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老年精神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次探究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的奇偶性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劳动能力。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23.35±2.36)、(20.68±3.25)、(22.95±1.25)、(22.95±0.69)分与对照组(19.35±2.14)、(17.51±2.19)、(17.69±2.65)、(17.98±1.26)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劳动能力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 精神病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对2014年7月到2016年3月间市妇幼保健院的产妇资料进行调查,对其接收的200例产妇进行分析,征得产妇同意后,对其焦虑情况进行评分;焦虑较为严重的产妇分为对照组,焦虑较轻的产妇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分娩结局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4.5%高于观察组3.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结局的临床影响较大,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不佳很有可能增大分娩的不良事件,影响自身和胎儿预后,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改善产妇临床情况。

  • 标签: 精神心理因素 分娩结局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补锌对于儿童精神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以2015年4月—2017年12月因患精神发育迟缓而进入我院就诊的75例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以上患儿列入试验治疗组(38例)、一般治疗组(37例),一般治疗组向患儿施予语言疗法、作业疗法、针灸疗法等临床教育训练,并辅以神经节苷酯、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营养脑神经药物。试验治疗组患儿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前提下增服赖氨葡锌颗粒进行补锌治疗。对照两组治疗前后患儿的发育商、血锌值、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疗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发育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都显著提升,且试验治疗组显著优于一般治疗组(P<0.05);一般治疗组患儿血锌值没有较大变化,试验治疗组患儿血锌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试验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出一般治疗组(P<0.05)。结论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施行常规教育锻炼及有关治疗的前提下适度进行补锌治疗,将对临床治疗及预后产生显著辅助效果。

  • 标签: 儿童 精神发育迟缓 补锌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黛力新治疗精神分裂后抑郁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75例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治疗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5例)2个组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黛力新治疗,观察患者的抑郁状况变化、治疗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用于精神分裂后抑郁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黛力新 精神分裂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精神病患者的恢复期心理治疗的作用。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精神病恢复期患者(12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60例。此次研究患者均一般治疗,研究甲组加心理治疗,总结症状评分、满意度。结果甲组的敌对评分(9.52±1.32)分、焦虑评分(9.41±1.25)分、恐惧评分(9.68±1.33)分、抑郁评分(9.71±1.42)分都小于乙组(15.36±3.65)分、(15.42±3.71)分、(15.78±3.84)分、(15.68±3.94)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总的满意度(96.67%)大于乙组(83.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恢复期,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并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病 恢复期 心理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合并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分别给予电针合用喹硫平和单一喹硫平治疗8周。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2周、4周、8周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2周、4周和8周末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电针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显著增效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电针 喹硫平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患者治疗中引入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于常规护理与治疗,其中观察组另给于精神护理与心理疏导,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为(35.6±3.9)分,观察组为(26.2±3.4)分,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护理、心理疏导在治疗老年抑郁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程度。

  • 标签: 抑郁症 老年患者 精神护理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的职能在不断的扩大,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精神科的大部分疾病病因尚未明确,且具有致残率高、治疗依从性差的特点,因此,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精神科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精神科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浪型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流浪型精神障碍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提高心身疾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60例流浪型精神障碍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年龄在15~70岁之间,入院方式多为民警送入及救助站遣送,入院原因以言语、行为紊乱,街头游荡多见。结论流浪型精神障碍患者需政府加大力度关注,建立相应的收容点、福利院或救助站,给予社会上的援助。

  • 标签: 精神障碍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精神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副作用。方法对老年人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期复发或初发的精神分裂症和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其他功能性精神病,要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和症状性精神病常伴有精神病性症状,除针对病因治疗以外,常以抗精神病药对症处理。结论掌握好精神药理学的知识后,对老年人的特殊性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利用药物为老年人治病。

  • 标签: 老年人 精神药物 使用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良精神反应的原因,探索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有50人,且都被确诊为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评估,本研究在进行评估时采用的是目前医学上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也就是意识状态评估法(CAM),术后根据病人精神状况的好坏将病例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精神状况良好的病例为对照组,总共有28例,精神状况不好的病例为观察组,总共有22例,之后文章介绍了精神状况较差的病人所面临的危险,然后试图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改善此类病人的精神状态。此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7.30±4.84)、(51.26±8.73)分,高于对照组的(46.19±6.35)、(45.78±7.37)分(P<0.05或0.01)。结论被确诊患有心脏病的病人对手术具有较强的恐惧心理,并且这些病人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病人在术后的精神状况较差,非常不利于身体康复,针对这些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必要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精神障碍,改善病人的精神状况,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减轻术后不良精神反应。

  • 标签: 心脏手术 不良精神反应 精神障碍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精神病人的护理是摆在护士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精神病人的复杂性导致了护士和病人之间沟通的困难。只有解决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本文从护患沟通的问题入手,结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护士自身的沟通技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帮助精神病人的更好康复。

  • 标签: 护患沟通 护患关系 规章制度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小儿精神发育迟滞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以其康复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实验,为对照组20例患儿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治疗,而为观察组20例患儿用引导式教育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儿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引导式教育方式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用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康复治疗。

  • 标签: 引导式教育 精神发育迟滞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包括精神康复的意义及目标、常见康复护理措施,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我国精神病的司法鉴定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受理的42例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就具体的鉴定现状以及鉴定所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刑事案件占据比例最多为17例(40.5%),在疾病诊断构成方向又以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最多,有16例(38.09%)。结论借助于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就我国司法鉴定所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反映,其也能够为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的进一步推行提供足够多的参考。

  • 标签: 精神病 司法鉴定 状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精神分裂症住院依赖产生原因,总结分析其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所选患者中出现的住院依赖情况,分析其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总结心理护理重点内容。结果我院住院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里,存在住院依赖心里的病人40例,占总体的30.8%;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容易产生住院依赖,医护人员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家属等的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克服住院依赖。

  • 标签: 精神病分裂症 住院依赖 心理护理
  • 简介:(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病房山东青岛266034)摘要护患沟通是人际沟通的特殊形式,是指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医学―心理的全新模式,护理工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人保持健康、恢复健康,要求以人为中心.如果护患沟通不当,容易产生护理纠纷。针对精神科女性病人的特点,沟通尤为重要。现对日常工作中护患沟通技巧谈几点体会。

  • 标签: 精神科女病房 护患关系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住院精神科患者镇静催眠药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防止滥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而引发药害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5月收治的1728例住院精神科患者的镇静催眠用药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所有入选的住院精神科患者,所采用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具体以苯二氮草类为主要构成,其构成比例主要为63.69%;而所使用的频度则为33.1%,并且大多为男性患者。以阿普唑仑为主要常用药物,其药物使用的频度大约为26.62%,构成比例为51.22%。结论本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当中,大多都是采用以阿普唑仑为主构成的苯二氮草类镇静催眠药物。目前改药物存在滥用的可能,因此必须在临床当中进行高度重视。

  • 标签: 住院患者 精神科 镇静催眠药 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