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视觉无疑是绘画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要对其进行深入理解,首先应区分视觉与视见之间的异同,从而将视觉自身的纯粹性作为一个首要出发点。此种纯粹性,既指向着一种原初的生成结构,又似乎必须在与其他的异质性序列(尤其是言语)之间的开放关联中获得呈现。德勒兹抒写的光之诗学,以及福柯对临床目视的洞察,都启示出可贵的线索。在中国古代画论和画作之中,同样存在着"观"与"言"这个基本问题,而如恽寿平这样的独到画家则尝试着种种打开二者的"知识"—"积层"的实验和实践。

  • 标签: 视觉 积层
  • 简介:在审美资本主义时代,品味成为资本主义得以克服种种危机而达到无限制发展的驱动力。品味的问题的核心在于它试图将一种历史的、偶然的观念、价值予以普遍化的诉求。品味的竞争是对可见性的竞争,是新的视觉经验的创造和传播。它关涉到:何种文化、何种视觉经验、何种品味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会占据主导地位。品味关涉到一个'共通感'的领域,同时也是一种论战的能力。中国美学应该适当地转向,去自觉地关注和介入这种品味的竞争。

  • 标签: 视觉经验 中国品味 审美资本主义 共通感 承认
  • 简介:如今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公共雕塑,到底是装饰了城市,从而成为城市个体情感记忆的诗意性空间联结和城市管理的审美治理性策略,还是作为城市的多余物,只是无端地占据我们的城市空间,直至让我们不快甚至窒息?本文将公共雕塑作为城市中的视觉政治与经济景观,运用空间政治批评的方法,努力呈现和折射城市雕塑背后隐蔽的复杂性运作机制及其与城市空间所构成的复杂性关系,这对我们重新认识城市的公共雕塑的功用及其与城市空间的相互渗透性关系会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城市雕塑 视觉政治与经济 空间政治批评
  • 简介:注意控制探讨个体以何种方式选择性地注意外界信息。本研究从发展角度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研究采用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范式,以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为被试,从视觉工作记忆中信息性质和视觉工作记忆负荷两个角度考察了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自上而下注意控制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成绩显著优于小学三年级学生;(2)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目标相关信息促进目标搜索,而目标无关信息干扰目标搜索;(3)视觉工作记忆负荷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高视觉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视觉工作记忆负荷。

  • 标签: 视觉工作记忆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小学生
  • 简介:在数字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正在经历一场数字技术的革命。为人们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感受,视觉传达课程只有主动迎接信息时代的变化并不断探索.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视觉传达学科的发展。项目教学法是视觉传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这种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设计出更加贴近市场、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

  • 标签: 数字媒体 项目教学法 视觉传达设计
  • 简介:采用消失文本范式,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词n-1、词n、词n+1和词n+2的视觉信息提取过程。除正常呈现句子的控制条件外,两项实验都还包含4种消失条件(词n-1消失、词n消失、词n+1消失和词n+2消失)。实验一将各消失条件的延迟时间设为0ms,结果发现词n-1消失、词n消失和词n+1消失都影响词汇加工和阅读理解;词n+2消失则只影响眼动过程。实验二将各消失条件的延迟时间设为50ms,结果发现词n-1消失、词n消失和词n+1消失都不再影响词汇加工和阅读理解;相对于实验一词n+2消失条件对眼动过程的影响模式发生变化。综合两项实验结果可知:中文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包含3个双字词词汇(词n-1、词n和词n+1),对这些词汇进行识别所需的呈现时间没有差异;中文读者不能识别词n+2,但其视觉信息能够引导眼跳过程。

  • 标签: 中文阅读 知觉广度 词汇 视觉编码 眼动
  • 简介:采用Posner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定向实验范式,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阿拉伯数字,以判断数字是否大于5为任务,考察视觉空间注意定向对中小学生数字加工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条件下,中小学生在数字加工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数字距离效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2)内源性和外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各年级学生均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3)内源性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均能够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但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字距离效应不明显;外源性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大小数字距离效应不显著,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小数字距离效应显著,但大数字距离效应不显著,中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数字距离效应。

  • 标签: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数字距离效应 数字加工 中小学生
  • 简介:为了探讨视觉工作记忆中非语义编码信息对注意捕获的调节以及这种调节作用发生的阶段,本研究采用视觉搜索范式,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被试为17名大学生,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不同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影响注意捕获的电生理机制。结果发现:(1)无效信息条件(同侧,对侧)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条件;(2)同侧无效信息条件下的N2pc波幅显著增大,两侧无效信息条件下的P300波幅大于中性条件。结果表明,在注意加工的中期阶段,与视觉工作记忆中非语义编码项目特征相同的干扰刺激在视觉搜索过程中获得了注意资源竞争优势,干扰个体对靶刺激的注意捕获,且该效应持续至注意的晚期加工阶段。

  • 标签: 非语义编码 视觉工作记忆 注意捕获 N2pc P300
  • 简介:国外基于拼音文字的众多实证研究发现有阅读困难的儿童可能存在语音记忆方面的缺陷,表现为对文字信息而非视觉空间信息的存储困难。然而,关于普通儿童汉语识字能力方面,虽不少研究探讨到了工作记忆在其中的重要贡献,但目前为止依然对语音与视觉记忆在当中的角色没有一致的定论,也尚未有一篇元分析研究整合过过往的实证文献。因此,本文尝试采用元分析的方法试图澄清两种不同的工作记忆在儿童习得汉字中的不同功能。结果发现,工作记忆与儿童汉语识字能力的整体相关为0.24;语音记忆与儿童汉语识字能力的相关是0.34,而视觉记忆与儿童汉语识字能力的相关仅有0.14。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以Wagner和Torgesen为代表的"泛语音论"的推测,也符合Perfetti和Dunlap(2008)的普适性的语音原则的预期,表明汉语阅读中代表着语音加工技能的语音记忆依然是汉字习得的核心驱动器。

  • 标签: 语音记忆 视觉记忆 汉语识字 元分析
  • 简介:以85名小学2~6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分层回归探讨小学高、低年龄阶段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注意广度的发展变化,并以同年龄正常阅读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在不同年龄阶段探究视觉注意广度对阅读流畅性发展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1)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视觉注意广度缺陷,并呈现出在小学高年龄阶段更严重的趋势;(2)在阅读障碍儿童中,视觉注意广度对汉语流畅阅读的显著预测作用随发展增强;而对于正常阅读者,视觉注意广度仅显著预测低年龄段学生的句子朗读流畅阅读能力。以上结果表明视觉注意广度与汉语流畅阅读能力关系密切,今后汉语阅读障碍的相关干预研究可以尝试从视觉注意广度训练方面切入。

  • 标签: 视觉注意广度 发展性阅读障碍 汉语小学生
  • 简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江苏文化丛书·扬州漆器》一书,严重剽窃了江苏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张燕著《扬州漆器史》。其剽窃手段表现在八个方面:在对漆器进行形态描写上抄袭“张著作者亲见”,在对漆器作品进行评价多剽窃张著作者创见在对漆器工艺进行描述时由于不懂工艺,篡改张著内容,造成错误百出,配图则“指鹿为马”……全书框架结构与《扬州漆器史》基本雷同,总体抄袭的文字量达90%。近日,此案已经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决。这个轰动艺术设计界的事件,只暴露出当今学术腐败现象的冰山一角。当今中国,反剽窃牵系着中国学术的生死存亡,牵系着中国学术的前途与命运,需要学术界一切正义人士努力付诸行动。

  • 标签: 漆器工艺 中国学术 剽窃 扬州 江苏人民出版社 南京市鼓楼区
  • 简介:乞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乞讨在当代中国的泛滥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在如何对待乞讨和乞讨者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的分歧,其中价值观的矛盾及其所引起的道德困境构成了对乞讨现象争论的焦点.我们必须把乞讨作为一种手段和乞讨者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自愿选择区别开来.如此才能对乞讨之中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乞讨者和施舍者之间的关系、乞讨者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恰当的道德定位,并为处理乞讨问题提供依据.

  • 标签: 乞讨 乞讨行为 乞讨资格 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