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治疗组采取无创正压通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作者,刘林东,邮编655000,无需修改。气,对照组采取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2.85%,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2%,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优于观察组。结论机械通气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急诊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河北省望都县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3例发生院内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这133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分析导致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然后提出预防措施。结果1)在这133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呼吸系统发生感染的患者有89例,占66.9%;泌尿系统发生感染的患者有25例,占18.8%;消化系统发生感染的患者有10例,占7.5%;其他系统发生感染的患者有9例,占6.8%。其中,呼吸系统发生感染的患者最多,与其余系统发生感染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导致这133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年龄>70岁、住院的时间≥15d、进行过侵入性操作及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结论呼吸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其发生感染原因主要有年龄>70岁、住院的时间≥15d、进行过侵入性操作及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临床上应从心理护理、避免滥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提高医护人员防治院内感染的意识等方面入手,切实预防呼吸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 标签: 老年 呼吸内科感染 因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在我院呼吸内科选取86例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3例,研究组43例。后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管理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质量评分经计算均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更确切(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还有助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降低,这对患者的预后十分有利,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内科患者 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本院于2016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病史材料、临床病症、易感原因和治疗方案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发生肺部真菌感染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结论针对呼吸内科肺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效控制,重视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常见基础疾病及病原菌。同时科学合理的休息与饮食,防止病情的恶化。

  • 标签: 呼吸内科 真菌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创呼吸机的集束化护理。方法选取50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对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呼吸机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显著的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集束化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选择的合理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间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疾病患者70例。并将近几年的我院对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时使用抗生素的频率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00张处方,并对此分析应用抗生素患者的病情和抗生素的用药种类。结果根据对2016年间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疾病患者病例分析,呼吸内科对于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对于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出现下降趋势。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来说,使用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法,但是由于使用抗生素的方式中存在问题,所以应该对其在疾病的治疗上的使用作出规范,通过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方法去提高对于呼吸疾病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地降低住院时间并使患者感觉不到特别的痛苦。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 用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取本院6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2名作为对照组,用丹麦IL1610型血气分析仪对68例危重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并与对照组22例相比较,从pH,PCO2,PO2和HCO3等主要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得出血气诊断及统计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支气管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H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PaCO2和HCO3升高显著,支气管组Pa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血气监测可用于评价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类型,对于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呼吸系统 重症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增加。患VAP的病人入住ICU,住院总时长明显延长,显著增加了住院治疗费用。医务人员应严格诊断和联合治疗,尽量避免VAP的发生,取得新的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患者在呼吸内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4月份——2017年4月份我科室收治的重症患者84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AS、SDS评分调查,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调查的各项评分情况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患者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较好,对患者的各方面护理更加强调人性化,做到对患者的尊重,及时对不良情绪疏导,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感染原因,探究对患者护理对策。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感染率6.67%共1例,明显较对照组13.33%共2例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呼吸内科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染情况,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差异较大,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为2.8%,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死亡率为17.1%,观察组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对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肺结核 呼吸衰竭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疏导在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2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疏导,对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为73.91%,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在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严重呼吸道烧伤 心理疏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护理在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方法本文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哮喘治疗的患者84例按照其入院时间和顺序的不同的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4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呼吸护理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上均存在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哮喘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呼吸护理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的运用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了护理和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更好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基础,值得予以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哮喘 呼吸护理 常规护理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炎患儿行行炎琥宁+丽珠肠乐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84例。单一组行常规治疗,联合组行炎琥宁+丽珠肠乐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80例(95.24%)显著高于单一组59例(70.24%),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6例(7.14%)显著低于单一组15例(17.86%),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患儿行炎琥宁+丽珠肠乐联合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 呼吸内科 支气管肺炎 炎琥宁 丽珠肠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呼吸内科患者行安全护理干预的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86例患者(2015-2016年),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加行安全护理的实验组,每组43例。对比两组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对照组呼吸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1%。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相对于既往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安全护理更符合呼吸内科患者所需,建议普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安全护理 常规护理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治疗早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03月-2017年03月我院诊治的早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7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观察组在吸氧、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方法2组在治疗前PaO2和PaCO2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通气功能都有改善,治疗后PaO2均有升高,PaCO2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显著,观察组PaCO2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 早期诊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儿科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总结相关有效措施,以为以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应用了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主要选取了通过ICU呼吸机治疗的40例的新生儿,然后观察不同影响因素对于他们病情转归的影响,然后再深入探究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儿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能够明显降低或减少。结论影响儿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医护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儿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同时也能为以后临床研究做一定的参考。

  • 标签: VAP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2002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2009年,人类面对新型H1N1甲型流感的威胁。短短数年间,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往往呈范围不等的流行或散发性发病。

  • 标签: 呼吸道 病毒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自我护理能力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护理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SCr及BUN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肾功能对患者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慢性肾功能衰竭 自我护理能力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患者200例,整理临床资料,其中有49例发生医院感染,分析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患者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26.5%),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53.1%);医院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有关。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及时控制相关因素、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