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农业合作是中俄一个重要的合作领域。俄罗斯国内粮食的产量与粮食生产可持续性,俄罗斯国内粮食价格与居民购买力,俄罗斯粮食进出口贸易的稳定性与多元性,是中国在寻求同俄罗斯的农业合作时,需要提前做的功课。本文对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进行分析,以掌握俄罗斯东部地区农产品的流通情况,为中俄农业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远东 西伯利亚 农业合作
  • 简介:人民公社成立后,作为核算单位,生产大队财务的收支调度如同人体中枢系统,在调控社员生产生活的同时,成为辅助国家有效提取农村资源的重要运行机制。个案中18万元左右的年集体经济体量,维系着一个拥有3000多农业人口、平均1200多名劳动力的普通生产单位的运转与开销。本文通过台账等资料,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个案队的“收”“支”详情进行细致爬梳,于纷繁驳杂中透视历史时期的乡村治理,拟为相关研究反思提供些许支撑。

  • 标签: 人民公社初期 生产大队 集体收入 集体支出
  • 简介:本文利用各种历史数据与史料相互佐证,并结合一定的统计方法,逐一估算了19世纪中叶全国煤、铁矿石、生铁、钢、金、银、铜、铅、锌、锡、水银、朱砂、雄黄、硫磺与硝15种矿产品的产量。

  • 标签: 19世纪中叶 中国 矿业 产量
  • 简介: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巩固了现实的国家领土并展现着抽象的国家形象,是政治空间形成的基础要素。与交通发展密切相关的"脱域",是现代性时空想象生成的必要条件,对边疆政治空间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一种政治空间的投影,交通地图传播了特定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发挥强大的社会政治效应,为政治空间的治理发挥了关键的文本作用。进入新时代,将边疆地区交通发展的经济、物质成果更有效地转化为政治、文化资源,是维护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

  • 标签: 交通基础设施 领土 政治空间 时空想象 交通地图 川藏铁路
  • 简介: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通过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分类成分分析,提出用厨余垃圾生产有机肥的方法,使农村生活垃圾真正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 标签: 农村生活垃圾 厨余垃圾 资源化 有机肥
  • 简介:父亲和母亲都80多岁了,仍住在东北农村一座已经非常罕见的百年老宅里。因为老宅的存在,很多老物件被完好保存下来。在老宅子里,每发现一件老古董,我都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似乎时光在这里凝滞。而父亲和母亲的记忆,也不容我小觑,他们对一张老照片的讲述,基本还原了60多年前那段农村土地变革的历史。

  • 标签: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东北农村 农村土地 老照片 母亲 亲和
  • 简介:对空间颇有研究的福柯,在其《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Texts/ContextsofOtherSpaces)中也指出,“19世纪最重要的着魔(obsession),如我们所知,乃是历史:以它不同主题的发展、中止、危机与循环,以过去不断积累的主题,以逝者的优势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而当今的时代或许应是空间的纪元。我们身处同时性的时代中,处在一个并置的年代,这是远近的年代、比肩的年代、星罗散布的年代。其中由时间发展出来的世界经验,远少于连系着不同点与点之间的混乱网络所形成的世界经验。在西方经验中,空间本身有它的历史,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时间与空间不可避免的交叉。”社会现实不是偶然成为空间的,不是存在“于”空间的,它在先决条件上和本体论上就是空间的。不存在没有空间化的社会现实,也不存在非空间的社会过程。我们在探究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制度背后所涉及事物的地理活性。

  • 标签: 中国西部开发 社会空间 近代化 解读 西方经验 中国历史
  • 简介:本文根据文献的记载,对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的水环境和渔业生产情况略作考察。文章指出:中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总体水环境仍相当优越,河流汛期较长,水流量较大,可以通行船只的河流众多;当时这一地区还散布有数量众多的湖陂沼泽,其中不少淹浸面积相当广大。由于水环境良好,当时这一地区的鱼类水产资源仍相当丰富,沿河傍湖之区众多百姓以捕捞为生,渔业生产仍较为发达,在当地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补苴地位。

  • 标签: 中古 北方地区 水环境 渔业生产
  • 简介:游而牧之生产方式(以下均简称"游牧生产方式")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经典生产方式。遵循自然是游牧生产方式的前提基础,游牧生产方式是游牧民族对草原地区气候变化与草原生物生存特性规律的认识与适时抉择,灾害应对与草原生态整体和谐的全面系统获悉与把握,植被脆弱与生态恢复重建危机化解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合理发挥人的能动功能是游牧生产方式的动力源泉,游牧生产方式既有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节律基础上的"逐水草而居",又有合理把握自然承载能力基础上的狩猎与人口控制。顺势而为是游牧生产方式的终极趣旨,相比于农耕民族对自然原貌的改造性利用,游牧生产方式更符合自然生态规律,有序维持了历史时期草原生态平衡,也是游牧生产方式的最高目标。

  • 标签: 游牧生产方式 草原生态规律 生态生存方式 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哲学智慧
  • 简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是制约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从理论上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东部10个省会城市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部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作用非常显著,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每上升1%,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0.0721%。此外,熟练劳动力水平、创新水平和FDI也对提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
  • 简介:辛亥革命对于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演变历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新型民族关系建构这一动态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辛亥革命对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历史面向。一方面,内蒙古地区的同盟会革命活动及归绥等地的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引起了内蒙古与内地关系之重新整合与再建过程,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的一员。总起来说,它是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区域整合历史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是值得认真分析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辛亥革命 内蒙古地区 民族关系
  • 简介:以长株潭结合部暮云镇为例,主要采用2004与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动态变化与多维综合视角,对行政边界区域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的特征、机制及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理论模式。研究表明:①暮云镇土地利用结构由农村型向城镇型快速转变,城镇用地比重年均约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居住、教育科研、交通和工业等用地增加显著;②受主体功能定位、过境通道建设、周边城市辐射差异和规划管理制度变迁等因素影响,暮云镇空间格局与扩张模式快速演变,芙蓉大道沿线新增城镇用地占全镇82.78%,北、中、南区域开发强度分别上升20.95%、7.96%和1.58%,城镇用地平均图斑面积增长2.04倍。③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存在诸多阶段性和结构性问题,应加强综合路网建设、公共设施用地供给、建设用地优化布局与集约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 标签: 行政边界 土地利用 空间发展 模式 长株潭结合部
  • 简介: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价是支撑旅游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目前实践中主要依靠经验方法判别,可靠性不高,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ArcGIS旅游资源信息采集系统和空间分析平台,采用空间集聚度、开发潜力评价和组合集群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并以蓬莱市进行了案例分析。结论认为:(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可以建立旅游资源单体数据采集、数据库构建、等级规模分析、空间分析与可视化、区域旅游功能与布局、空间管理的一体化方法,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2)区域旅游资源存在空间分布和等级分布的差异性,开发利用中应识别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群及其开发潜力,据此来结合市场消费需求、交通条件等外部环境等进行产品设计和时序安排;(3)旅游资源单体普查是旅游规划设计的基本技术手段,仍需改进旅游资源单体分类标准,根据科学评价结果对当前产品体系进行类型和结构优化,巩固发展优势,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本研究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评价提供依据,并为未来的旅游资源评价和区域旅游规划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城市旅游 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评价 蓬莱市
  • 简介:1907年11月6日,营口叶亮卿开办的东盛和等五联号突然倒闭,波及整个营口,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经济危机。面对危机,清政府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几经协调、商讨,最终由户部银行筹款150万两进行救济,从而稳定了商业秩序。通过该案处理过程,能看出清政府在实际经济运作中开始发挥保护、救助经济的作用。但救济政策的出台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蕴含着多方考虑及利益纠葛。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新式金融机构与督抚、地方关道等部门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扮演着不同角色。新政时期的清王朝开始从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型,政府职能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得到扩展和强化。

  • 标签: 经济危机 东盛和 倒闭 清末新政
  • 简介:本文在考察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影响与制约因素,预测了未来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发展趋势.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短期内,基本发展框架是以中国珲春、俄罗斯斯拉夫扬卡和朝鲜罗津为顶点的"小三角"核心区为主;长期来看,则将在以中国延吉市、俄罗斯海参崴市、朝鲜清津市为顶点的"大三角"框架下发展,以现代国际网络城市系统构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与增长极.

  • 标签: 区域一体化 图们江地区 国际城市系
  • 简介:区域社会史,又称地域社会史,是以社会及其发展的相近性为依据而划定的一定区域的社会及其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社会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整体社会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可以验证整体社会史的某些论断①.张研和牛贯杰合著的<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以下称)即是一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著作,该书已于2002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19世纪中期的安徽为个案,从统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独特视角进行研究,为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提出新的范式,并丰富了安徽区域社会史的研究.

  • 标签: 《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 区域社会史 张研 牛贯杰
  • 简介:本文从科学文献、学术会议、科学考察方面入手概括了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图们江地区开发的研究过程,从中分析了科学研究与实践和社会利益的相互关系及发展,指出今后研究重点和文献工作重点应放在国际关系动向及重大项目论证上。

  • 标签: 东北亚 图们江 区域合作 区域开发
  • 简介: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了自都市旅游定位正式提出以来,上海核心旅游资源、核心旅游企业类型数量区域差异及其与旅游经济总量区域差异的关系;上海旅游产业政策演进规律特点及其与旅游经济总量区域差异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核心旅游资源、核心旅游企业类型数量区域差异与旅游经济总量区域差异呈正相关关系;上海旅游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呈现6大演进规律特点,缩小旅游总人次区域差异的优化效果好于缩小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的优化效果。

  • 标签: 旅游业区域差异 核心旅游资源 核心旅游企业 旅游产业政策 上海
  • 简介:土地革命时期,右江革命根据地曾在群众基础好的乡村试行创办“共耕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分析“共耕社”创建的社会背景、内容、实施方法、效果及其历史局限性。

  • 标签: 右江革命根据地 经济建设模式 共耕社
  • 简介:湖北日报社是宣传系统中的机关报社,因开展了对外承印业务,又具有生产单位的特色。"三反"运动袭来之际,商业习俗、福利分配、用钱管物都成了贪污的罪证。即便多次对证私商及其员工,报社领导已然发现是冤假错案,依旧穷追工厂的材料,追查贪污人员与私商盗窃报社财产的情况。这些现象的出现既因政治指标的压力,亦是经济困局下的无奈之举。

  • 标签: 商业习俗 “三反”运动 机关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