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 2017年 12月~ 2018年 7月于我院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的 84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与住院天数要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6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0.9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加强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可显著加快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扩张咯血;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local treatment of hemoptysis due to bronchiectasis by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hemoptysis due to bronchiectasis treated by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hemoptysis stopping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day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62%,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9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bronchiectasis and hemoptysis treated by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can obtain good nursing effect, and can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的病例观察。方法在年限为2012年-2014年之间来我院检查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而且这些患者都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在实验组的55例患者中使用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剩余的55例患者让其作为对照组从而采取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以及病情缓解度,探讨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的病例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病情都有所缓解,而在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之后,实验组的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治疗护理的效果比较好,而且患者的恢复治愈情况更好,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对于促使患者康复还有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比较符合现代的医疗理念和其要求。结论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而且会尽快让患者康复并且缩短患者在医院的时间,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局部晚期直肠癌 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 治疗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下急性胰腺炎(AP)局部并发症的转归,探讨CT检查预测局部并发症转归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163例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及84例急性坏死性积聚(ANC)患者的病历资料。28例APFC和41例ANC分别进展为胰腺假性囊肿(PP)和包裹性坏死(WON);19例患者合并局部感染。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PP组与APFC吸收组、WON组与ANC吸收组、局部并发症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预测准确性。结果PP组与APFC吸收组间积液分布范围、计算机断层扫描下胰周炎症(EPIC)评分有统计学差异;WON组与ANC吸收组间有差异的指标包括胰腺炎症部位、坏死累及胰腺、坏死面积、EPIC评分、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CTSI);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间的肾前筋膜增厚、胰腺或胰周坏死、EPIC评分、CTSI有明显差异。积液分布范围预测APFC不吸收的准确性最高,EPIC评分预测ANC不吸收及局部并发症感染的准确性最高。结论大多数APFC自行吸收,约半数ANC自行吸收,局部并发症感染率较低。多个CT指标可用于预测局部并发症的转归。应重视EPIC评分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局部并发症 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 计算机断层扫描下胰周炎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实施膝关节镜手术时采取局部麻醉及脊椎麻醉的不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自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4 月期间行膝关节镜手术 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例;观察组实施局部麻醉,对照组则实施脊椎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取局部麻醉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通过对比可见,实施膝关节镜手术时采取局部麻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其操作简单,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局部麻醉;脊椎麻醉;效果对比     在我国,很多人都患有膝关节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外科手术治疗,而膝关节镜手术就是一种普通的手术,它的操作较为简单,可在直视下完成对患者膝关节的手术。然而对于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好的麻醉方式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疼痛,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本篇文章将针对局部麻醉与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4 月期间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 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32例,女性患者 17例,年龄范围在 32岁~ 72岁,平均年龄( 48.3±9.8)岁,其中有 2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3例合并糖尿病, 5例合并心肌疾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 28例,女性患者 21例,年龄范围在 29岁~ 73岁,平均年龄( 48.9±9.7)岁,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有 2例,合并高血压的有 3例,合并心肌疾病的有 4例;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 45分钟左右,且为单侧手术;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取脊椎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其方法 [2]为:使用 0.75%的布比卡因为患者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检测痛觉消失平面时采取针刺法,当平面固定后方可进行手术,手术中应使用止血带来保持术野的清晰度。手术过程中要全程监控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对心率、血压及脉氧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其方法 [3]为:使用生理盐水将 40毫升浓度为 2%的利多卡因稀释一倍,并在其中加入浓度为 0.1%计量为 0.1ml的肾上腺素注射液,在患者关节腔内注射 60ml,剩余麻醉液可在浸润手术切口时使用,麻醉 10分钟后开始手术,值得注意的是采取局部麻醉在手术中不可使用止血带,这是为了避免患者产生不适感。所有患者在术中使用的灌注液均为计量为 1ml,组成为 3000ml生理盐水加入 0.1%肾上腺素注射液的灌注液。在手术结束退出关节镜套筒前,在其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 4ml、吗啡 5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1ml。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进行对比,采取数字评分法,以 0至 10分之间选择一个数字表示疼痛感受, 0分为无痛, 10分为严重疼痛;并对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以 x2表示计数资料,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术后半小时、 2小时及 6小时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细结果见表 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细结果见表 2;观察组 49例患者中有 47例对麻醉效果感到满意,其满意率为 95.92%,其中 1例时在注射麻醉针时感到疼痛,有 1例是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疼痛感;对照组有 46例患者感到满意,满意率为 93.88%, 2例在麻醉时感到疼痛, 2例为手术过程中感到疼痛,两组数据在此方面无较大差异。   表 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切口局部麻醉在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在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11 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55 例。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于腹腔中喷 0.25%罗哌卡因 30 ml,在腹壁切口缝合时局部注射 0.5%罗哌卡因 4 ml,对照组在切口局部喷洒或注射同等量的注射用水。比较两组术后 2 h、 6 h、 12 h、 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平均镇痛次数、术后首次镇痛时间及胃肠道反应次数。结果 试验组术后 2 h、 6 h、 12 h和 24 h的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平均镇痛次数、胃肠道反应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切口局部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显著,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 ] 罗哌卡因 切口局部麻醉 腹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治疗中替硝唑局部用药的应用与可行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100例牙周炎患者分组。全身用药组采用替硝唑全身用药的方法治疗,局部用药组采用替硝唑局部用药。比较两组牙周炎转归率;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PLI分值、GI分值和PD深度。结果局部用药组牙周炎转归率高于全身用药组,P<0.05;局部用药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全身用药组,P<0.05;干预前两组PLI分值、GI分值和PD深度相近,P>0.05;干预后局部用药组PLI分值、GI分值和PD深度优于全身用药组,P<0.05。结论牙周炎治疗中替硝唑局部用药的应用与可行性高,可有效规避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改善牙周情况和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周炎 替硝唑局部用药 应用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及网塞和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大号自主成型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1723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8min,未出现尿潴留,阴囊浆液肿46例。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下血肿14例,术后慢性疼痛5例,平均住院日3d,平均手术费用4766元。平均随访45个月,复发4例,异物感不明显。结论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疝环或腹横筋膜缺损较大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

  • 标签: 腹股沟 外科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多较严重而且复杂,因感染而导致骨髓炎,骨不愈合者较多。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应用局部抗生素液冲洗加有效固定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1例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16~78岁,平均30岁。交通事故伤18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5例;合并内脏伤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9例。Gustilo分类Ⅱ型9例,Ⅲ型22例,其中3A15例,3B7例。伤后8h以内手术者19例,8~24h手术者12例,超过24h入院或创面不能关闭者未记入本组。1.2治疗方法:充分清创,反复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稀碘伏冲洗创伤后重新消毒术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骨折类型、入院时间及经济条件选择固定方式。5例Ⅱ型,2例3A型于伤后8h内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其余全部选用外固定架固定,分别选用单臂架、半环架及孟氏架;无张力下缝合创面,皮肤缺损采用减张切口或皮瓣转移修复。伤口关闭前置入冲洗管及引流管,创面做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手术前后应用广谱抗生素。2结果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8个月。28例术后伤口2周内愈合,2例伤口有渗血,经换药处理后3周...

  • 标签: 严重胫腓骨 冲洗加 加有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封闭注射加针刀松解治疗扳机指的临床疗效,探索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治疗扳机指的有效方法。方法本组67例扳机指患者均采用局部封闭注射加针刀松解治疗。结果1次治疗治愈65例,占比为97.%;剩余2例经2次治疗后痊愈。结论鞘内注射加针刀松解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极低,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扳机指 封闭注射 小针刀松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封闭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肩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门诊治疗的冻结肩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研究组外加局部封闭,均以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肩关节关节活动度(ROM)和疼痛改善状况。结果2个疗程后2组ROM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封闭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肩见效快,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冻结肩 局部封闭 关节松动术 运动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牙周炎患者中采取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数据统计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纳入的48例牙周炎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将采取甲硝唑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将采取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实验组,比较研究实验组与参照组牙周炎患者组间数据差异。结果数据表明,实验组牙周炎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有效率计算值用率对比参照组,P<0.05,统计学数据差异显著。结论将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应用在牙周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替硝唑 牙周炎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7月于我院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的84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与住院天数要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9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可显著加快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扩张咯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采用丹参酮局部注射法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病例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并分别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疗程,并在停止治疗后的第3个月复诊,记录分析诊治结果。结果A组患者有治疗效率为95%,明显高于B组患者(85%)和C组患者(70%)。结论加入丹参酮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效果最佳,明显高于加入丹参治疗方式和普通治疗方式,有利于提高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丹参酮 局部注射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