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内同定与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2007.9)、OVIDMEDLINE(1950-2007.9)、OVIDCINAHL(1950-2007.9)、OVIDEBM(2007年第3季度)、CBMdisc(1978-2007.6),CNKI(1981-2007.6),手T检索《中华外科杂志》等6种巾文主要外科杂志:收集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同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共425例患者。文献异质性较小(P〉0.1),累积Meta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同定比较,在再次手术发生率上,2000年以前(包括2000年)Meta分析结果为钢板内同定可显著降低再次手术发生率[OR=0.39,95%CI(0.17,0.90),P=0.03],但2000年以后至今,两者再次手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54,95%CI(0.27,1.08),P=0.08:;在肩部撞击发生率上,钢板内同定显著低于髓内针固定[OR=0.13,95%CI(0.03,0.65),P=0.01]。在术后再次手术率、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内同定失败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出血(输血)量上,由于文献未提供详细数据,未能做Meta分析,只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同定治疗成人肱骨折容易导致肩部撞击的发生。在再次手术发生率、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内同定失败等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本次系统评价纳入病例数较少,尚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论证强度。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骨折内同定 髓内针 钢板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夹板外固定及桡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5例盖氏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盖氏骨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15例盖氏骨折患者随访6个月-3年,术后优11例(73.3%)、良3例(20%)、可1例(6.7%),骨性愈合效果良好。结论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盖氏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遵循复位原则,加强手术护理,可促使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盖氏骨折 固定复位 小夹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81-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四肢创伤骨折运用外固定架和有限内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筛选四肢骨折在2015年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和有限内固定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跟踪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愈合情况。结果随访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愈合优良率达到92.73%(51/55),对照组患者愈合优良率达到78%(39/55),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6.92±1.48),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9.11±1.02),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架和有限内固定联合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大大缩短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的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外固定架 有限内固定联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 8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恢复优良率分别为 93.18%和 88.64%差异不明显( p>0.05),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 Mazu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明显的疗效,临床可优先考虑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骨折康复更快,踝关节功能满意,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法整复外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螺钉固定与未行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踝部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在进行骨折复位处理后仍有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5mm以上,且拉钩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确定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共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25例,对比组未行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使用螺钉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TFCS参数和AOFAS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FCS参数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后,研究组在术后第一时间和观察终点的TFCS参数中均低于对比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AOFAS踝关节优良率为96%,对比组患者AOFAS踝关节优良率为24%,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螺钉固定治疗相比于未行螺钉固定治疗来说能够更好的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螺钉固定 下胫腓 损伤 疗效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杯螺钉固定与镶嵌固定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本组收治的需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经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实验组安装人工髋臼杯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而对照组安装人工髋臼杯时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固定。详细记录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人工关节稳定的情况,并通过对髋关节功能评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术后人工髋关节恢复情况良好,人工髋关节中期稳定性良好,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安装人工髋臼杯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和普通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对比,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均良好,中期稳定性良好,固定牢固;但直接打压镶嵌固定术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在根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A组患者行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术后组间Gissane角、Bohler角比较差异不显著,A组术后AO-FAS优良率95.56%,B组AO-FAS优良率91.1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创伤小,恢复快,值得进步应用。

  • 标签: 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根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与加压钢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出现骨痂时间、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及去除内固定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两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加压钢板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对锁骨骨折进行治疗时,将钢板内固定术、克氏针内固定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调选该时段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锁骨骨折患者48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用对照实验开展,对照组与实验组由医务人员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均分,组内设置24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克氏针内固定作为治疗方案,分析患者的手术质量。结果:在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4.17%),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16.67%),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将克氏针内固定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术质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克氏针内固定 锁骨骨折 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03月-2021年04月本院收治的82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治疗中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胫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产品类型多、品种复杂且规格多样,医疗器械质检机构工作量大,且难度高。为了能够改善此种情况,本文探讨了一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并将其应用在医疗器械质检机构,剖析其应用思路与效能,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实验室 信息管理系统 医疗器械 质检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及其消毒效果。方法:将 120件使用过的口腔器械(镊子、探针、口镜、手机各 30件)分为三组进行细菌培养及 HBsAg检测,并分别采用 2%戊二醛浸泡、 0.5%碘伏涂搽、高压蒸汽灭菌法三种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对比三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使用后细菌检出率最高的为口镜,检出率为( 2500cfu/件),镊子的细菌检出率最低,检出率为( 500cfu/件)。 120件检测器械中 HBsAg阳性率为 11.67%,手机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口镜、探针、镊子;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消毒效果最理想,而 2%戊二醛浸泡、 0.5%碘伏涂搽的消毒效果无法保证。结论:现阶段口腔器械污染状况较为严重,而实施高压蒸汽灭菌具有理想的消毒效果,灭菌更为彻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器械 污染状况 消毒方法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腔镜器械的效果。方法采用抽查的方式将消毒供应中心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集中处理的150套腔镜器械作为本次的回顾性研究对象,并抽取集中处理前(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150套腔镜器械进行对比。结果将腔镜器械集中收集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后,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以及器械损坏率均较集中处理前更具优势(P<0.05)。结论针对处理腔镜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可有效提高腔镜器械清洗、包装以及灭菌的合格率,更有利于延长该器械的使用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集中处理 腔镜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密器械处理中发现的问题,并评价相关对策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如皋中医院消毒供应室内挑选出50件精密器械进行课题研究。将2018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处理的25件精密器械设为基础组,行常规管理;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处理的25件精密器械设为试验组,行针对性管理。认真探究精密器械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分析讨论相关的解决策略和方法,进而对比常规管理和针对性管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清洗合格率、器械出错率、管理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基础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于清洗不到位、装配有误、零件掉落、机械结构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降低精密器械的管理水平,导致出错事件的发生。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对精密器械实施针对性管理,能够显著提升管理效果,增强精密器械清洗合格率,降低器械损坏率,同时还能进一步延长器械的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推广或借鉴。

  • 标签: 精密器械 处理 常见问题 解决对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探究不同消毒方式对腔镜器械损伤的效果,分析最佳的灭菌方式。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的60件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压力蒸汽法消毒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法消毒100次,对两种方式的灭菌效果、消毒时间、单次消耗成本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法较之于压力蒸汽法,其灭菌效果更好,消毒时间更短,单次消耗成本更少(P<0.05);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法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压力蒸汽法为16.67%(P<0.05)。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法的灭菌效果更好,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腔镜器械损伤,更有利于保护器械器械使用者。

  • 标签: 腔镜器械损伤 压力蒸汽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