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CMIP5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排放情景下1.5℃和2℃升温阈值出现的时间。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全球地表温度将分别在2029年、2028年和2025年达到1.5℃升温阈值;RCP2.6情景下直至21世纪末期都未达到2℃升温阈值,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达到2℃升温阈值的时间分别为2048年和2040年。伴随着排放情景的升高,完成从1.5℃升温阈值到2℃升温阈值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区域尺度上,达到同一升温阈值的时间主要表现为陆地比海洋早,且陆地对排放情景差异的敏感性相对较差,而海洋达到升温阈值的时间则随着排放情景的升高而明显提前。中国达到相应升温阈值的时间要早于全球,且以东北和西北地区出现的时间最早。

  • 标签: CMIP5耦合气候模式 1.5℃升温 2℃升温 出现时间 区域分异
  • 简介: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是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在大时间步长、长时程的波场延拓中,存在计算不稳定的问题。本文基于声波方程的Hamilton表述,在波动方程求解中用辛差分格式进行时间网格离散,用傅里叶有限差分进行空间网格离散,提出一种新的保结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方法一辛格式傅里叶有限差分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计算的稳定性。利用声学近似处理空间-波数混合域的积分算子,将该方法推广至各向异性介质。给出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条件下的地震正演模拟的计算流程,并将本文方法用于BP盐丘、BPTTI等模型的波场正演模拟。数值算例表明本文开发的方法适用于速度变化剧烈的复杂介质地震波场正演模拟,计算精度高,数值频散小,在各向异性介质正演中能够有效避免qSV波残余,在大时间步长的迭代计算中稳定性好。本文为在辛算法的框架下实现高精度地震正演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辛算法 傅里叶有限差分 HAMILTON系统 地震正演 各向异性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盾构施工技术由此进步和发展。在盾构机掘进施工过程中,或因设备故障、或因风险源处理、或遭受疫情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需要暂停掘进,等待时机再行复推。长江沿线地质复杂多变,复推工作困难重重,谋地铁区间施工单位对盾构机复推施工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精准预测、深入研究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复推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文将复推技术加以总结,以便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 标签: 盾构施工 停机 复推 沉降
  • 简介: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MODIS)影像数据,采用一种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时间序列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了研究区湿地植被的分布数据.监督分类以NDVI时间序列的波形所反映出的植被物候特征作为分类器,将离散的傅立叶变换应用于NDVI时间序列以减少高频噪声对分类的影响,并运用傅立叶变换后波形幅度和相位的相似性来确定像素的归属类别.根据研究区植被的物候特征的差异,区分出7种地表(沼泽、沼泽化草甸、滩地、水田、旱地、灌木和林地)的植被类型,得到三江平原2005年湿地植被的分布数据.该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9.67%,Kappa系数为0.7525.研究表明,基于MODIS多时相NDVI数据,采用基于傅立叶组分的相似度分类方法可以客观、经济、快速的提取湿地植被分布数据.

  • 标签: 三江平原 湿地 植被 MODIS NDVI 傅立叶变换
  • 简介: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aretwomainvariablesinclimatechanges.Spatial-temporalresolutionsof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andrecentstudiesonclimatevariabilityinChinaaresummarizedanddiscussedinthisreview.Recent100-yeardatasetsareusedtorevealquasi-20-yearandquasi-70-yearoscillationsineasternChina,aswellasprecipitationpatternshiftinChina.Anoscillationwiththetimescaleof70-80yearsisintroducedineasternChina.derivedfrom500-yearand1000-yearproxyandobservationrecords.Finally,itisnotedthatmoreresearchachievementsonclimatechangeinChinadependupondevelopingorreconstructinglongtermseries,studyinginregularityandmechanism,aswellasuponpredictionandserviceetc.

  • 标签: China CLIMATE CHANGE DATA VARIABILITY
  • 简介:西西里褶皱-冲断带西部的叠瓦状地层单元起源于新特提斯南部大陆边缘,自新近纪至今,受非洲板块和欧洲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产生了形变。在挠曲外地槽和外围串接盆地中沉积的同造山期新近系-更新统地层记录了该褶皱-冲断带的演化历史。有资料证实,自托尔顿期至今,逆冲断层带前缘逐渐向南推移,进入前陆带。在褶皱-冲断带的西部,这种推进作用表现尤其明显。在褶皱-冲断带的东部,第四纪走向滑移断层带活动产生了不对移的花状构造和其它干扰构造。文中展示了两条穿过西西里西部前陆冲断带的区域横剖面。这两条构造横剖面向下一直延续到海西期基底的顶部,它们综合了我们的野外勘察结果和以前采集的测井、电磁测量以及地震测量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晚中新世-更新世期间、向前陆推进的冲断层带与更新统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构造圈闭。这些构造圈闭是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 标签: 意大利南部 西西里西部 逆总断层系统 形变 时间 模式
  • 简介:温度和降水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两个主要变量。因此,针对这两个变量序列的时空分辨率和已揭示的气候变率,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了初步的归纳与讨论。用近一个世纪的温度、降水资料揭示,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着准20a和准70a的振荡以及中国降水气候型的漂移;用近五百年和近千年的代用序列并结合器测资料,揭示了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着70~80a的振荡。文章最后指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在资料开发、规律与机理研究、预测与服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中国 气候变化 资料 变率
  • 简介:利用IAPENSO预测系统对1981年11月至1997年12月系统性回报实验的结果,分析了预报技巧的时间依赖性。结果表明:该预测系统对80年代的ENSO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Nino3区接近0.8的预报相关技巧(预报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可达1年半左右,而对90年代的ENSO现象,预报技巧则较低,超前半年以上的预报仅在0.4左右;预报技巧具有季节依赖性,从春季到秋初开始的预报较好,高于0.5的技巧均可维持15个月以上,其中从7月到9月开始的预报,其高于0.6的相关技巧可达16个月;而从秋末和冬季开始的预报,其技巧衰减较快,预报5个月后降到了0.5以下。对1999年LaNinna事件的实时预测总体上是成功的,即此次LaNinna事件将维持到2000年;但未能预测出其在1999年春季以后再次加强的过程。对其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显示,此次LaNinna事件有可能于今年夏秋季结束。

  • 标签: 预报能力 ENSO 维持 观测 时间依赖性 年代
  • 简介:摘要:如何有效缩减建设周期达到整体建设经济目标一直是参建各方努力的方向。通过施工工艺和工法的完善,建设主体及装饰装修阶段已形成了积极有效的穿插施工的方法。但在山地项目中,石方爆破与桩基施工之间的穿插进而达到缩短项目施工前期施工进度一直是道难题,常规做法为先施工石方后施工桩基,如果先施工桩基后进行石方作业则会对桩基有扰动。因此,本研究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14 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对咸丰凉水井项目桩基施工期间爆破对桩基影响进行了计算核定,结果表明:露天山体爆破新浇C40大体积混凝土龄期3d时,安全爆破距离为R≥62m;当龄期超过7d时,C40混凝土的安全爆破距离为R≥42m。

  • 标签: 爆破 桩基 安全距离 保护
  • 简介:摘要:本文以平齐线郑家屯至榆树屯站电气化改造工程PQK316+707.2公路上跨既有线箱梁架设工程为实例,详述了工程的技术难点与特点,提高天窗利用率施工的相关内容,施工工艺流程与关键技术操作要点等内容。文中所述内容紧密围绕在既有线电气化铁路限定的条件之内施工完成架设箱梁任务,以保证铁路行车安全为前提,同时兼顾后续工程的施工,最大限度的提高天窗时间利用率。

  • 标签: 公路桥 跨电气化铁路 混凝土箱梁架设 施工技术
  • 简介:全波形层析成像(FWT)对初始模型依赖性强。提出了一个适合FWT的初始模型建立方法,首先用双多次叠加偏移进行自动时间偏移速度分析,然后通过成像射线波前传播进行时深转换。在声波FWT过程中,将转换的速度模型作为初始模型能够实现全自动初始模型的建立。在修正的Marmousi-2模型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地从自动时间域偏移速度分析中提取正确的背景速度信息,即使是在时间偏移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地震成像的介质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 标签: 全波形 层析成像 初始模型 偏移
  • 简介:摘要: 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工程碾压砼大坝施工中,承包商针对干燥高温地区RCC性能对层间结合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1)层间覆盖长时间间隔应用修正成熟度判定干燥高温地区层间结合缝类型并制定结合缝控制时间;2)层间长间隔时间情况下,层间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RCC碾压后塑弹性状态对层间结合强度以及抗剪强度的的影响;4)施工工艺。其成果应用经验可作为类似工程施工的借鉴。

  • 标签: 长间隔时间,碾压砼,层间结合,干燥高温,抗渗性能,抗剪强度,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 简介:自动气象站(简称自动站)和人工气象站(简称人工站)气温资料的差异分析对自动站使用后与原来人工站气温资料的衔接有重要的意义。在诸多分析自动站和人工站观测资料差异的文章中,认为观测时间的不一致是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中国家基准气候站自2003年运行地面自动观测站(CAWS600BS),使用的是天津气象仪器厂生产的采集器,

  • 标签: 人工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 气温资料 观测时间 自动观测站 人工站
  • 简介:我们矿每一个采场的开拓,总有二到三个天井,每个天井又分为5—6个层次,从川脉水平将方位,坐标传递到采场去,必须经过天井、在九一年以前,我们都用J6型经纬仪对天井用联系三角形解算的方法,将方位、坐标传递到采场中去。这种方法精度是可靠的,但占用井筒时间长,解算方法繁杂。

  • 标签: 测量时间 经纬仪 传递 坐标 井筒 占用
  • 简介:通过沉积盆地地壳动力学分析及沉积体系的识别与划分,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龙门山中生代前陆盆地等时地层格架的充填生长模式。中生代盆地的发育、生长可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T33—J11)为大巴山-米仓山前陆盆地期,它是以北部大巴山、米仓山为物源区向南展布;第二个时期(J12—K1)为龙门山-大巴山叠合前陆盆地期。早侏罗世中、晚期龙门山完全升起成为陆源剥蚀区,此时大巴山、米仓山仍为物源区,这两个物源区为线状并呈钝角相交向东南展布。

  • 标签: 大巴山-米仓山 龙门山 前陆盆地 时间地层格架 盆地生长
  • 简介:采用1979~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线性趋势、距平、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季节转换时间的长期趋势和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一年中存在两次季节转变,20°N~50°N海平面气压场冬夏季节转变的时间在第20候左右,而夏冬季节转变发生在第51候。并且海平面气压场的季节转换时间存在纬度差异与经度差异。通过趋势分析,发现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季型转变到夏季型的时间存在显著的趋势变化,并且在近35年内是趋于提前,其气候倾向率为-0.33候/10a;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趋于延后,气候倾向率为0.25候/10a。季节转换时间的Mann-Kendall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海平面气压场由冬向夏的转换时间在1997~1998年间发生了突变;夏季型转换为冬季型的时间尚未发现显著突变。最后通过对季节转换时间的小波分析与小波功率谱的显著性检验得出,冬夏季节转换的时间具有显著的15a周期变化;夏冬季节转换时间8a周期振荡最为剧烈。

  • 标签: 海平面气压场 纬向气压差 季节转换时间 小波分析 西北太平洋地区
  • 简介:摘要: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采用IEEE1588协议实现时间同步,其时钟模型一般选择P2P(对等)透明时钟,因此,对P2P透明时钟驻留时间误差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对于评估交换机作为P2P透明时钟的性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P2P透明时钟驻留时间误差的定义,给出了P2P透明时钟驻留时间误差的检测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在时钟测试仪上的具体实现。通过对开关型P2P透明时钟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标签: P2P透明时钟 IEEE1588 驻留时间误差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