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塞来昔布(CEL)/介孔硅SBA-15的固体分散体并进行性质研究。方法利用溶剂吸附平衡法制备CEL/SBA-15固体分散体,通过测定表观溶解度考察水溶性,通过热分析(DSC)和溶出试验考察药物溶出行为、药物存在状态及物理稳定性。结果确定了CEL/SBA-15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固体分散体载药量约37%,溶解度约为原料药的2倍以上,30min内药物的累计溶出就超过90%,药物以非晶状态存在,加速试验6个月溶出和存在状态稳定。结论CEL/SBA-15固体分散体物理稳定性良好,明显提高难溶药物的水溶性和溶出速率,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

  • 标签: 塞来昔布 介孔硅 固体分散体 溶出度 稳定性 药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性质量控制的效果,同时研究输血安全策略。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需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采集全部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输血检验。观察组的输血检验方式和对照组一致,输血检验期间开展质量控制,观察比较两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输血时临床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因此严格对输血检验质量进行控制,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 检验性 质量控制 效果 安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和常规超声诊断鉴别乳腺结节性质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乳腺结节患者115例,均行VTIQ和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比较乳腺结节不同性质及不同临床分期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剪切波速度(SWV),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15例患者乳腺结节病理结果中恶性34例,良性81例;VTIQ诊断出恶性32例,良性80例;常规超声诊断出恶性25例,良性71例。VTIQ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94.12%,32/34;98.77%,80/81;97.39%,112/115)高于常规超声(73.53%,25/34;87.65%,71/81;83.48%,96/115),P均<0.05;漏诊率、误诊率(5.88%,2/34;1.23%,1/81)低于常规超声(26.47%,9/34;12.35%,10/81),P均<0.05。乳腺恶性结节PI、RI、PSV、SWV高于良性结节(t=16.78、18.15、27.02、28.68,P均<0.05),临床分期越高PI、RI、PSV、SWV越高(F=22.35、29.15、67.46、141.71,P均<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PI(r=0.649)、RI(r=0.615)、PSV(r=0.625)、SWV(r=0.708)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的常规超声、VTIQ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且VTIQ诊断效果更高,可避免漏诊、误诊。

  • 标签: 乳腺结节 性质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常规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和CT特征构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非参数诊断模型判定多发肺结节中实性结节性质的效力。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7例多发肺结节患者切除的446个实性结节的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17例,女性170例,年龄(61.4±9.9)岁(范围:33~84岁)。将结节按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28例,357个结节)和测试集(59例,89个结节),对比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并选用最优的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建立预测模型(PKU-ML模型)。在测试集上验证该模型准确性,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最后使用独立的单发实性结节数据集[155例,男性95例,年龄(62.3±8.3)岁(范围:37~77岁)]验证模型预测单发实性结节性质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诊断效力。结果PKU-ML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95%CI:0.849~0.917);在测试集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0.754~0.921),优于用于预测单发实性结节的Brock模型(0.709,95%CI:0.603~0.816,P=0.04)、Mayo模型(0.756,95%CI:0.656~0.856,P=0.01)和VA模型(0.674,95%CI:0.561~0.787,P<0.01),与PKUPH模型相当(0.750,95%CI:0.649~0.851,P=0.07)。PKU-ML模型在独立单发实性结节数据集中的表现良好,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701~0.872)。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PKU-ML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多发肺结节中实性结节的性质,其预测效力高于常用的参数模型,并且在预测单发实性肺结节良恶性上也有较好表现。

  • 标签: 肺肿瘤 诊断,计算机辅助 机器学习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90 例 肝脏肿块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 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然后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 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 鉴别肝脏良恶性肿块中 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脏恶性肿块的评分为( 4.19±0.52 )分,肝脏良性肿块的评分为( 2.27±0.36 )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本组 90 个肝脏占位性病变中,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 87 个,其中恶性肿块 34 个,良性肿块 53 个。 弹性成像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 93.15% 、 91.31% 、 91.29% ,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 92.14% 、 90.65% 、 91.0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弹性成像 肝脏肿块 良恶性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接枝共聚物瓜耳胶-g-异丙基丙烯酰胺(GPNA)水凝胶中盐酸青藤碱释放特征。方法采用Franz-Chien扩散池进行凝胶中药物扩散实验。分别考察释放介质温度、离子强度、pH及交联剂含量对凝胶中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温度、pH、交联剂含量、离子强度对药物的释放均有影响;凝胶中药物在0.1mol·L^-1HCl中释放速度明显快于在0.1mol·L^-1pH6.8PBS中释放速率。温度低于聚合物LCST值时,药物释放没有显著性差异;温度高于聚合物的LCST值时,随着水凝聚的收缩,表面“皮层”逐渐形成,凝胶释药减慢。凝胶中药物药物释放随离子强度及交联剂含量的增加而减慢。结论GPNA水凝胶具有明显的温度及pH敏感性,可用作智能给药的药物载体。

  • 标签: 温度敏感 PH敏感 水凝胶 GPNA接枝共聚物 盐酸青藤碱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中采取18F-FDGPET/CT显像对积液性质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病例47例,对其分别进行18F-FDGPET/CT显像和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患者的积液性质进行鉴别,而后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鉴别诊断准确性。结果统计得知,18F-FDGPET/CT显像确诊为恶性积液者30例,良性者17例,病理结果为恶性积液32例,良性15例。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腹腔积液性质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值得关注。

  • 标签: 18F-FDG PET/CT显像 腹腔积液 性质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超声确诊46例,确诊率92.0%。而经诊断,良恶性结节之间在超声表现、内部回声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超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显著,即可准确鉴别良恶性结节,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彩超多普勒超声 性质鉴别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胸水LDH、CEA、CA153、ADA的检测对胸水性质鉴别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37例癌症患者为癌症组,42例结核患者为结核组,检测两组别血清及胸水LDH、CEA、CA153、ADA水平。结果癌症组血清与结核组血清LDH、CEA、CA153、ADA各项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癌症组胸水与结核组胸水LDH、CEA、CA153、ADA各项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联合血清、胸水LDH、CEA、CA153、ADA检测对胸水性质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乳酸脱氢酶 癌胚抗原 糖抗原153 腺苷脱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基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时段:2019.12~2020.12,选择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颈动脉IMT增厚情况、ASP检出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结果:分析颈动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耐多药结核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区间内院内收治的耐多药结核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根据干预形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每组内50例。对照组整体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整体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耐多药结核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升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几率。

  • 标签: 持续性质量改进 耐多药结核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内钙化性质的临床意义及灵敏度。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和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诊断符合率、良性预测值及恶性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检查出乳腺肿块内钙化的性质,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高频超声 乳腺肿块 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动脉扫描联合CT薄层靶重建对肺内小结节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肺内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动脉扫描及CT薄层靶重建检查,且在接受检查后2周内CT引导下行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检查,判断肺内小结节性质,以CT引导下肺小结节穿刺病理活检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动脉扫描、CT薄层靶重建单独及联合诊断肺内小结节性质的价值,并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主要影像学特征。结果84例肺内小结节患者病理活检检查结果示良性31例,恶性53例。MSCT动脉扫描联合CT薄层靶重建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单独使用MSCT动脉扫描、CT薄层靶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动脉扫描、CT薄层靶重建技术单独与联合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SCT动脉扫描恶性小结节多为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部分良性小结节可见少许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CT薄层靶重建可发现更多细微CT征象,如钙化、棘状突起及脂肪等,良性肺内小结节主要为圆形,且表面光滑。结论MSCT动脉扫描与CT薄层靶重建联合评估肺内小结节性质有协同作用,可提升对肺内小结节恶性的诊断效果。

  • 标签: 肺小结节 性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薄层靶重建
  • 简介: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通讯作者贺丹娜,女,北京,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诊治.摘要目的FORCE开源CT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入200例患者进行开源CT检查、hs-CRP检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对符合冠心病诊断的15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90例,根据开源CT冠状动脉成像将ACS组、SAP组罪犯血管处斑块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分析患者入院后hs-CRP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及程度.结果SAP组与ACS组比较,两组在各项临床特点上无显著性差异;在SAP组,钙化斑块数量显著高于ACS组;在ACS组,软斑块及纤维斑块数量明显高于SAP组,差异较显著(P<0.001);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组之间,不同性质的斑块分布无显著差异;在开源CT检测到软斑块或纤维斑块,临床分型为ACS组,患者的hs-CRP值最高(4.60±0.62mg/ml),而在开源CT检测到钙化斑块,而临床分型为SAP组,hs-CRP值最低(0.26±0.04m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hs-CRP水平检测,可提高开源CT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判断的准确性,对冠心病分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体层摄影术;FORCE开源CT;C反应蛋白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2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的关联性,为指导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术式分成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统计所有患者病变组织直径、病理性质,分析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直径小于5mm的58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98.28%,肿瘤性息肉占1.72%;然直径5mm≤d≤10mm的31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61.29%,肿瘤性息肉占28.71%;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肿瘤性息肉的发生病机率有增加趋势。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小于5mm的PLG患者,应积极加强临床监测或应用保胆取息肉治疗;然而当息肉直径为5mm≤d≤10mm时应采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对阻断息肉癌变有着积极作用。当息肉直径大于10mm时,应果断行胆囊切除术,及时清除病变组织以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胆囊息肉直径 病理性质 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持续性质量改进(CQI)的改良护理在改善肺癌化疗留置一次性无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良事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确诊治疗的肺癌化疗留置PICC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CQI的改良护理干预。结果B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PICC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留置时间、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QI的改良护理可有效提高肺癌化疗患者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减少PICC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持续性质量改进 改良护理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炮制为药物性能功效和理化性质带来的影响。 方法 把大黄以及地黄三种中药材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观察炮制后为药物性能功效和理化性质产生的影响。 结果 炮制后,地黄中含有的地黄苷A、地黄苷D、梓醇以及总多糖含量明显下降,梓醇以及总多糖含量下降明显,使地黄四气五味出现变化,影响其性能功效。炮制后,熟大黄下降44.12%,酒大黄降低13.42%,大黄炭无法检测下降情况,为大黄升降沉浮的功效带来较大影响 结论 中药的炮制会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等性能功效和理化性质带来较大的影响,能够提高临床运用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 标签: 中药炮制 性能功效 理化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性质量改进结合责任助产对提升产房助产护理质量的有效性。方法:列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加强持续性质量改进管理前我院的30名助产护士,作为常例组,采取常规助产护理模式;列入2020年2月-2021年2月加强持续性质量改进管理后我院的30名助产护士,作为改进组,采用持续性质量改进结合责任助产护理管理办法。对比两组改进意识及责任提升测评值。结果:改进组改进意识及责任提升测评值均显著高于常例组,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适用意义(P<0.05)。结论:对助产护士加强持续性质量改进结合责任助产管理,可提升助产护士的管理改进意识,更利于责任的分配及监管,从而持续提升助产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使用。

  • 标签: 持续性质量改进 责任助产 改进意识及责任提升测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