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松解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16-48岁。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齿状突不连2例,横韧带松弛症2例,寰枕畸形1例。前路C1/C2松解,清除寰枢椎前方挛缩瘢痕组织或骨连接,后路PCF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融合术。结果:术后11例获得复位,行寰枢椎复位固定术;1例行枕颈融合术。术后随访正常。结论:前路松解PCF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骨折脱位方法可靠。

  • 标签: 寰枢关节/损伤 脱位/外科学 骨折/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造成难免压疮的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俯卧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综合护理.术前常规用诺顿评分法对压疮危险性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术后发生压疮情况及患者对术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脊柱后路俯卧位手术中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脊柱后路手术;难免压疮;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9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入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行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评价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12月JOA及VAS评分。结果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12月JOA评分分别为7.41±1.78分、12.64±2.31分及14.31±1.98分,VAS评分分别为3.98±1.62分、1.64±0.45分及1.41±0.52分,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12月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及术后12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减压术,外科 前后路
  • 简介:摘要:目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分析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共纳入62例腰椎骨折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均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各31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全面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较参照组,护理组患者手术耗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较参照组83.87%,护理组护理满意度100.00%更高(P<0.05)。结论:腰椎骨折在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时给予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建议优先选择。

  • 标签: 腰椎骨折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手术室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颈椎后路手术体位护理中建立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 100 例,将 2020 年手术时间> 2h 的 5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 2021 年手术时间> 2h 的 50 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 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及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 体位摆放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 0.05); 术后受压部位皮肤损伤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 径可明显缩短操作时间,降低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颈椎后路手术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探讨手术室护理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接收的60例腰椎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诊疗时间在2020年6月至2121年12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手术室护理,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应用后路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以前路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以后路手术治疗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以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30/31)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24/31)(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缩短(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应用后路手术,可使围术期临床指标得到有效的改善,促进患者的恢复进程,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 后路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后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脊柱后路手术的68例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分组,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34例和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干预)34例,对比压疮发生率、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低于基础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时,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压疮风险,预防压疮的出现,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适合推广。

  • 标签: 脊柱后路手术 干预效果 预见性护理干预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前、后路及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术中并发症。方法 选取本院60例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采取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和研究组(行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跟单一前路及单一后路一期手术治疗方式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 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本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围手术期资料、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目前微创手术倡导者虽报道微创相对开放手术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出血及输液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但尚缺乏设计良好的对比研究来证明这一观点。

  • 标签: 后路椎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单节段 手术入路 腰椎 队列研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参照组实施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8.75%高于参照组的91.25%(P<0.05)。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方法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脊柱后路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效,与开放手术进行比较,有着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理想、能满足临床需求、获得患者满意的高度认可。

  • 标签: 脊柱后路微创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模式镇痛与单纯术后镇痛在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融合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融合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多模式镇痛组)和B(单纯镇痛组)组各30例。A组于术前24h内行心理干预,手术开始前10分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在显露神经根后用lml利多卡因原液进行神经阻滞,并与手术缝皮前切口内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手术结束时给负荷量舒芬太尼10ug后接接止痛泵行PCIA。B组手术结束时给负荷量舒芬太尼10ug后接止痛泵行PCIA。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术后各时间段(术后2、4、6、8、12、24、48h)的VAS评分和BCS舒适状态评分及48h内PCA(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结果A组患者于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1),BCS舒适状态评分高于B组(P<0.05),48h内PCA(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1),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融合手术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和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减少卧床时间和住院日数,优于单一静脉自控镇痛。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术后镇痛 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融合术 病人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应用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中对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加强细节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压疮出现1例(3.3%),低于对照组的6例(20.0%);护理满意共计28例(93.3%),高于对照组的21例(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而言,护理操作中加强细节管理能够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后路手术 细节管理 压疮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2.3~5.8h之间,平均(3.6±0.8)h,术中出血量在280~820ml之间,平均(460.5±50.8)ml。有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脑脊液漏,2例在麻醉清醒后1d内有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随访10~3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复查显示植骨融合良好,且内固定稳固可靠,未见椎体失稳、滑脱现象。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能使椎管内肿瘤充分暴露,以便于将肿瘤完全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后路椎板切除 椎管内 神经鞘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运用到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74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试验组患者予以后路手术内固定开展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类型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经过治疗以后的治疗成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VAS评分(9.34±2.58)分与试验组的(9.24±2.6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3.77±2.02)分低于对照组(4.85±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运用到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期间具备比较优良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 脊柱骨折 价值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效果分析。 方法 : 选取我院治疗的 腰椎骨折的患者 80 例 ,均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 结果 : 在治疗前,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 ( P > 0.05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 。 在治疗前,实验组的 Cobb’s 角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 ( P > 0.05 )。在治疗后,实验组的 Cobb’s 角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 实验组中有 1 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 1 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有 0 例患者发生钉帮松动或断裂;对照组中有 3 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 2 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有 3 例患者发生钉帮松动或断裂;差别较大 ( P<0.05 )。 结论 : 在使用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中使用手术室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6-7爆裂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配合经验,提升我科护士颈椎手术配合能力,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方法通过2014年我院新开展的2例C6-7爆裂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总结颈椎手术配合经验。结果顺利配合完成手术,未发生任何护理缺陷,手术医生对护士配合满意,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且术后康复快。结论颈椎骨折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在我院属于新开展手术,术前病人的心理准备、器械的选择、与手术医师的沟通,术中体位的摆放以及对于特殊内固定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均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 标签: C6-7爆裂骨折 后路钉棒 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