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肺结核的多层螺旋 CT 、磁共振诊断及鉴 别 价值。 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 2017 年 1 月 - 2018 年 12 月我院 42 例 肺结核患者 。 抽签法分组:对照组( 21 例 ) 进行 多层螺旋 CT (MSCT) 诊断 ,研究组( 21 例 ) 进行 磁共振 (MRI) 诊断 。比较两组实施效果 。 结果: 研究组患者 钙化 诊断的显示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患者的结核球诊断的显示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MSCT 和 MRI 检查二者诊断优势不同, MSCT 在钙化方面的诊断明显高于 MRI , MRI 在结核球的诊断上明显高于 MSCT , 对薄环状强化结合 MRI 可做出准确鉴别诊断。

  • 标签: 肺结核 多层螺旋 CT 磁共振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早期增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共32例活检或临床证实为前列腺癌行螺旋CT增强研究,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90—120ml,3ml/s,延时30—45s螺旋扫描,层厚3—5mm.结果32例中11例显示早期明显强化灶,4例显示轻度强化灶,17倒未见早期强化。结论螺旋或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能够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螺旋CT 动态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结核诊断中多层螺旋 CT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 60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 X线诊断与多层螺旋 CT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 CT检出率为 96.67%,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为 93.33%,均高于 X线的 90.00%、 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脊柱结核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受损、死骨形成、椎旁脓肿、椎管狭窄、附件骨质受损,多层螺旋 CT的诊断效果明显高于 X线( P< 0.05)。结论:在脊柱结核诊断中多层螺旋 CT的诊断效果更好,脊柱结核检出率、病变位置诊断准确率更好,能够准确、有效反映疾病特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指导。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脊柱结核 临床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阑尾病变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双流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阑尾病变患者50例,这些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其临床治疗情况和影像学特点。结果50例阑尾病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其中有8例阑尾腺癌,6例异位阑尾炎,7例阑尾黏液囊肿,11例阑尾炎性包块,18例单纯化脓性阑尾炎,与病理结果和临床诊断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阑尾病变可以清楚显示阑尾的形态及位置,准确诊断阑尾病变类型,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的检查,便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阑尾病变 多层螺旋CT诊断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选取的胰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参照组选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检查,研究组选用MRI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参照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选用MRI技术对胰腺癌开展有效的检查,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值得临床研究。

  • 标签: 多层螺旋CT MRI 胰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其组织学来源尚不明确。由于其局部切除后预后良好,因此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SPTP的术前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并复习了相关文献,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进而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三期增强扫描 局部切除 预后良好 pancreas 实性成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考虑小肾癌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40~65岁)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比较肿瘤在肾皮质期、髓质期的增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皮质期11例肿瘤显著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实质期12例均显示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与病理对照,SCT术前正确诊断11例小。肾癌,另1例误诊为良性腺瘤。结论小肾癌的双时相螺旋CT增强扫描的增强特点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可在小肾癌的检查中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 标签: 小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腹症患者实施腹部 16层螺旋 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80例急腹症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从 2017年 4月开始,至 2018年 4月终止,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 16层 CT诊断,对照组使用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为 87.50%,高于对照组 75.00%( P< 0.05)。 结论:在急腹症患者诊断中应用

  • 标签: 16层螺旋 CT 急腹症 诊断准确率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腰椎椎体CT值的大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非腰椎疾病患者进行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各腰椎椎体的CT值,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及腰椎不同节段椎体CT值的差异。结果(1)相同节段腰椎椎体的CT值的男女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节段腰椎各椎体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同节段腰椎椎体不同年龄组之间椎体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椎体CT值逐渐减小。结论腰椎椎体CT值随着年龄增大不断减小,且女性减小幅度比男性大。诸腰椎椎体的CT值中,L3椎体CT值最小(151±56)Hu。本研究通过对腰椎椎体CT值的测量及其随年龄、性别等变化的规律的研究以期对骨质疏松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健康人的正常腰椎CT值数据库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 标签: 腰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赞皇县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的104例患者临床影像和超声诊断资料,比较术前B超(对照组)和多排螺旋CT(试验组)检查对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率和病因学诊断率。结果阑尾周围脓肿的B超、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率分别为91.7%、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多排螺旋CT检查病因学诊断率分别为69.4%、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CT检查是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重要方法,但在病因诊断方面CT明显优于B超,在老人、小儿等特殊病例诊断中CT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多排螺旋CT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多层螺旋 CT技术在诊断大面积脑梗死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 2019年 6月 ~2020年 6月收治的 104例脑梗死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 CT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探析多层螺旋 CT技术在诊断大面积脑梗死方面的精准度。结果 所有患者被诊断出脑梗死的精准度为 98.08%,与脑梗死确诊例数相比较, P>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 CT技术在诊断大面积脑梗死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值得将其运用于临床之上,并具有推崇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 CT技术 大面积脑梗死 诊断效果 实际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探讨低剂量螺旋 CT筛查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本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接诊的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肺癌患者中选取 3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均给予常规剂量 CT 扫描和低剂量螺旋 CT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法在诊断早期肺癌中的辐射剂量、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等方面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常规剂量 CT扫描组在诊断中的放射剂量以及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 9.30±2.35) mGy、 75.00%、 54.17%,而低剂量螺旋 CT扫描组在诊断中的放射剂量以及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 6.49±1.45) mGy、 76.11%、 80.83%,和常规剂量 CT扫描相比,低剂量螺旋 CT扫描组在诊断中的放射剂量更低而敏感性则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在筛查期间低剂量螺旋 CT扫描,具有放射剂量低、敏感性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早期肺癌 常规剂量 CT 低剂量螺旋 CT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肝、胆、胰疾病中的优点。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对肝胆胰进行薄层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比B超的检查结果从中分析,加上对前人研究的分析总结得出多层螺旋CT相比较其来说有什么优势。结果多层螺旋CT在肝脏胆胰的诊断中比B超检查的准确率高。结论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在肝胆胰的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比B超检查要高,能进行早期诊断,对以后的治疗提供大量依据,所以这一技术应该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胆胰疾病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