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并发症临床防治措施。方法:4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40例中,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分支闭塞1例、支架脱载1例、支架扩张不完全1例。结论术前做好防范准备,中及时识别危险性且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将减少引起的严重后果。

  • 标签: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 并发症 临床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实施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EDAS)的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第1次手术时的年龄,将2004年1月-2010年12月317例接受EDAS的儿童烟雾病患者分为3组:幼儿组(年龄〈3岁,16例),学龄前组(年龄36岁,42例),青少年组(〉617岁,25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组患者中,手术干预前脑梗死发生率幼儿组(81.2%,13/16)和学龄前组(69.0%,29/42)显著高于青少年组(48.3%,12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1,P〈0.01);(2)手术干预前原脑梗死体积增大或在不同部位脑梗死再发率幼儿组(62.5%,10/16)高于学龄前组(31.0%,13/42)和青少年组(3.9%,1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37,P〈0.01);(3)总体预后优良率为86.4%(274/31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6,P〈0.02)。结论烟雾病幼儿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预后差;对儿童烟雾病患者及早实施EDAS安全有效。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儿童 脑梗死 预后 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控制肺静脉释放法(双盘张开顺序法)操作技术经验在常规方法无法顺利堵闭的小儿房间隔缺损(arterialseptaldefect,ASD)病例中提高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当遇到房间隔缺损较大,边缘条件不佳时,应用改良控制肺静脉放置双盘装置封堵器法堵闭儿童ASD病例182例,男70例,女112例,年龄2~14(3.8±1.6)岁,体重9~48(22±11)kg.释放封堵器时先将左心房伞在左上肺静脉轻轻伸出,在左心房伞受肺静脉血管限制未完全张开时,迅速将右房伞在右心房侧打开,使左心房伞受重力和牵拉作用自动滑入左心房张开,左、右心房伞在房间隔两侧迅速成型站稳.堵闭术后1,3,6个月和1,3,5年进行持续临床追踪及随访,用超声复查.结果采用改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率为98.4%(179/182),而改良前组成功率为68%(11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超声复查:肺静脉最高流速术前为:(0.5±0.2)m/s,术后:(0.6±0.2)m/s(P>0.05),堵闭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术后X线胸片无肺淤血改变.结论本项技术改良能明显提高介入治疗小儿ASD操作成功率,扩展手术适应证.未发现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介入封堵术
  • 简介: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的方法、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04例行OPCAB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经验总结.男944例,女260例,年龄(64.7±11.3)岁,70岁以上占22%(265/1204).结果本组病死率2.41%(29/1204),死亡原因包括:术后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大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5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呼吸衰竭5例.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围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循环
  • 简介:美国学者Guay等2012年5月对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中心注册对照试验数据库、循证医学综述数据库及Qvid信息检索数据库进行了一次信息检索,检索的内容是关于局部麻醉下颈动脉内膜切除(CEA)中,把各种脑监测技术与临床神经功能监测手段进行对比、样本量≥20例的前瞻性研究试验汇总。研究质量采用循证医学协作工具进行评估。有两名调查员单独对数据进行提取。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神经功能监测 局部麻醉 META分析 脑缺血 检索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的麻醉处理及其效果。资料与方法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的患者22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中监测SPO2ECG血压呼吸体温必要时测HbHct电解质。结果手术时间25-150min,麻醉中发生高血压30例,收缩压增高20%,低血压40例,血压下降20%,心动过缓20例,心率低于50次/分,高血压合并心动过缓6例,低血压合并心动过缓8例,发生寒颤8例,失血性休克1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3例,膀胱破裂2例。

  • 标签: 前列腺 手术 麻醉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其疗效观察.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18例,手术取右胸前外侧切口,于胸骨旁第4肋间切开3cm长切口,经肋间进,切开心包并悬吊,用APACSM房间隔封堵伞,于右心房壁与房间隔缺损对应处缝双荷包线,在右心房荷包线内切开右心房壁,将输送器插入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直到左心房腔,在食管超声监视下,用推送杆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其中平均心内操作10分钟.患者住院5~7日,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堵片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食管超声辅助下房间隔缺损堵闭是一种微创、安全、确切的治疗方法,病人恢复快,此手术方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食管超声 房间隔缺损堵闭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吻合在治疗复杂颈内动脉瘤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内-外吻合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高流量吻合3例,中流量吻合6例,低流量吻合7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以DSA随访患者的情况;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效果的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施行高流量吻合3例,1例术后出现偏瘫和大隐静脉内血栓形成,立即行取栓,1个月后偏瘫完全恢复;1例术后过度灌注,去瓣减压后症状缓解。中流量吻合6例,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失语、偏瘫,经扩容及康复理疗后好转。低流量吻合7例,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也经扩容及康复理疗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1~2周复查DSA,均显示载瘤动脉闭塞完全。所吻合的血管除一例单支闭塞外,其余血流均畅通,吻合口远端血管充盈良好,动脉瘤不再充盈显影。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5年,随访期间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和破裂出血。结论颅内-外动脉吻合是治疗复杂颈内外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手段。选择适合的手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及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处理,就可以避免出现新发生的神经系统损伤症状。

  • 标签: 动脉瘤 颈内动脉 手术后并发症 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合并腺样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自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肺动脉高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为腺样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肺动脉高压.结果3例右心导管结果,mPAP(33.33±10.06)mmHg,PVR(1015.00±606.66)dyn·s-1·cm-5,经治疗后复查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结论腺样肥大致肺动脉高压行病因治疗联合靶向药物波生坦口服安全有效.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肺动脉高压 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冠心病(CAD)患者停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需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连续口服100mg肠溶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1周,观察停药后1、2、3、4、5、6、7、9天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采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LTA)测定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DP).结果停药后第1天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最强[(5.4±1.6)%],血小板功能在停药后第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76.6±4.0)%];停药后第1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最强[(29.5±12.1)%],在停药后第7天恢复至正常水平[(69.7±3.5)%.结论冠心病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1周,停药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第4天恢复至正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第7天恢复至正常.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小板聚集率 花生四烯酸 二磷酸腺苷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日益发展,人们对手术的美观要求越来越高,包皮切除已被好多医疗机构视为美容手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病人,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我院自2008年7月至今引进一次性报批环切吻合器来手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

  • 标签: 一次性包皮吻合器 方法 手术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动脉束带(PAB)在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7年5月至1998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8例患儿,年龄4个月~8岁,平均(3.3±2.5)岁,体重4.5~17kg,平均(10.8±3.8)kg,经心导管检查及造影诊断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且无一期根治手术指征。6例施行体外循环手术,其中5例先行房间隔造口,3例合并动脉慰管未闭者予以结扎或缝扎;再按Trusl

  • 标签: 肺动脉束带术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姑息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36例次(其中颈动脉33例次,椎动脉起始部3例次),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应用滤网保护装置进行了支架置入,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O。血管狭窄率由支架前的81.4%下降至支架后的14.1%;病理学检查显示,27例患者保护装置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占75%;保护装置捕捉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斑块碎片(坏死组织、胆同醇碎片、钙化成分等)。结论滤网保护装置可以捕捉到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中碎解的斑块成分,降低中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滤网保护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成形中;滤网保护装置应进一步向微型化发展,以适应更多部位的血管内支架成形

  • 标签: 椎动脉 狭窄 颈动脉 术中 并发症 支架置人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CAS)中少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技巧。方法给5例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率〉98%的患昔行CAS治疗,对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中斑块碎裂1例,保护伞导致的病变血管急性闭塞2例,保护伞撤出困难1例,支架到位困难1例。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中和术后卒中发作或死亡。结论正确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避免中致残、致死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中应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对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胸痛小于2h施行直接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阿昔单抗组3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常规剂量肝素100U/kg,阿昔单抗组静脉注射小剂肝素70U/kg和阿昔单抗0.25mg/kg,随后以阿昔单抗10μg/min持续静脉滴注12h,观察30d时两组死亡率、心肌梗死、再次急诊冠脉血运重建和出血发生率.结果随访30d,两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对照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0%;阿昔单抗组无1例死亡,也未发生心肌梗死和施行再次冠脉血运重建.结论在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中,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安全合理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昔单抗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技术的学习曲线及减少对大隐静脉的损伤、提高移植血管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移植物组(200例)和桥式切开采集大隐静脉移植物组(50例)。比较两组中大隐静脉损伤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完整学习曲线后。两组大隐静脉直接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44)个vs.(1.23±0.51)个,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minvs.(38±6)min,P〉0.05]。经过100例采集经验后,内窥镜组手术时间缩短[(27±4)minvs.(38±6)min,P〈0.05];内窥镜采集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低(0%vs.22%,P〈0.05)、血肿发生率低(0%眠4%,P〈0.05)。结论保证足够的培训期,拥有合理的采集技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大隐静脉移植物的直接损伤与桥式切开采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伤口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内窥镜 大隐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围期整体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在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于围期选择整体化护理的方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概率,最终显著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整体化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PTRA)治疗肾血管性高压血的近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2例不同病因(大动脉炎9例,纤维肌发育不良7例,动脉粥样硬化6例)的肾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PFRA。术后造影观察即时技术成功指标并复查血压,血清肌酐水平判断PTRA的临床疗效。结果即时造影的技术成功率达95%(21/22)。术后100%的病人高血压得到改善,8例(36%)血压降至正常,14例(64%)血压状况得到改善。9例病人肾功能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以上资料提示PTRA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 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