用分割剂量为2.3~2.7Gy/次的不同SF-SBI方案,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加量照射肿瘤靶区(BTV)、原发肿瘤计划靶体积(PTVnx)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特点差异,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全组BTV的平均剂量(Dmean)为73.8~76.2Gv,95%处方剂量所包含的靶体积百分数(V99%)为95.8%~99.9%。PTVnx的Dmean为70.3~75。9Gy,V99%为96.0%~99.9%。靶区中不存在大于80Gy的体积。明V1和PTV2的V9分别为98.8%~99.9%和98.9%~99.9%。腩干的50、60Gy所包含的体积百分数(v。v。,和33%体积所受照射的最大剂量(D33)分别为13.2%-46.3%、2.6%~12.8%和23.8~53.9Gy。同侧颞叶的Dmean、D33和v。分别为23.8~32.2Gy、26.4~39.2Gy和19.5%~25.7%。患者A、B、c同侧颞叶的百分体积分别为9.5%、32.2%和28.7%。同侧颞颌关节的Dmean和D。分别为69.1-76.2Gy和62.2-69.8Gy。随访时间3.5~7年。除患者A为部分缓解(PR)外,其余患者均在放疗中或放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局部进展或复发。无1例患者出现脑干放射损伤。采用较大分割剂量(2.4~2.7Gy/次)的患者分别m现了放射性脑病、后组脑神经损伤和严重的张口困难。结论从放疗开始即对BTV和大部分GTV采用2.3Gy/次分割剂量进行照射改进的SF.SBI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以及根据肿瘤实际退缩情况个体化缩小后程放疗射野的优化理论,为局部晚期NPC实施个体化放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 标签: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同期加量照射 剂量学
  • 简介:目的观察云南白药用于血液透析导管隧道口渗血的效果.方法将6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导管隧道口渗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局部按压法,观察组采取云南白药外敷法,观察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对照组止血有效率30.3%,观察组止血有效率84.8%,两组比较x2=20.1,P<0.01.结论透析导管隧道口渗血应用云南白药局部外敷效果较好.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 渗血 云南白药
  • 简介:依据阴极射线致发光的电压依赖曲线,对荧光管内荧光颗粒的电荷进行了研究。商用荧光粉制作的荧光屏,具有表面束缚电子(SBE)。由于来自SBE(-2000V)的库伦排斥,发光荧光管不可避免地在荧光屏和正电柱之间有大的间隙(4mm宽度)。这里有一个例外,低胝阴极射线致发光(CL)荧光粉没有SBE,发光时CL荧光颗粒具有电中性表面。中性表面允许荧光管内的运动电子表面传导。但荧光屏的优化结构尚待未来研究。

  • 标签: 荧光管 荧光屏 电荷 正电柱 间隙 CL
  • 简介:文章讨论一类具齐次Dirichlet边界条件的方程组ut=△u+e^mu(x0,t)+pv(x0,t)=△v+e^qu(x0,t)+nv(x0,t).其中x0是R^N中有界区域内的固定点.通过四个充分与必要条件,得到解同时与不同时爆破的完整分类.有趣的是,在某指数范围内,大初值u0(V0)引起u(v)的爆破,而在这些初值之间,出现同时爆破.

  • 标签: 不同时爆破 同时爆破 临界指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