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抗生素药物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有助于减少感染率,提升治疗效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类药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达到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效果,但是由于该药物的特殊性,部分患者或许存在过敏反应,因此需要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对药物性质进行判定,基于该方式的优越性,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监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流动注射化学分析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发光性质进行探究。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流动注射技术 化学发光分析法
  • 简介:中药炮制是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药材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克制和抵消相应的毒副作用,从而更好地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分为火制、水制以及水火共制等。现就中药炮制对中药材的药物性能、功效、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强调中药炮制的意义和重要性。

  • 标签: 中药炮制 性能 功效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51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判断肠梗阻并确定肠梗阻的原因、部位以及性质,探讨肠梗阻检查的最佳方法。

  • 标签: 肠梗阻 多层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9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42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相关知识认知率为90.4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66.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病人满意度 甲状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帧频超声造影(H-CEUS)技术观察浅表淋巴结微循环灌注模式,评价H-CEUS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因怀疑浅表淋巴结异常而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并行穿刺活检术或手术切除取得病理结果的患者39例,对39例浅表淋巴结先后进行H-CEUS、常规帧频超声造影(CEUS)检查,对比观察2种造影模式下淋巴结动脉期微血管灌注模式(向心性、离心性、混合性)显示的敏感度,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超声检查模式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超声造影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H-CEUS对于浅表淋巴结动脉期微血管灌注模式的显示敏感度优于CEUS。CEUS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87.5%、73.3%、82.1%。H-CEUS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92.0%、85.7%和89.7%。H-CEUS与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13。H-CEUS与CEUS对淋巴结性质的鉴别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一致性分别为0.777和0.616。结论H-CEUS可以通过提高造影图像的帧频而获得更高的时间分辨力,对于浅表淋巴结动脉期的微血管构架及动脉期灌注细节显示更清晰直观,可为诊断浅表淋巴结的性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浅表淋巴结 高帧频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葛根黄豆苷元溶解度,本文合成了一系列葛根黄豆苷元衍生物,并筛选了葛根4’-氧代乙酸7-羟乙氧基·黄豆苷元(DZ18)。方法本实验采用半合成的方法,以葛根黄豆苷元为母体,在7位、4’位导入基团生成黄豆苷元双置换体。结果新合成的化合物DZ18溶解度较葛根黄豆苷元有提高。结论DZl8溶解度有提高,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 标签: 葛根黄豆苷元 DZl8 合成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式经口胆道镜在诊断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采用第二代SpyGlass评估的66例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胆管狭窄的影像特点及类型,以病理和长期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pyGlass视觉印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病理、其他影像以及长期随访的结果,20例患者被确诊为胆管良性狭窄,46例为恶性肿瘤。SpyGlass视觉印象的诊断敏感度为100.0% (46/46),特异度为90.0% (18/20),阳性预测值为95.8% (46/48),阴性预测值为100.0% (18/18)。SpyGlass下病变部位发现不规则血管或质地松脆易出血是恶性狭窄最为常见的表现。结论新一代SpyGlass系统能够对多数良、恶性胆管狭窄进行影像特征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管狭窄 经口胆道镜
  • 简介:目的建立慢性胰腺炎(CP)局灶性肿块病变性质预测模型,分析其主要预测因子。方法收集上海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7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CP局灶性肿块病变性质不明患者121例,经病理(97例)或随访(24例)判断肿块性质,分为胰腺癌组和CP组。通过查阅病历等方式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疾病史、初诊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χ^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2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病变性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95%可信限。结果121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胰腺癌21例,CP100例。腹部压痛、直接胆红素、CA19-9和CEA是肿块病变性质的独立预测因子,它们的OR值分别为5.691、1.011、1.003、1.019;95%可信限分别为1.468,22.070、1.001,1.021、1.001,1.005和0.988,1.051;P值分别为0.012、0.030、0.003和0.23。结论本研究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CP局灶性肿块的病变性质,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炎 慢性 胰腺肿瘤 诊断 鉴别 LOGISTIC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和助力式弹性成像单独及联合应用在大网膜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8例大网膜病变患者的弹性声像图,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网膜良性病变组和网膜恶性病变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网膜厚度以及杨氏模量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Emean、Emin、Emax)和弹性评分(1~4分),对两种弹性成像单独及联合应用时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效能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网膜良恶性病变组杨氏模量值Emean、Emin、E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ean-ROC曲线下面积为0.91,以Emean≥28.94 kPa作为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界点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36%、82.99%、88.28%;网膜良恶性病变的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3,以弹性评分≥3分作为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界点时,助力式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18%、91.49%、87.50%。两种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后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3%、80.85%、89.06%。结论两种弹性成像技术在网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鉴别网膜病变性质时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助力式弹性成像有较高的特异性,且真实性相对较好,两者联合应用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 标签: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弹性评分法 大网膜病变 超声弹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炮制后的中药治疗,参照组应用未经炮制的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中药炮制可提高药物疗效,改变其理化性质,同时还可以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中药炮制 药物性能功效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肿块内钙化性质及临床用效果。方法:以我院80有乳腺肿块内钙化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影像学特点和高频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经病理检查发现80例患者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在钙化类型构成中差异显著(P

  • 标签: 高频超声 乳腺肿块 钙化
  • 简介:【摘要】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目前药品检验中最为常用的检测技术,检测结果偏离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受到物品因素、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结果偏离,需要严格把控各影响因素,降低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率。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就造成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部分针对性质控方法。

  • 标签: 药品检验 结果偏离 影响因素 针对性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DSCTA)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2组(均3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64排CT颈部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组实施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2组患者斑块性质与斑块成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斑块性质诊断率(95%)高于对照组(70%),研究组斑块成分分类诊断率(92%)高于对照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源CT血管 成像技术 颈动脉斑块性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实施前后患者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日护患比(分)0.46±0.11、0.59±0.14;患者陪护率21(35.00)、5(8.33);入院评估准确率51(85.00)、59(98.33);分级护理合格率57(95.00)、59(98.33);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55(91.67)、59(98.33);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7(11.67)、2(3.33);非计划拔管率6(10.00)、1(1.67);并发症发生率11(18.33)、2(3.33),实施前后的评分和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后护理质量敏感性明显提高,患者的陪护情况、护理合格、技能考核率有明显的提高,护理中出现缺陷事件的概率比较高。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敏感性 质量指标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实施前后患者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日护患比(分)0.46±0.11、0.59±0.14;患者陪护率21(35.00)、5(8.33);入院评估准确率51(85.00)、59(98.33);分级护理合格率57(95.00)、59(98.33);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55(91.67)、59(98.33);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7(11.67)、2(3.33);非计划拔管率6(10.00)、1(1.67);并发症发生率11(18.33)、2(3.33),实施前后的评分和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后护理质量敏感性明显提高,患者的陪护情况、护理合格、技能考核率有明显的提高,护理中出现缺陷事件的概率比较高。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敏感性 质量指标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利院儿童口腔将康状况,引导福利院儿童形成良好口腔卫生意识。方法结合福利院儿童心理及生理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安抚后接触该院儿童,与未介入引导福利院儿童口腔宣讲及提供治疗前作比较。结果未介入前儿童口腔卫生情况不容乐观,龋病与牙周疾病仍为儿童口腔卫生的最大问题,分年龄段介入后儿童口腔卫生明显改善,通过宣讲等方式纠正错误习惯,让福利院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工作人员形成保护儿童口腔的重要性的意识。

  • 标签: 福利院 儿童口腔 龋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社会福利中心对高龄失智老人进行护理中接受循证护理培训后对老人的实际影响。方法 取20例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的高龄失智老人展开护理研究,同时选取该院10名护理员进行循证护理培训,并对失智老人展开护理工作。对实施循证护理前后20例失智老人发生不良事件情况,以及观察10 名护理员接受循证护理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考核情况,利用统计学工具进行组间相应的检验。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后,失智老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偏低,循证护理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组间对比有意义(P<0.05)。培训后10名护理员的护理理论考核和护理操作考核分数均显高,培训前显分数较低,培训前后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社会福利中心对高龄失智老人进行护理中接受经过循证护理培训后护理员的护理,可明天提升总体护理质量,促使失智老人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降低,进一步保证了福利中心养老的高龄失智老人的安全,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社会福利中心 高龄失智老人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