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9例患者均为我院1999年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23例,女3例,平均年龄:(33.4±8.3)岁,平均发病天数(13.2±4.9),其中乙型肝炎22例,甲型肝炎1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2例.对照组23例,男性2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0.7±10.8)岁,平均发病天数(10.8±5.6),其中乙肝22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

  • 标签: 急性黄疸性肝炎 促肝细胞生长素 苦黄注射液 联合用药
  • 简介:本组肝、肾囊肿在B超的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或盐酸四环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0年4月对47例56个肝、肾囊肿以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无水乙醇组(Ⅰ组)及盐酸四环组(Ⅱ组).Ⅰ组21例26个囊肿,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23~57岁,其中肝囊肿4例(6个囊中);肾囊肿17例(20个囊肿).Ⅱ组26例30个囊肿,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6~61岁,其中肝囊肿6例(8个囊肿);肾囊肿20例(22个囊肿).

  • 标签: 肝囊肿 超声引导 经皮穿刺注射 治疗 肾囊肿 无水乙醇
  • 简介:目的分析包含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联合方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收集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抗炎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常规及胸片检查等变化。结果56例CAP患者,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分别与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联合治疗,痊愈36例,显效17例,有效率94.6%,不良反应发生率3.3%,主要为静脉炎,无明显肝、肾等副作用。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高效而安全,对无效病例应考虑侵袭性真菌或寄生虫感染。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ADFMChR)对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系COCl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中国仓鼠正常卵巢上皮细胞系(CHO-K1)、人卵巢癌细胞系(COCl),每种细胞实验组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DFM-ChR,对照组加入等量PBS。采用改良MTT比色法分别检测ADFMChR作用CHO-K1、COCl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分别检测CHO-K1、COCl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度凋亡率。结果ADFMChR对COCl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对CHO-K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弱,差异有显著性(P〈0.01)。ADFMChR作用于COCl细胞后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与CHO-K1细胞比较,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且G1期细胞前出现明显的亚G1凋亡峰。结论ADFMChR对卵巢癌细胞系COCl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

  • 标签: 卵巢肿瘤 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 凋亡 肿瘤细胞
  • 简介:背景:对开放性骨折的伤口进行冲洗是一项常规操作,并可在冲洗液中添加其他成分以求减少感染的风险。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发现,使用清洁剂清洗伤口的效果优于抗生溶液。本研究在于比较上述两种溶液用于人类开放性骨折伤口冲洗的有效性。方法: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成年患者前瞻性随机使用杆菌肽溶液或者橄榄皂溶液进行伤口冲洗,然后临床评估其感染、软组织愈合以及骨连接的情况。结果:在1995至2002年间,共计400例患者、458例下肢开放性骨折参与了本次研究。其中杆菌肽组(B组)192例,橄榄皂组(C组)208例。研究结果包含了B组171例共199处骨折、C组180例共199处骨折。平均随访时间为500d。两组在性别、开放骨折的Gustilo—Anderson分级、损伤至冲洗时间、吸烟史及饮酒史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平均年龄(B组38、C组42岁,p=0.01)、随访时间(B组560d、C组444d,p=0.01)、一过性低血压(B组23%、C组14%,p=0.04)、静脉抗生治疗时间(B组11d、C组9d,p=0.02)方面存在显著差异。B组199例骨折中有35例(18%)发生了感染,C组中26例(13%)。这一结果并无明显差异(p=0.2)。B组中49例(25%)发生了骨折延迟愈合,而C组为46例(23%),p=0.72。B组中19例(9.5%)发生了伤口愈合问题,而C组为8例(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使用抗生溶液冲洗伤口并不比使用皂液更具优势,且会增加发生伤口愈合问题的风险。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Ⅰ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下肢开放性骨折 抗生素溶液 伤口冲洗 随机研究 效果比较 ANDERSON
  • 简介:为了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活性维生D3及康力龙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治疗组62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30mg/(m2·d),活性维生D30.01μg/(kg·d),康力龙0.1mg/(kg·d)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叶酸及铁剂等治疗.治疗前后检查骨髓及外周血.结果表明:用药8周,治疗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2例,血液学改善(HI)43例(69.35%).平均随访26.25月出现10例死亡、2例RAEB、1例RAEB-T及3例转变为白血病.对照组用药8周无CR,PR3例,HI17例(51.51%).平均随访16个月出现6例死亡、1例RAEB、1例RAEB-T及3例转变为白血病.治疗组3和5年生存率为69.42%和53.72%,对照组为52.23%和31.34%(P=0.016).治疗组出现副作用程度低.Kaplan-Meier分析提示,三联治疗、无转变、年龄偏小、无合并症、女性、血红蛋白值90-120g/L、骨髓增生活跃及一系血细胞减少组生存时间长.Cox风险比例模型表明,三联治疗、转变及年龄变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三联药物治疗RA疗效高,毒副作用低,治疗有效的机制可能为诱导分化、抗增殖、抗凋亡、抗血管生成、改善营养及调节免疫.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 全反式维甲酸 活性维生素D3 康力龙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汉防己甲(tetrandrine,Tet)联合屈洛昔芬(droloxifene,DRL)对耐药细胞系K562/A02的逆转作用与诱导凋亡有无相关性.采用AnnexinV/PI法测定耐药调节剂汉防己甲、屈洛昔芬单独或联合应用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发现0.62μg/ml汉防己甲或1.94μg/ml屈洛昔芬单独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后均可诱导一定比例的细胞凋亡,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两者联合应用作用增强.0.62μg/ml汉防己甲或1.94μg/ml屈洛昔芬单独作用于K562/A02细胞均不能诱导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72小时可诱导小部分细胞凋亡.结论:汉防己甲,屈洛昔芬逆转耐药的机理与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无关.

  • 标签: 多药耐药性 汉防己甲素 屈洛昔芬 K562细胞 A02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相互间无一级亲属关系的124位2型糖尿病患者及138位非糖尿病对照人群中β3肾上腺能受体的一处错义突变(Trp64Arg),同时检查了体重指数、腰臀比例、血压,测定了血脂及OGTT或馒头餐试验中Omin及120min血糖及胰岛。结果非糖尿病人群中Trp64Arg的等位基因频率0.17,突变频率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突变与否间上述临床特征相比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突变至少在其杂合子型可能不是中国人散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决定因素;纯合子突变型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早发,有待今后积累资料深入研究。

  • 标签: 2型糖尿病 β_з上腺能受体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