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参与肿瘤细胞代谢的核心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于评估RNAi下调HIF-1a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特异性HIF-1asiRNA,转染缺氧条件下培养的肝细胞肝癌细胞HepG2,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HIF-1a,血管生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情况。MTT分析及裸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明确细胞增殖率。结果乏氧条件培养,HIF-1α表达减少61.54%,VEGF表达减少64.71%;MMP-2表达减少53.33%。HepG2细胞增殖力下降50%,接种裸鼠肿瘤形成缓慢。结论HIF-1aSiRNA抑制HIF-1α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生成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有关。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 &alpha RNA干扰 肝细胞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白血病采取地西他滨联合IAG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接诊的10例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实施地西他滨联合IAG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其中8例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完全缓解率为80.00%;2例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部分缓解率为20.00%,总有效率100.00%。10例患者治疗期间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1例出现感染。结论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白血病使用地西他滨联合IAG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尚可,治疗期间应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 标签: 地西他滨 IAG方案 老年MDS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全膜切除术中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的定位与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50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较易辨认腹下神经,从上腹下丛在骶骨岬上下1~2cm范围内分为左腹下神经和右腹下神经,在骶骨岬上方分支、下方分支、平骶骨岬水平高度分支分布率分别为47.0%、36.0%、17.0%。在左右腹下神经方面,单一神经干34侧,2支型10侧,纵形神经纤维网6侧,分别占总数的68.0%、20.0%、12.0%。两分支夹角89°~101°,平均(95.8±3.1)°。左侧长4.3~5.7cm,平均(5.0±0.4)cm;宽2.3~6.4mm,平均(4.1±1.1)mm。右侧长4.7~7.8cm,平均(5.6±1.2)cm;宽2.3~6.5mm,平均(3.8±1.0)mm。在直肠两侧分布,上端在直肠膀胱陷窝上外侧3.8~5.5cm平均(4.7±0.5)cm左右的腹膜壁层深面投影,下端在直肠膀胱陷窝上外侧2.0~3.5cm平均(3.0±0.4)cm左右的腹膜壁层深面投影。精囊腺底部的上外侧2.9~5.5cm平均(4.1±0.6)cm处也正好分布着盆丛的上端。内侧缘在直肠外侧0.9~1.5cm平均(1.1±0.2)cm处投影。盆丛呈网状神经板,且不规则,长3.3~4.5cm,平均(3.8±0.4)cm;宽20.0~30.0mm,平均(24.8±2.8)mm。结论;直肠癌全膜切除术中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的准确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直肠癌 全系膜切除术 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 定位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结扎及电凝处理阑尾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50例急性或慢性阑尾炎患儿,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分别应用结扎(25例)和电凝(25例)处理阑尾膜,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肿形成、使用合成夹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电凝组的手术时间、血肿形成及使用合成夹数目均明显少于结扎组(P<0.05);两组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运用电凝处理阑尾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血肿形成及合成夹使用,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小儿外科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结扎 电凝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泌尿结石患者采取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及输尿管镜取石术,分析患者经术后存在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有针对性的提供合理的处理措施。方法纳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32例复发泌尿结石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可能引起结石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及处理方法探究。结果其危险因素经分析尿路感染、结石残留或存在异物、尿路梗阻致引流不畅作为泌尿结石复发的主要因素,通过针对性的抗炎治疗、且尽量在术中取净结石,减轻结石复发的程度。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及输尿管镜取石术后泌尿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需采用有效的方式控制其发生,有效的降低患者结石复发或残留,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输尿管镜取石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泌尿系结石 原因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直肠癌全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全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传统的直肠癌全膜切除术,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86%)明显比对照组(46.43%)低(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于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全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 传统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肾饮对雷公藤多甙治疗大鼠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肝损伤的治疗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造大鼠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甙和益肾饮灌胃,观察比较各组间肝功能的差异并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组,雷公藤多甙及益肾饮合用组。结果合用组与雷公藤多甙组相比,ALT,AST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证实合用组较雷公藤多甙组相比,肝细胞损伤(细胞浊肿、脂肪滴、坏死肝细胞数量)减轻,肝细胞排列整齐,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肝细胞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益肾饮具有肝脏保护作用。

  • 标签: 益肾饮 雷公藤多甙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银花水提取物对TNF-α刺激小鼠肾小球膜细胞SV40MES13培养上清液IL-1、MCP-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金银花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机制。方法MTT筛选金银花对体外培养SV40MES13的有效浓度,将体外培养SV40MES13分为5组对照组正常培养SV40MES13不加任何药物刺激;刺激组TNF-α(终浓度10ng/ml);金银花组TNF-α(终浓度10ng/ml)+不同浓度金银花(终浓度分别为2mg/ml、1mg/ml、0.5mg/ml)。MTT检测各组对SV40MES13生长的影响,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SV40MES13明显增值,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金银花各组能抑制SV40MES13的增值及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表达,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金银花可能通过对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从而达到延缓肾脏病理进程,发挥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作用。

  • 标签: 金银花 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灌胃给予中药复方的大鼠血清对高糖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肾小球膜细胞内山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肾小球膜细胞(glomerularmesangialcells,GMC),模型组采用25mmol/L葡萄糖和0.25mg/mlAGEs共培养三周,药物组给予高糖和AGEs的同时采用灌胃给予中药复方的大鼠血清(0.01%,0.1%,1%,5%)进行干预,酶促微量反应法测定肾小球膜细胞内山梨醇含量。结果灌胃给予中药复方后的大鼠血清(0.1%、1%)能显著降低高糖和AGEs引起的肾小球膜细胞内山梨醇含量的升高。结论灌胃给予中药复方后的大鼠血清能显著抑制高糖和AGEs引起的肾小球膜细胞内山梨醇含量的升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中药复方 肾小球系膜细胞 山梨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6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38例,收集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退热时间(d)、胸腔积液消失时间(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咳嗽减轻时间(d)、住院时间(d)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RP、LDH、SF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各指标下降幅度大于低剂量组;两组患儿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退热时间、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低剂量,采用高剂量甲强龙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甲强龙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不同剂量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