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种植支抗进行口腔颌面部矫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50例作为分析对象,选取时段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平分为2组,其中25例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而另25例给予常规矫正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支抗作为一种有效的强支抗,因良好的稳定性且不依赖患者合作,将会促进其在正畸矫形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 标签: 种植支抗 口腔颌面部矫形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的疗效。方法:研究患者为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例数为50例,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1月,结束时间: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矫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分析其疗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侧弯角度矫正率。结果:50例患者均治疗有效,有效率为100.00%,患者均行侧弯角度矫正,矫正率为82.56-96.66%。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下肢牵引套在使用过程中的调整频率,提高病员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方法将5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下肢牵引套,实验组使用简易改良后的牵引套。比较两组病员牵引套调整频率、压疮发生率、病员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每天调整频率、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却明显提高。结论简易改良下肢牵引套能有效阻止牵引套下滑压迫踝关节,提高病员舒适度,减少压疮发生,减轻护理工作量。

  • 标签: 改良下肢牵引套 下肢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 自制人工下肢被动活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 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关节外科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 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18 0例,随机分为对照Ⅰ组,对照Ⅱ组 和治疗 组各 6 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功能锻炼 ,未使用自制人工下肢被动活动辅助锻炼 ;治疗 组运用自制人工下肢被动活动辅助 功能锻炼。结果 入院及 出院时 ,对照Ⅰ 组和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 HSS )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术后第 3 天,第 7 天及出院前分别进行膝关节 HSS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各项指标 均高于对照Ⅱ组 ( P≤0.05 );术后 7 天及出院日, 对照Ⅰ组与治疗组功能锻炼依从性相当。对照Ⅱ组与治疗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有明显差异。 结论:专利产品人工下肢被动活动为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 显著提高膝关节的功能及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全 膝关节置换术 自制人工下肢被动活动器 功能锻炼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病人行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210例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5名患者下肢手术时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方式,85例高危病人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神经刺激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高危病患,麻醉效果优秀率显著高于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患者(P<0.05);两种麻醉方式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并发尿储留37例。结论针对高危并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取神经刺激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刺激及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mdash &mdash 坐骨神经阻滞 高危病人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联合应用上下肢康复训练及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1.10-2022.9期间收治的70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并按照数字表格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实施康复护理,研究组(n=35)实施上下肢康复训练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手段康复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上下肢康复训练联合康复护理措施合理应用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上下肢体功能,促进患者行动能力不断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康复期脑梗死 上下肢康复训练器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下肢康复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60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均在2022年4月-2023年4间接受康复训练,盲选法分组(常规组、护理组/n=30例),分别给予康复护理、上下肢康复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结果:护理组上肢、下肢FMA评分以及总分均较常规组更高,P<0.05。护理组较常规组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期间配合上下肢康复训练可更好的改善肢体功能,并提升自理能力,可推广。

  • 标签: 康复训练器 康复护理 康复期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溃疡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6例下肢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加强心理护理、饮食调护、促进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浸泡或使用0.1%雷佛如尔纱布加中成药外敷。结果86例患者中68例痊愈,18例好转出院。结论细心的患部护理,控制血糖及健康指导是防治下肢溃疡的关键。

  • 标签: 溃疡 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协助患者站立对降低全髋关节术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第8天在5分钟之内摇高床头,协助患者站立;实验组采用三步法的方法协助患者站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坐起和下地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次坐起和下地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三步法站立协助患者坐起,能有效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其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三步法 站立 体位性低血压 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98-02
  • 简介:摘要硬膜外麻醉是椎管内分娩镇痛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常以体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和脊柱解剖学结构为定位依据,但在某些合并肥胖症或严重的脊柱侧弯畸形患者中,难以触及的骨性标志和异常解剖学结构使得传统的定位方法失效,此时盲目地放置硬膜外导管可能困难并且不安全。本文报道1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后产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运用超声辅助定位穿刺椎间隙,减少了硬膜外腔插入尝试的次数,改善了分娩镇痛的质量,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可为脊柱侧弯术后产妇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提供良好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脊柱侧弯畸形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30 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截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 柱后凸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后的体位管理及翻身护理效果展开评价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自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10 月间住院接收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 72 例样本资料用于本次临床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量表的方法将患者样本分组为组 1 、组 2 ,分别接收常规术后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体位管理及翻身护理。经相同护理周期后,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水平相关数据进行收集。 结果 :与组 1 相比,组 2 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 P<0.05 。 结论 :为脊柱侧弯矫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术后体位管理及翻身护理有助于推动预后康复进程,对于患者机体功能性恢复,预后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具价值,值得在临床给予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体位管理 翻身护理
  • 简介:背景:对于胫骨骨折的畸形愈合,传统的截骨矫形术很难保证术中截骨的准确性。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胫骨骨折畸形愈合需行截骨矫形的患者(观察组),利用CT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制作截骨导板和术前预演后,行胫骨畸形矫形术。同时随机选取10例采用传统截骨矫形术的病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5.5±24.1)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88.0±27.8)min,t=11.63,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4.5±1.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7.5±1.7)次,t=15.64,P〈0.05];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骨愈合及下肢力线恢复良好。结论结论:在胫骨畸形截骨矫形术中,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预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3D打印技术 胫骨 畸形 外科手术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脊柱畸形矫形术治疗8 8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判断是否发生深部感染。将初次手术后3个月之内发生的感染定义为早发性感染,初次手术3个月后发生的感染定义为迟发性感染。所有感染患者行清创灌洗、术后引流冲洗,并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若感染无法根除,如手术后时间不足2年,暂予伤口换药保留内固定;如手术后时间达到2年,评估融合情况满意后可在伤口清创的同时取出内固定。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评估取出内固定者矫正丢失情况。结果共有60例(0.68%, 60/8 818)术后发生深部感染,早发性感染11例(发生率为0.12%, 11/8 818),迟发性感染49例(发生率为0.56%, 49/8 818)。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入路及融合节段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5年是深部感染发生的高峰期。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最低,综合征性及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初次培养阴性率较高,早发性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居多;迟发性感染中痤疮丙酸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明显增高。经治疗后早发性感染组中9例保留内固定,2例换药至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迟发性感染组中5例保留内固定,10例换药至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34例手术时间超过2年直接取出内固定;其中1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后1个月重新植入内固定;另有1例患者因矫正丢失在取出内固定3年后重新植入内固定。末次随访时取出内固定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冠状面矫正丢失。结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为0.68%,早发性感染发生率较低,迟发性感染较高;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与综合征性脊柱侧凸患者有着较高的感染风险。如果感染在反复清创后无法根除,推荐在术后2年骨融合后取出内固定,但仍存在矫正丢失的风险。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感染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路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单一节段)并后凸畸形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岁,病程为8~50个月,平均25个月。9例患者均有后凸畸形伴腰背痛,其中6例患者有迟发型神经损伤。9例患者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V型截骨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随访6-24月,骨折后凸畸形矫正,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未出现因截骨矫形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胸腰段椎体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患者,经后路截骨能够同时达到减压、矫形、融合的目的,对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焦超声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跟痛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跟痛症患者分为超声组、鞋垫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超声组患者给予聚焦超声波治疗,鞋垫组患者给予矫形鞋垫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穿戴矫形鞋垫基础上辅以聚焦超声波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定,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足踝功能量表(FAOS)对3组患者疼痛、症状、日常活动、运动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FAOS量表各维度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发现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亦显著低于鞋垫组水平(P<0.05);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观察组FAOS量表疼痛评分[(78.20±10.44)分]、日常活动评分[(82.55±7.54)分]、运动评分[(47.85±16.06)分]及生活质量评分[(58.05±21.2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5±0.68)分]显著优于超声组及鞋垫组(P<0.05),同时超声组疼痛VAS评分[(2.60±0.59)分]亦较鞋垫组疼痛VAS评分[(3.00±0.72)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聚焦超声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跟痛症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步行功能,其疗效优于单一聚焦超声波治疗或单一矫形鞋垫治疗。

  • 标签: 跟痛症 聚焦超声波 矫形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