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羊水过少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羊水过少产妇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正常产妇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对对围生儿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接受剖宫产的患者分别是30例和11例,剖宫产率为75%和27.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可能对产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导致剖宫产率提升,新生儿的出生质量下降,因此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做好有效的护理工作,起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 标签: 羊水过少 分娩方式 围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采用不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L1-2单纯硬膜外麻醉和两点法(L1-2,L3-4)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采用L3-4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使用PCEA泵后,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不高,影响了椎管内镇痛技术的推广。结论L1-2单纯硬膜外PCEA泵,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最小,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 标签: 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 剖宫产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于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到我院分娩的初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初产妇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妇产科临床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明确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给予相应的建议,提出教育改革的具体方式,为妇产科临床课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提供有效的建议及实践途径。

  • 标签: 妇产科 临床课教学改革 具体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排尿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2009~2011年对112例脊髓损伤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将排尿方式分为四组,对比分析耻骨上膀胱造瘘、经尿道留置尿管、清洁间歇导尿、自主排尿(包括腹压排尿、漏尿和可控排尿)这四种排尿方式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以血清肌酐值代表肾功能,泌尿系B超、CT或MRI评估上尿路形态。结果耻骨上膀胱造瘘、经尿道留置尿管、清洁间歇导尿、自主排尿(包括腹压排尿、漏尿和可控排尿)上尿路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87.5%(7/8)、78.9%(15/19)、20%(10/50)和65.7%(23/35),(P<0.001),膀胱造瘘组出现上尿路损害事件最多,清洁间歇导尿组最少。将排尿方式分为无尿管组(自主排尿+清洁间歇导尿)和留置尿管组(经尿道留置尿管+膀胱造瘘)进行两两比较,后者上尿路损害率显著高于前者(分别为38.3%和81.5%,P<0.001)。结论长期留置尿管和耻骨上膀胱造瘘可损害脊髓损伤患者的正常上尿路功能,清洁间歇导尿是理想的保护上尿路功能的排尿方式

  • 标签: 脊髓损伤 上尿路功能 排尿方式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产妇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6例高危妊娠产妇和158例正常产妇的分娩方式、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76例产妇,18例(23.4%)自然分娩,阴道助产11例(14.5%),剖宫产47例(61.8%);早产儿9例(11.8%),低体重儿11例(14.5%),新生儿窒息9例(11.8%)以及死亡5例(6.58%);对照组158例产妇,116例自然分娩,阴道助产31例(19.6%),剖宫产11例(6.96%);早产儿4例(2.53%),低体重儿6例(3.80%),7例(4.43%)新生儿窒息以及0例(0%)死亡。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导致高剖宫产率、早产率、低体重率、窒息率、死亡率,对孕妇分娩方式和结局有着不良影响,值得关注。

  • 标签: 高危妊娠 分娩方式 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其结果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80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患者,将所有健康体检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对照组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末梢血。血常规检查结束后,记录两组人员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检查项目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两组人员血常规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人员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均高于对照组人员的检测结果,这说明观察组采血方式的稳定性高于对照组采血方式。结论静脉血可以更好的反映出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组成,且所需时间短,能够稳定、准确的显示患者的体征,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采血方式 血常规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加压空心钉组(加压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A组),每组各56例患者。然后对术中情况、术后愈合、并发症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加压组和PFNA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组切口长度短于PFNA组(P<0.05);加压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PFNA组(P<0.05)。加压组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FNA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加压组和PFN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空心钉及PFNA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切确。各种类型股骨颈骨折,特别是身体基础条件较差的股骨颈患者优选空心加压空心钉治疗,但对于需要早活动、靠近基底型的骨折患者可将PFNA作为首选。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加压空心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护理,以此为基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为93.33%,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关结果显著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者,为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和饮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个性化护理 效果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工作倦怠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医院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儿科护士压力,保持其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包括3个因子)和简易应对方式(包括2个因子)问卷调查法对72名儿科护士进行工作倦怠感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调查。结果儿科护士工作倦怠感中情绪倦怠感得分为(2.51±1.12)分,玩世不恭得分为(2.24±1.24)分,属于轻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15±0.86)分,属于高度倦怠。结论儿科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医院管理者应注意提高护士的应对技巧,以便更有效地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 标签: 儿科护士 工作倦怠感 应对方式 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对于本院脊柱手术患者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4岁,胸椎骨折19例,腰椎骨折24例,均无脊神经损伤症状。按随机对照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1例,男12例,女9例和试验组(优质护理组)22例,男13例,女9例,分别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优质护理在伤口愈合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脊柱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将所有患儿按照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患儿)与实验组(30例患儿),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分别给予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式治疗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哮喘 雾化吸入方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方式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101份病人血液标本3管/人,分别按三种不同方式处置A组标本抽血后30min内离心分离血清进行多项生化指标检测;B组标本30min内离心但不去盖,放于4℃冰箱内存放,24h后检测标本的生化指标;C组标本不离心直接存放于4℃冰箱内,24h后离心检测标本的生化指标。根据本实验室开展的生化项目,本研究选择了ALT、AST、ALP、GGT、TP、ALB、AFU、CK等36项生化指标为研究对象。结果我们将A组结果为基准,与A组结果比较,B组的AST、LDH、HBDH、CKMB、Zn增高,ALP、GGT、TP、ALB、AFU、T-BIL、D-BIL、CRE、UA、Glu、Cys-C、TG、HDL-C、ApoA、RF、CRP、AMS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结果比较,AST、BUN、HBDH、CKMB、LDH、HBDH、CK、CKMB、Mg、Zn增高,ALP、GGT、ALB、T-BIL、D-BIL、CRE、Glu、CHO、ApoA、ApoB、RF、CA、AMS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B组结果比较,AST、TP、BUN、Cys-C、LDH、HBDH、CRP、Zn增高,ALP、T-BIL、D-BIL、CRE、Glu、ApoB、ASO、CA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证明血标本离体后会因不同的放置时间和方式而引起生化检验值发生变化,影响相关疾病的诊断准确。因此,实验室的新收的不能及时检测的生化标本必须尽快地分离血清,放于4℃冰箱内或者冷冻起来,以免影响检测的结果,从而对临床疾病的诊疗造成影响。

  • 标签: 血液 放置时间 处置方式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式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骨折治疗患者500例,260例患者进行髋动力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为DHS组;240例应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为PFNA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中稳定性骨折优良比例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术后优良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DHS、PFNA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但对于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PFNA临床效果更佳,应依据骨折性质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

  • 标签: PFNA 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心理保健服务方式。方法抽取某军队离退休干部4000例,对所有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随后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心理保健措施。结果通过调查后可知,军队离退休干部心理问题的发生与自身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情况和人际关系存在相关性。加强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心理保健工作对其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结论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年龄较大,会提升患病几率,加之生活方式的改变致使其出现心理状况,因此需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心理保健服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军队离退休干部 心理保健服务方式
  •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高血压而引起的,常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患者,该疾病具有致残率高、进展快、起病急等特点。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易导致患者周围脑组织受到损害,造成严重后果,而实施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清除患者颅内血肿、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本文中对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治疗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术式治疗的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回顾我院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vans分型,并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3种方式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5例患者按Evans分类Ia型6例,Ib型7例,Ic型13例,Id型11例,Ⅱ型8例。随访时间6~33(平均20.9)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法评分。评定结果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使用正确可靠、髋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者为优,本组14例(31%);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使用正确、术后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不影响正常生活者为良,共25例(56%);骨折愈合畸形,内固定使用正确但不可靠,髋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者为一般,本组有4例(9%)。骨折愈合畸形,内固定使用不当,髋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明显者为差,其占2例(4%),本组优良率为86.6%。结论骨折分型准确,手术适应症选择得当,内固定物的合理使用及正规的手术操作是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

  • 标签: 股骨粗隆问骨折 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Gamma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CT在诊断肺气肿方面的表现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4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37例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本组患者进行常规X线片、肺功能以及胸部CT扫描检查,统计并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CT诊断结果显示,本组37例肺气肿患者中,11例为间隔旁型,8例为全小叶型,7例为小叶中心型,11例为瘢痕旁型。结论CT在肺气肿的诊断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医师快速确定患者肺气肿类型,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此,该种诊断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 标签: 肺气肿患者 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和顺产两种方式下胎儿窒息复苏抢救的效果。方法对两种分娩方式下共118例胎儿窒息患儿采用新发复苏抢救,并分析两组胎儿的重度窒息率、窒息率、病死率以及出生1min后和5min后的评分结果及预后评估情况。结果剖宫产组轻度窒息69例,重度窒息12例;顺产组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1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复苏后两组效果比复苏前显著,预后质量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剖宫产出现了更高的胎儿窒息率,两组胎儿的复苏效果均为100%,表明采用新发复苏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率、窒息率及病死率等,新法复苏措施能提高胎儿的复苏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顺产 胎儿窒息 复苏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