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以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导尿管留置以及间歇性导尿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训练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干预,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常规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以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对其膀胱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泌尿系统感染,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综合训练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脏X综合征患者30例(心脏X综合征组),另选取与心脏X综合征患者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FMD,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①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4±6.25)μmol/L比(9.78±4.3)μmol/L,P<0.05];②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5.21±3.19)%比(10.99±4.06)%,P<0.01];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r=-0.782,P<0.01).结论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受损,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FMD呈负相关,表明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损害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 标签: 心脏X综合征 内皮 血管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临床表现及预后千差万别,早期识别ACS高危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作为心力衰竭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的敏感指标已达共识。近来的研究表明,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患者 脑利钠肽 预测价值 PEPTIDE 预后判断
  • 简介: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共收治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2例,依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尿氮素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0.49%vs97.56%,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具有极高的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疗效果。方法:61例先心病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于腹膜透析前后以心脏超声测定心腔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变化,另测定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气分析指标、血浆脑型利钠肽浓度评估腹膜透析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尿量[(203.28±15.81)ml比(989.11±54.72)ml]显著增多,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32.94±2.29)%比(51.93±2.79)%];而肺动脉压[(46.72±3.84)mmHg比(34.82±2.92)mmHg]、中心静脉压[(17.27±1.47)cmH2O比(10.41±1.01)cmH2O],血浆脑型利钠肽水平[(5928.71±158.27)ng/ml比(3851.83±128.81)ng/ml]显著下降,P均<0.001。结论:腹膜透析可有效治疗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这与其超滤、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有关。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排血量 心脏缺损 先天性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常规心电图(ECG)检查的246例门诊及住院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者15例,窦房阻滞4例,窦性静止6例,慢一快综合征22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房室传导阻滞者9例。结论DCG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最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诊断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做出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不论在是舒适度和心理指标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中都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8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稳心颗粒治疗组40例和慢心律对照组4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9克,3次/d;对照组加服慢心律150mg,3次/d,疗程2周,观察2组室性早搏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2.5%,症状改善率为95.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2.5%,症状改善率为77.5%;经治疗后血LDH、CK-MB、cTnI含量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心电图改善率和心肌酶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具有较好疗效,并且可以降低血清心肌酶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期待疗法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期待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肾功能指标α1-MG、BUN、C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改善更加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小动脉RI、PI、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期待疗法能够有效保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期待疗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肾功能 肾小球动脉
  • 简介:目的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并总结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共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跟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并采用HAD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到改善,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HAD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更加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为93.3%(14/15),对照组为66.7%(10/15),观察组护理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肺功能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慢阻肺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对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综合评估护理 冠心病 住院康复
  • 简介:摘要肿瘤继发副肿瘤综合征为癌肿的远隔效应,是癌肿对患者机体远处组织、脏器非转移性损害的统称。医学上将神经或肌肉系统受其影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称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鉴于癌肿的远隔效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系统的不同部位,以及受累先后不一、症状单一或叠加等诸因素,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分类也难以精确。2016年4月,我院收治1例中上腹肿瘤继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本文将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旨在加深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和护理方面的思考。

  • 标签: 腹肿瘤 神经系统 副肿瘤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烟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动脉壁MK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饮食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与烟酸组:高脂血症组(n=8)继续饲以高脂饲料6周;烟酸组(n=8)在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烟酸(200mg·kg-1·d-1)6周。另选8只兔给予普通饮食14周作为正常对照组。14周末处死动物进行主动脉病理学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兔主动脉壁MK2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主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增加,MK2mRNA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与高脂血症组相比,烟酸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1)。结论主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减少,MK2mRNA表达也显著减少。

  • 标签: 高脂血症 烟酸 胆固醇水平 正常对照组 兔主动脉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和氯吡格雷抵抗(CR)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观察CR患者在药物剂量增加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选择156例ACS患者,分为老年组(116例)和非老年组(40例),所有患者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d,治疗7天后采用光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选取血小板聚集率变化≤10%的CR患者,1次给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观察24h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38例患者发生CR,糖尿病患者发生CR比例较高,占43.3%,将药物剂量增加至300mg后,有21例CR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10%。结论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老年人CR发生率为23.3%,CR与糖尿病和药物剂量有关,与年龄无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粘度测试仪,测定正常对照组(NC)50例,稳定心绞痛(SA)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的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值。结果(1)AMI及UA组与SA及NC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P〈0.05或P〈0.01),SA与NC组相比无差异(P〉0.05),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宽度(PDW)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SA与NC相比无差异(P〉0.05)。(2)AMI及UA组与SA及NC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检查示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议程K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SA与NC组比较全血粘度低切增高(P〈0.05),其余各项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液高粘滞状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活动性指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G)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以随机抽取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8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BNP水平,同时检测CAG程度和LVEF,分析血浆BNP水平与CAG程度及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MI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BNP水平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813,P〈0.01);随着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血浆BNP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呈负相关(r=-0.846,P〈0.01).结论UAP/AMI患者在发病48h内血浆BNP水平越高其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心功能越差.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血浆BNP水平对UAP/AMI患者在发病48h内的冠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脑钠肽 冠脉动脉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目的比较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HTN合并MS组)5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HTN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晨尿白蛋白/肌苷比(ACR)及血浆vWF水平有无差异。结果HTN合并MS组患者的血浆vWF水平及UAE较HTN组高(P〈0.05),两组患者ACR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UAE与ACR显著相关(r=0.574,P〈0.05),而两者与vWF间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UAE、血浆vWF水平与是否伴发MS具有关联性。结论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MAU和血浆vWF水平增加,且MAU与血浆vWF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代谢综合症 高血压 尿微量白蛋白 假性血友病因子
  • 简介: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于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服用替格瑞洛,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IMI血流变化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和两组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变化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对照组为17.8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5.36%,对照组为7.14%,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血清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NT-proBNP明显升高,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A组NT—proBNP高于B组(P〈0.05);A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B组[(83.6±3.7)%VS(21.8±6.5)%,P〈0.05];NT-proBNP与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r=0.736,P〈0.05),与LVEF无相关性(r=-0.112,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心室起搏比例增高而升高,心室起搏比例增高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病窦综合征 室间隔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利钠肽 超声心动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