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孕产妇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特征配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2年7月-2023年7月的94名孕产妇,将她们分为二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生活一般照料,观察组采取生活心理照料,最后通过对比二组的护理时、分娩后以及HAMA、HAMD的评分对比。结论:由结果及试验可得,所观察本组患者的HAMA、HAMD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通过加强对高龄产妇心理特征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产妇不安、沮丧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从而降低缩宫素使用情况,增加顺产成功率。

  • 标签: 高龄孕产妇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心理护理实施在不孕症患者护理中,对其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使用抽签法将在2022 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不孕症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所纳入的5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予以干预;观察组所纳入的50例患者均实施心理护理予以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以及心理状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孕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同时患者不良的心理有明显改善,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不孕症 心理状态 作用 评价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的全部病例均来自 本 院 2019 年 1 月 ~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发热患者 ,共计 84 例,随机将其分为 每组各有 42 例患者的 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为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为 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定。 结果 在 SAS 及 SDS 等不良情绪 评分 方面,干预组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显著性 ( P < 0.05 )。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 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96.55%VS81.03% ),差异具有 显著性 ( P < 0.05 )。 结论 发热患者实施 心理干预的效果满意, 患者不良情绪 明显改善 ,护理满意度 明显升高 ,临床上 值得 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 ] 心理护理 发热 心理应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当前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心理咨询的实践方法及其在促进心理健康中的效果。首先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然后分析其在处理特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应激等)中的应用,最后探讨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关于心理咨询实践与效果的全面视角。

  • 标签: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 实践方法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心理健康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自我管理策略。通过分析护士工作的特点和心理压力来源,结合心理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提升护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为精神心理专科护士提供心理健康管理的指导,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 标签: 精神心理专科护士 心理健康 自我管理 心理压力 职业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支持与心理干预在儿童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儿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了40例儿童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心理支持与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在症状改善情况、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而言,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平均值为7.8,心理状态为6.5,生活质量为76.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值。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理支持与心理干预在儿童肺炎患儿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为提高患儿护理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 标签: 儿童肺炎患儿 心理支持与心理干预 应用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目前在临床中已经较为常见,在其治疗中要积极的给予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才能促进病人更好更快地康复。而动机护理干预可以在护理中保证病人能积极进行康复护理,对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动机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思考其在护理应用中的新进展。

  • 标签: 动机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收录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n=60)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予以干预,效果极佳。

  • 标签: 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 血液透析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8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采用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使用焦虑、抑郁评分对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参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有重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急诊科一般接诊病症较严重、需要采取紧急治疗的患者,从而带给急诊科护士很大压力。从而我们将对急诊科护士工作期间,心理控制源与疲惫、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以此为依据,合理制定缓解急诊护士疲劳、心理压力的方案。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描述性研究方式,针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150名护士,调查其工作心理控制源与疲劳、心理健康状况,制定相应量表。结果: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产生疲惫心理,发生率为90%以上,心里不佳状况出现率达到40%以上。在强度工作下,急诊科护士产生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甚至抑郁方面问题概率较高,都达到了50%以上,通过统计数据也可以了解到,急诊科护士工作心理控制源得分与自身脑力疲惫、躯体疲惫及身体状况整体水平呈正相关。在个体心理控制源得分增加的情况下,其疲劳与心理状态得分也随之增加。结论: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工作,属于疲劳心理状态不佳等问题的高发群体,工作心理控制源对疲劳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调节、缓解意义,可以从这一角度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工作 心理控制 疲劳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模式影响颅脑肿瘤患者在围术期中的心理健康。方法筛选出我院在2018年01月~2019年02月期间诊治的5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本临床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抽签法随机组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设定25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围术期护理中给予心理护理模式,分别采用SCL-90自评量表和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对比2组护理模式下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围术期护理中,心理护理模式对改善颅脑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借鉴与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颅脑肿瘤 围术期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4年 2月 -2016年 3月我院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 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 31.26±4.18)分、( 18.79±2.1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6.85±5.96)分和( 20.48±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为 7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关键词】 小儿肾病综合征; 患者;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状况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采取对照实验形式开展研究,选取62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1例纳入至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外31例纳入至观察组,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据本次研究分析看,应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稳定其心理状态、减轻不良情绪。

  • 标签: 神经内科 心理护理 情绪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心理护理对脑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87例脑肿瘤患者,采用入院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采用延续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半个月和一个月、三个月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个月、三个月后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癫痫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心理护理可改善脑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延续心理护理 脑肿瘤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肝胆外科导管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在我科手术的120患者平分采用管道护理采取细节管理模式(实验组)和一般术后护理常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管路细节管理方案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0.5%高于实施后的3.2%(X=11.544,P<0.05),患者满意度由90%提高到97.5%。结论加强细节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胆外科 导管护理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2例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参照组用普通护理,研究组在普通护理基础上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分娩结果和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参照组的阴道分娩结果显著低于研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是积极的,提高了患者和胎儿的健康情况,增加了阴道分娩人数,调解了患者心理郁结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胎膜早破 分娩方式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