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在抑郁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抑郁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结果:两组HAMD、SF-36评分及FPG水平比较,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更低、SF-36评分更高、FPG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抑郁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态,降低空腹血糖,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糖尿病 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精神分裂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评估该方案对抑郁状的影响。方法:研究共纳入观察对象60例,均为2021年10月-2022年9月间我院接收精神分裂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一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n=30),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n=30),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简明精神分裂评定量表BPR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状,改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精神科护理团队对抑郁患者心理和情绪的干预效果,研究选取了两组各25名的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接受精神科护理团队的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干预后的护理满意水平和护理配合度均有显著提高。综上,精神科护理团队对抑郁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精神科护理团队 抑郁症患者 心理情绪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性护理对抑郁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随机选取抑郁患者58例为调查对象,遵照双色球法纳入两组,即对比组(n=29,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29,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相较于试验组,对比组干预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HAMD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抑郁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宣泄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状况,改善行为,从而增强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抑郁症 综合性护理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五行音乐疗法+亲情护理对重症抑郁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46例重症抑郁住院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亲情护理,观察组采用五行音乐疗法+亲情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情感恢复、自我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五行音乐疗法联合亲情护理可改善重症抑郁住院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自我效能。

  • 标签: [] 五行音乐疗法 亲情护理 重症抑郁症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对抑郁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及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抑郁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就诊号奇偶数分为比对组和探究组,每组患者各25例,比对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探究组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对比不同方案护理及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比对组(P<0.05);探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对抑郁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抑郁青少年86例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干预,常规组实施基础干预。评价两组临床护理作用。结果:研究组家庭亲密性、自我独立性、家庭关系认知、合作性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自我效能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得分更高(P<0.05)。结论:根据青少年抑郁病情特点与特征,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家庭关系建立,减轻疾病表现,加快康复进程,护理作用显著。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干预 青少年 抑郁症 满意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团体、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干预在老年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并观察其对老年抑郁患者抑郁、应对及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个体、团体、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edcopingstyeQuestionnaire,SCSQ)和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styeQuestionnaire,DSQ)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分数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分数低于对照组;成熟型得分高于对照组,不成熟型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团体、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理干预,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状,改善其应对及防御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抑郁 心理干预 应对方式 防御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应用于住院抑郁患者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102例住院抑郁患者进行中文版NGASR、MINI自杀分量表、Beck绝望量表(BHS)及汉密尔顿24项抑郁量表(HDRS-24)评定,计算NGASR的内部因子一致性信度、评定者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及效标关联效度等。结果:NGASR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667,两位评定者之间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95(P=0.000),重测信度为0.988(P=0.000);依据量表总分划分的自杀风险等级与专家意见进行符合率比较,显示总符合率达96%,两者之间准确率及一致性高;相关分析显示,中文版NGASR与MINI自杀分量表总分相关为0.818(P=0.000),与HDRS-24项总分相关为0.499(P=0.000),与BHS中的三个因子总分相关分别为-0.614(P=0.000)、0.723(P=0.000)、0.652(P=0.000)。结论:NGASR用于住院抑郁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护士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 抑郁症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认识性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护理中效果。 方法: 选取 30 例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10 月 来我院治疗老年抑郁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 15 例 ,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采用认知性心理护理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 HAMD 评分、护理满意度。 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后对比,实验组 HAMD 评分(体重变化、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焦虑、绝望感、日夜变化)、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老年抑郁中,可减轻患者抑郁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依从性,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长期住院老年抑郁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医养结合型老年科护理的影响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长期住院的老年抑郁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80例。在运用医养结合型老年科护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8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中患者接受医养结合型老年科护理;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详细情况,如,护理前后HAMD评分,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HAMD评分在护理前比较,两组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临床护理工作后,该评分发生明显改善,参照组与研究组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结论:对长期住院的老年抑郁患者采用医养结合型老年科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使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可在今后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长期住院 老年抑郁 医院结合型 老年科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整体护理作为一项全面性的护理方式,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以及可行性。这一治疗方法受到众多的学者的青睐,尤其对于存在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抑郁患者会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较差的依从性问题,不利于治疗的开展。因此本文从护理措施以及护理影响的角度探讨了整体护理方式对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分析,可以推断出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认知护理及社会实践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的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

  • 标签: 整体护理 抑郁症患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肾炎伴抑郁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择取该院收治的88例慢性肾炎伴抑郁患者,将其以数字随机表法为依据进行分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基于常规护理强调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抑郁情绪评分,并对两组健康知识知晓度进行评估。结果:①抑郁情绪评分:干预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下降,干预组(52.12±3.33分)低于对照组(63.22±5.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干预 慢性肾炎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女性精神分裂患者50名,采用随机数学表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并比较护理前后抑郁状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HAMD抑郁状得分在护理1个月后明显降低,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20年11月至 2021年11月所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合并抑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护理方案差异分组的方式,其中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50例(针对性心理干预),由此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对照组的干预后的HAMD分数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抑郁症状 心理护理干预 实施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首发抑郁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首发抑郁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中40例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首发抑郁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能迅速控制病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首发抑郁症 无抽搐 电休克 集束化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2021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药物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以随机数字法抽取25名患者,联合叙事护理+团体心理治疗,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剩余2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措施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叙事护理 团体心理治疗 抑郁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参与研究病人的数量为60例,并将其分成两组,甲组与乙组,甲组为单纯的青少年抑郁病人,乙组为抑郁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析其存在的独立因素。结果: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出现抑郁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乙组病人在CDI、CTQ、SPR等总分以及因子分均高于甲组病人,尤其在低自尊因子分、情感忽视分、侮辱因子分和躯体攻击因子分关系较为密切。结论:在童年如果儿童的情绪被忽视以及被同伴侮辱,容易导致青年少抑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产生,有利于预测青少年的抑郁行为。

  • 标签: 童年创伤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简介:摘要:本文在抑郁患者护理干预方案的课题研究中,探析人性化护理对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8月收录的74例抑郁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7例对照组、37例实验组,依次开展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等指标。结果  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实验组指标数值远在对照组之上,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抑郁患者护理干预模式中,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更加满意护理人员带来的服务。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抑郁症 护理满意度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患者睡眠质量和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组抑郁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一组观察组予以认知行为护理,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睡眠质量、自杀态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PSQI睡眠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QSA自杀态度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融入抑郁患者中,能够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削弱患者的消极自杀态度,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抑郁症 睡眠质量 自杀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