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体是一种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细胞外小分子囊泡,其内包含RNA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可在细胞间进行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脑缺血后,神经元来源的外体通过调节胶质细胞的活化进而影响神经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活化的胶质细胞则分泌含有炎性因子或炎症相关微RNA的外体调节神经元的存亡。研究显示,外体可作为脑缺血后炎性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文章阐述了外体的组成和功能及其在脑缺血后神经炎症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

  • 标签: 脑缺血 外泌体 炎症 微RNAs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视下剪除联合微电凝破坏顶汗腺治疗腋臭的有效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50侧腋臭患者,均采用直视下剪除联合微电凝破坏顶汗腺的方法治疗,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4~38岁,平均23岁。术前根据Young-Jin Park制定的判断腋臭的标准,3级21例,2级4例。肿胀麻醉后,直视下剪除皮下的顶大汗腺、脂肪及毛囊,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基底用高频电刀微电凝模式,逐个破坏不易剪除的顶大汗腺组织及毛囊。术后参照Young-Jin Park制定的判断腋臭的标准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术后2例单侧皮瓣缝合创口部分坏死,1例单侧术后血肿,分别给予积极换药、二次清创缝合及血肿清除处理。随访6个月至1年,24例患者症状均达治愈标准,其中1级21例,0级3例,治疗效果稳定。1例术前3级患者术后评估为2级,未达治愈标准,于术后半年给予二次手术,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直视下剪除联合微电凝破坏顶汗腺治疗腋臭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顶汗腺组织,有效地清除顶汗腺及毛囊,降低腋臭的复发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腋臭治疗技术。

  • 标签: 微创 顶泌汗腺 腋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指征剖宫产对乳二期延迟的影响。方法以4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分娩组)以及400例非指征剖宫产产妇(剖宫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产妇产前及产后24h、48h、96h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产后乳母乳始动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产前以及产后96h的血清PRL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产后24h以及48h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剖宫产组,且其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P均<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非指征剖宫产可对产妇分娩后乳二期产生显著的延迟作用,临床应积极倡导自然分娩方式,以保证新生儿的母乳喂养。

  • 标签: 非指征剖宫产 泌乳二期 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后乳房胀痛以及乳的护理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产妇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产妇乳情况以及乳房胀痛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乳时间以及血清泌乳素等指标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差距,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程度、母乳喂养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距,P<0.05。结论对分娩后的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有利于促进产妇乳量,缓解产妇乳房胀痛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早期乳房按摩 产后乳房胀痛 泌乳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乳不足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乳不足产妇,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产妇,对所有乳不足产妇进行原因探讨和诊断分析。试验组产妇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结果缺乏喂养技巧。乳房凸显、产妇因素、精神因素、剖宫产是影响产妇乳不足的主要因素。护理后,试验组产妇正常乳者占比36例(85.00%),对照组产妇正常乳者为25例(62.50%)。结论根据产妇的对应症状,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乳不足的症状。

  • 标签: 产妇 泌乳不足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外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含有细胞特异的蛋白、脂质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外体在DN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外体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刺激乳模式在母婴分离过程中对产妇乳Ⅱ期时间和乳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分娩且母婴分离的产妇14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护理人员基于分阶段刺激乳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乳Ⅱ期时间、乳量以及乳房肿胀程度。结果产后48、72 h两组产妇乳Ⅱ期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48、72 h乳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产后72 h乳房肿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阶段刺激乳模式能提前母婴分离后产妇乳Ⅱ期时间,增加产妇乳量以及减轻乳房肿胀程度。

  • 标签: 护理 母婴分离 泌乳Ⅱ期时间 乳汁量 产妇
  • 简介:产后 乳房按摩 乳腺胀痛 乳,观察对产妇乳腺胀痛及乳的影响,在产妇耐受的范围内进行乳房按摩不仅能减少乳腺胀痛

  • 标签: 乳房按摩 乳腺胀痛 产妇乳腺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外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外体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其在哮喘的气道炎症中发挥调节作用,本文从外体的结构和功能为切入点,对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后3~6天的乳房在进入乳二期时出现生理性乳胀时如何正确有效的进行乳房护理,从而减少肿胀给产妇带来的痛苦,以及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方法指导正确的含乳及哺乳姿势及哺乳频率、移出乳汁的方法;给予手法操作反向按压减轻乳头乳晕处的水肿及冷敷减轻乳房的肿胀。

  • 标签: 泌乳二期乳胀 反向按压 正确含乳 冷敷
  • 简介:摘要外体是拥有由脂质构成双层球状膜的囊泡,能够被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所分泌。外体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和无法替代的强大功能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干细胞外体所含有的多种细胞因子、信号蛋白、脂质以及调节性核酸等成分能够对肾脏、肝脏、心脏、血管以及神经等的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干细胞外体在通过抑制髓核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外基质合成等方式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进程,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主要通过miRNA及相关信号通路。虽然对干细胞外体在椎间盘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外体所包含的成分复杂,具体情况尚未完全明了,仍需深入研究。主要通过对干细胞外体的特性及功能、提取、鉴定和贮存方法,对其他多种组织的作用,及其对椎间盘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乳房胀痛、硬度及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正常足月顺产初产妇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护理干预措施,即哺乳前进行乳房热敷、按摩,哺乳后挤奶;对照组予产科乳房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后1周乳房疼痛程度、硬度及乳量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产后1周,试验组乳房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有所减轻,乳房硬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产后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简单、易行,利于乳汁早期分泌,可明显减轻乳房疼痛,通畅乳腺管,为纯母乳喂养创造良好条件。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后保健 泌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术后乳和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科接收的剖宫产术患者,共计74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原理,将74例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均37例。A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干预,B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术后乳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术后乳时间为(36.6±3.5)h,B组为(54.1±6.9)h。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母乳充足率,A组明显高于B组(89.19%vs.67.5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用饮食护理干预,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早期乳。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胃肠功能 应用效果 剖宫产术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宁泰胶囊对精液不液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8例精液不液化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精液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活力、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宁泰胶囊能明显缩短精液的液化时问和降低精液的粘稠度,提高精子活力,促进前列腺的分泌功能。结论宁泰胶囊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精液不液化症药物。

  • 标签: 不育症 男性 精液不液化症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外体是有多种细胞分泌的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纳米级囊泡,能够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在血管疾病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够参与血管再生与修复,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关系密切。外体具有相对固定的细胞靶向特性和更加明显的生物学活性,使其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巨大潜能。

  • 标签: 外泌体 血管疾病 主动脉夹层 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外体(exosomes)是细胞内源性的小囊泡,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体。外体已成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用于传递膜和细胞溶质蛋白、脂质和RNA的载体。近年来,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已经成为病理生理疾病治疗的潜在选择,但是不良的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治疗潜力。为了实现RNA药物的治疗潜力,必须开发有效的、组织特异性的和非免疫原性的递送技术。目前已经研究了几种载体,其中外体被认为是有效递送siRNA的可行的载体,这里将主要对外体及外体能作为siRNA递送的天然载体进行概述。

  • 标签: 外泌体 RNA干扰 小干扰RNA 靶向 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