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止嗽散加减疗法施治;观察组(40)应用止嗽散加减十针灸疗法施治;最终就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用药疗效评价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用药疗效评价结果(68.29%)对比,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7.56%)获得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合理应用止嗽散加减结合针灸疗法对慢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施治,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止嗽散加减 针炎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满意度调查,探讨品管圈对其护理效果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护理方面的工作质量。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到2014年8月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且效果明显,得到良好的评价。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现不良现象,使护理人员及时改正,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这也可以促进整个团队更好地合作、发挥它的作用。

  • 标签: 品管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念行为干预在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正念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8.7%)高于对照组(70.5%),痰菌阴性率(86.4%)高于对照组(68.2%),呼吸困难指数低于对照组,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正念行为干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健康教育中,能够改善患者的正念注意觉知,促进痰菌转阴,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正念行为干预 肺结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有效性为76%,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有效性为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作用,且患者满意度高,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推广采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肺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使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对患者肺部功能起到更好的改善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及观察组(无创呼吸机治疗)4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其主要方式则采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入选的共80例,并选择了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血常规高于对照组,但是血清前白蛋白则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地依据,及早的进行病情的改善治疗。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血常规 细菌性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86例我区不同区域内的3个社区的老年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COPD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及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均较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家属情况、COPD等级与患者COPD疾病知识的掌握、自我效能及管理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结论社区老年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偏低,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社区工作人员应依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疾病 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37例)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37例)对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FVC%与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也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护理路径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5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与研讨组(57例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观察其效果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H、PaCO2与PaO2这3项指标数值相近(P>0.05),差异无显著性,而pH值治疗前后差异不大(P>0.05),而PaCO2与PaO2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研讨组差异相对于参照组更为显著,充分证明研讨组疗效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为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生理指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可有效缓解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了死亡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年半夏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延年半夏汤。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延年半夏汤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加重期 延年半夏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栓塞患者治疗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疗效。方法调研时间2014年6月—2016年6月;调研对象我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20例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0例/组,其中对照组基础治疗+肝素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干预后的临床表现的改善状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83.33%)、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栓塞患者,抑制微血栓形成,增加肺通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栓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无创呼吸机)和对照组(常规呼吸机)各20例。对比两组PaO2、PaCO2、心衰缓解时间、使用呼吸机频次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19/2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14/20)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心衰缓解时间、使用呼吸机频次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左心衰竭 无创呼吸机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应用连续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总结其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及焦虑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81.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连续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改良集束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改良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情况以及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6332、15.6332,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改良集束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常规护理 改良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L-17与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作用及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以及40例同时间段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结合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将其分为稳定期组(32例)和急性加重期组(48例)。对上述研究对象均实施IL-17与CRP检测,分析比较上述研究对象的IL-17与CRP水平。结果80例COPD患者的IL-17与CRP水平显著高于行健康体检者,且急性加重期组COPD患者的IL-17与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COPD患者,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IL-17、CRP水平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作为诊断和评估COPD的有效指标之一。

  • 标签: IL-17 CR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用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失眠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所有的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失眠,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3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失眠状况评分以及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均降低了,经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试验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上述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失眠护理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综合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本咳喘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02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治疗组采取固本咳喘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2.16%较对照组的70.59%高(P<0.05);治疗后FEV、FEV1及FEV1/FVC数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SGRQ评分较对照组低。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取固本咳喘片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固本咳喘片 慢性阻塞性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为20.93%,观察组为2.33%,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观察组为4.6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各项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均为0。结论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且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