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人物画,以表现人物生命律动为最高审美追求。南齐谢赫将中国画创作和批评准则归结为“六法”,此六法之首便是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引领了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尽显统帅地位。当代美学家宗白华亦有相似论述,他谈道,“中国画,既以‘气韵生动’即‘生命的律动’为始终的对象,而以笔法取物之骨气,所谓‘骨法用笔’为绘画的手段”。由此可见,从谢赫到宗白华,变化的是时间的纬度,不变的却是中国画矢志不渝的生命律动(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生命律动也便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最高艺术标杆。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生命律动 郑军里 中国画创作 气韵生动 舞蹈
  • 简介:文章论述了作为高校学术性机构的图书馆主要职能,提出突出学术性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精髓和生命的命题,并结合现状和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如何改善图书馆人才结构,重塑高校图书馆形象,扼要地表述个人的见解。

  • 标签: 高校图书馆 学术性 人才结构改革
  • 简介:科柯施卡作为维也纳分离派即克里姆特之后的代表人物,在早期继承了克里姆特华丽的新艺术风格的装饰性之后,在真实人性的挖掘上比克里姆特更进一步。尤其是他的少年儿童题材创作具有前无古人的意义。在开篇我们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正的真实?如此宽泛的问题历代画家从未停止探寻,让人不禁要怀疑这个问题在此处提出有无特殊意义,但科柯施卡作品的真实性是可以有力回应这个问题的。

  • 标签: 科柯施卡 克里姆特 维也纳分离派 艺术风格 莉莉丝 历代画家
  • 简介:第一次观看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创作演出的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我深深地被剧情和表演所打动。这部舞剧格局开阔,气势恢宏,以现代视角再现当年的情景,舞者的倾心演绎催人泪下。剧作采取时空跳跃结构,跳离历史,跳离风雪之夜,不断产生间离效果和陌生化,促使观众回味与思考。

  • 标签: 《草原英雄小姐妹》 民族舞剧 生命之歌 大气 艺术学院 间离效果
  • 简介:中国画从来只画“活的”不画“死的”,所以,“花鸟画”从不称“静物画”,中国画家也不会像西画家那样去画静止中的死鱼、死鸟或杯子、盘子、瓶子。但张卫偏偏用中国画去画西洋的静物画,去画那些静置的反叛文人画情调的瓶瓶罐罐。

  • 标签: 张卫 中国画 图式 《水墨静物》 绘画技法 艺术精神
  • 简介:1972年,年近60的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12-9-29——2007—7-30)以其特有的理性和“日常的方式”纪录了《中国》。然而,这部纪录片却引发了一场中意外交事件和在中国持续了一年多的大规模的全国性批判运动。如今,纪录片《中国已远---安东尼奥尼与中国》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师晚年的影像,同时也将当今的中国与32年前的中国穿插对应,为大师、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生命面貌流转的记忆。晚年的安东尼奥尼,专心于绘画,他的画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着莫名的相似。大师说:“对于中国,我尊重,然后热爱。”在当下,世界急速发展着,许多值得珍视的东西慢慢变得不重要了,大师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依然有一些人栖息在大师曾为他们营造的梦境里,久久不愿离去。当大师通过一部纪录片向我们走近的时候,《中国》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 标签: 《中国》 纪录片 流转 生命 刘海平 安东尼奥尼
  • 简介:一、西方现代文明的理性危机和对生命诗性的呼唤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以它的科学技术和追求资本的商品消费主义,消解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尽管科技发达和生产力的进步曾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生活上的无比富裕,但人也被逐步异化,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丧失了主体的能动性和高级的精神情感以及道德品格,从而机械、物欲、功利地生活在现代世界。

  • 标签: 《阿甘正传》 商品消费 意义解读 西方现代文明 精神情感 生存智慧
  • 简介:2010年11月18日.“直面生命——吴长江青藏高原作品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隆重开幕。该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举办,集中展出吴长江近年来赴青藏高原写生创作一百余件,其中既有严谨细腻的版画.酣畅淋漓的水彩.也有言简意赅、生动流畅的速写.素描。

  • 标签: 青藏高原 作品展 长江 生命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0年
  • 简介:多丽丝·萨尔赛多(DorisSalcedo)的《无用的祷告》是对不公正、犯罪和虐待的强烈谴责,以及对一个更好世界的无声祈祷。一个为纪念全世界谋杀案中牺牲者的空间被建立起来,它颂扬的是那些唯一的过错就是没有权力,甚至连坟墓都没有的普通人。它还给予“希望”,因为——如萨尔赛多说的——“生命或将胜利”。

  • 标签: 祷告 生命 “希望” 谋杀案 普通人 世界
  • 简介:"昏迷/死亡"事件刺穿了世纪末华丽的富足神话,使《一一》反转进入一个"由死及生"、追问生命意义的叙事进程。而在镜头语言上,杨德昌一方面运用丰富的都会建筑元素展开对人性异化境况的暴露;更重要的是其创造性地对镜像时代的高度自觉与批判性思考,正是借由对镜像的反身指涉,他不仅实现了对电影本身的解码,同时完成了对新千年虚实边界模糊的科技时代的重新编码。

  • 标签: 《一一》 由死及生 镜像时代
  • 简介:“鹰舞”在塔吉克祖先跋涉的历史中诞生,无声地传承、记录着塔吉克人几千年的文化密码。本文阐释了田野调查所观察到的民间自娱形态与教学规训形态中鹰舞的文化意蕴,从不同的表演场域出发揭示塔吉克民族的生命智慧。

  • 标签: 塔吉克族 鹰舞 文化意蕴 文化传承 身体形态
  • 简介:2015年台湾电影金马奖,导演张作骥的《醉·生梦死》受到重点关注,最终获得10项提名并赢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员、最佳剪辑、最佳原创音乐4项大奖,此片参展德国柏林电影节,也获得广泛好评。电影涉及到了很深的伦理讨论,对母子、兄弟、情人、同性恋等复杂的情感进行展现,触及到台湾底层、边缘人物徘徊无奈、被生活压迫的细微情感,整体的梦幻、沉沦是台湾文艺片中少见的风格。

  • 标签: 隐喻分析 表现主义 人物 台湾电影 生命 柏林电影节
  • 简介:称之为巧合也好,称之为天意也罢,但是泰伦斯·马利克翘首以待的《生命之树》戛纳首映,就安排在一位加利福尼亚的福音派信徒预言的“被提”(TheRapture)发生日期之前不足一周。这位信徒的预言当时曾被广泛报道。在此,有趣的不是预言,而是一位异想天开的耄耋老人,能够凭借一条满脑子都是启示录之类的训谕的传教者自从基督教创立以来就刺刺不休的断言,而制造国际版的头条。奇怪的是,美国人对于此类不经之谈缺乏抵抗力——瞧瞧,

  • 标签: 《生命之树》 天堂 加利福尼亚 预言 福音派 基督教
  • 简介:蔡小丽的画,是细腻清新而又充满感情的心灵之歌。她无论画什麽花卉,都单纯而丰富,清新而别致,有着分明的秩序,精到的传情效能,善于使用鲜明单纯不依特定光源而转移的假定色,但已非传统的形态,不仅减少了装饰意味,而且大大地发挥了光与色表现力,极大地强化了视觉感受的直观性。

  • 标签: 花卉画 心灵之歌 视觉感受 装饰意味 善于使用 表现力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5-21
  • 简介:这种文化生命审美惯例的象征意象的图像展示,二、吉祥图像文化象征的生态环境我国的吉样图像有着其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形成的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意象艺术

  • 标签: 中国传统 传统吉祥 吉祥图像
  • 简介:时代赋予了这一代学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学术素质和人格特征。他是其中的一分子,早年深受家乡民间音乐浸染,60年代初进入在学。“文革”打碎了梦想,心灵却只有在民间音乐中才能得到抚慰。曾经失去,所以格外珍惜,珍惜时间,珍惜学术生命,一生致力于清贫的民族音乐研究事业而无怨无悔。这正是这一代学者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们无法规避的精神归宿: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伴随着对传统音乐遗失的忧虑;长期艰苦的田里工作奠定了他们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学术素质 乔建中 研究历程 民歌
  • 简介:2001年6月3日,美国著名“配角”大师安东尼·奎因在波士顿的一家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6岁。这位以影片《巴黎圣母院》中“钟楼怪人”形象而为我国广大观众所熟知的大明星,从艺几十年来虽拥有一张“被视为绝对丑陋之典型的面孔”,却深得女人缘,生活中的故事远比银幕上的更加精彩。母亲如果说安东尼·奎因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的话,那么这个传奇的创造者便是他的母亲奥露卡。奥露卡是墨西哥印第安人,年轻时长发飘飘,甚是好看。她长着一对绿色的眸子,是印第安人中的美女。奥露卡在一个爱尔兰裔的家庭做佣人时,结识了这家的儿子弗兰西斯·奎因,弗兰西斯身材高大,沉默寡言,有种与众不同的威仪。俩人相恋不久,墨西哥爆发了内战,弗兰西斯奉召入伍。根据墨西哥的习俗,男子从军女友或妻子都要陪着爱人共赴战场,为他包扎伤口或准备饮食,奥露卡自然义无反顾。只有16岁的奥露卡就在开往战场的列车上和弗兰西斯成婚了。一天,军方下令所有怀孕的“女战士”都必须撤退到后方。奥露卡偏巧有孕,迫不得已,与丈夫依依惜别,辗转回到弗兰西斯的老家——墨西哥的奇瓦瓦。但是,还未到奇瓦瓦,奥露卡便在路上临产了。1915年4月21日,安东尼·奎因伴随着战火和枪炮声来到了这个世界。等到了奇...

  • 标签: 中的女人 女人专稿 安东尼·奎因脆弱
  • 简介:“非八度周期人工音阶”是高为杰探索的一种新的音高系统及其组织方法,并有多部作品以此写成,但每部作品又各有不同特点。

  • 标签: 非八度周期 人工音阶 音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