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界面特征),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的地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根据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强振幅高连续楔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和前积反射地震相等.其中,楔状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前积反射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西侧的缓坡带.文昌组地震相在平面上具有不对称性,在垂向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东沙隆起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在番禺4洼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大规模粗粒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西侧和南侧缓坡也均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并形成中小规模的多类型较粗粒三角洲.

  • 标签: 层序格架 沉积体系 古近系 文昌组 番禺4洼 珠江口盆地
  • 简介: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聚驱后聚合物滞留量随推进距离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有无聚驱在无碱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滞留量随推进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聚驱聚合物滞留量随推进距离增加近似呈指数关系递减,同时注入端区域滞留大量聚合物.近注入端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复合体系损失少;注入端附近聚合物滞留量较高,有效减缓复合体系的滞留损失,滞留聚合物能保护复合体系,有助于复合体系进入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的地层深部,提高聚驱后复合驱采收率.

  • 标签: 聚合物驱 滞留聚合物 滞留规律 无碱复合体系
  • 简介:琼东南盆地在早第三纪晚期,处于海侵逐步扩大的古地理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崖13-1地区发育了陆源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逐步过渡为三角洲体系,并受一定潮汐营力的影响。崖13-1气田正处在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河道砂体的位置,从而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层条件。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崖13-1地区 下第三系 沉积体系 油气地质
  • 简介:应用层序地层学对崖13-1气田主要产层陵水组三段进行了亚段细分,以此为基础,在地震阻抗剖面上得到不同亚段的阻抗体,利用层拉平技术将各亚段阻抗体抗平,并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求出各亚段阻抗体12个水平方向的变差函数,拟合其非均质性变程椭圆,通过对不同亚段变程椭圆的比较,结合沉积特征,分析了陵三段各亚段的沉积体系及物源方向。

  • 标签: 地质统计学 地震资料 研究 崖13-1气田 陵三段 沉积体系
  • 简介:通式(Ⅰ)的茂金属化合物:LGZMXp,其中L为二价基团,Z为式(Ⅱ)的部分,其中R^3和R^4选自氢和烃基;A和B选自S、O或CR^5,其中R^5选自氢和烃基,A或B不同于CR^5;G为式(Ⅲ)的部分,其中R^6,R^7,R^8和R^9选自氢和烃基,M为过渡金属原子,X选自卤素原子、R^10,OR^10,OSO2CF3,OCOR^10,SR^10,NR2^10或PR2^10基团,其中所述取代基R^10为氢和烃基;p为0至3的整数。

  • 标签: 杂环茂金属化合物 烯烃聚合物 催化剂体系 生产
  • 简介: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南部H3^1层序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H3^1层序不同位置的体系域单元所包含的沉积相类型,结合层序内部各体系域单元的砂岩等厚图所反映出的空间展布特征,可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的物源通道及主要的供给方向。

  • 标签: 沉积体系 沉积相 下二门油田 泌阳凹陷
  • 简介:针对辽河油田某特定区块油藏特征和油品性质,对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壬基醚、碱Na2CO3及疏水型聚合物进行复配,对复配体系与原油间界面活性和溶液增粘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应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通过直接比较和计算分析等方法得出最佳配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1%-0.12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5%,Na2CO31.6%-1.8%,疏水型聚合物0.12%。该驱油体系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长期热稳定性较好,而且解决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盐析现象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大、需要的碱含量高、溶解性能差等问题,同时拓宽了表面活性剂、碱剂在复合驱油体系中的使用含量范围,筛选出的复配型驱油体系适应性更好。

  • 标签: 正交实验法 复配型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 界面张力 粘度
  •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河南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原油采收率,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利用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驱油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是一种高效驱油剂,聚合物驱后利用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交联聚合物与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相结合进行驱油的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先用交联聚合物进行调剖,再注入OCS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高效驱油剂,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更好。

  • 标签: OCS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驱油剂 双河油田
  • 简介:针对陕北中生界延长组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依据黄土塬地区地震弯曲测线,充分利用有效的地震信息对目的层开展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在剖面上对渗透性砂岩展布的识别总结出5种方法,并且在平面上编制渗透性砂岩展布范围图,为探井井位部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通过后期完钻井检查,其渗透性砂层厚度预测符合率达80%以上。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渗透性砂岩 波阻抗 密度 神经网络法 考核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