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标准大骨瓣活动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治疗的颅内出血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标准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活动骨瓣减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临床表现及CT检查结果判断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9.83±2.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2.06)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颅内出血及脑挫裂伤患者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活动骨瓣减压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升GC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改良手术 标准大骨瓣活动骨瓣减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活动义齿种植术与固定义齿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48例予以传统的固定义齿修复方式,观察组48例则采用活动义齿种植术进行修复。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基牙出血指数和口腔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基牙出血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口腔功能恢复时间与累计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活动义齿种植术与固定义齿在口腔修复中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活动义齿种植术口腔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固定义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口腔修复 活动义齿种植术 固定义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新生儿科降低留置针贴膜更换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确定以“降低新生儿科留置针贴膜更换率”为主题,调查现状、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和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新生儿科留置针贴膜更换率的差异。结果QCC活动后留置针贴膜更换率为24.42%低于QCC活动前的56%,活动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CC活动可降低新生儿科留置针贴膜更换率,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新生儿科内部品质管理。

  • 标签: 品管圈 更换留置针贴膜 新生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试验组进行品管圈。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完备率、术中护理期间的差错率、术后满意度,以及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准备完备率、术中护理期间的差错率、术后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存在,P<0.05。两组手术室患者的并发症可知,试验组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切口感染等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有着积极作用,可以改善差错事件的发生,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术室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2月品管圈活动前肿瘤科带教的28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0月品管圈活动后带教的29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通过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提高实习护生临床带教质量”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把握,分析原因,制定及实施对策,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学习考核成绩和对护理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学习考核成绩和对护理教学质量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实习护生临床带教质量,促进了护理人员的成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临床带教 质量
  • 简介:摘要对科室2015.4~2015.7母婴分离的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肿胀的原因,并从中找到真因,针对真因制定实施对策,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措施,观察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前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为46.3%,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乳房肿胀发生率下降到平均22.1%。通过我们的活动降低了母婴分离产妇乳涨发生率,减轻了产妇的痛苦,提高了满意度,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母婴分离 乳房肿胀 品管圈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品管圈活动对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我科成立品管圈前(2015年9月-12月)诊断为甲状腺疾病的患者100例,实验组为我科成立品管圈后(2016年10月-2017年1月)诊断为甲状腺疾病的患者10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体位综合征发生率、术中患者体位舒适度情况以及术后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体位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术中出现体位不适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少,且患者的术后满意度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可将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控制手术室院内感染及提高护士技能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为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手术室在职的40名护士,及42例同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18年1月开始应用品管圈管理,之前应用常规管理,对比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后院内感染率为4.76%,显著低于应用前的28.5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后手术室护士各项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应用前的80.9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能降低院内感染率,还能提高护士技能,让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更加满意,值得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术室 院内感染 护士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药物治疗减轻输尿管留置双J管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症状,并分析疗效。方法148例输尿管留置双J管后(OAB)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A组选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mg,bid。与坦索罗辛胶囊0.2.mg,qd。联合应用30天。B组嘱多饮水,休息及盆底功能锻炼。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为3.7±1.5。生活质量评分(QOL)为3.4±12.2。B组治疗后OABSS8.6±16.1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3±13.1。两组治疗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mg,bid。与坦索罗辛胶囊0.2.mg,qd。联合应用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输尿管留置双J管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尿急,尿频及尿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药物治疗 双J管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指导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未实施康复指导时,围绕精神病程度、身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工作能力、社会的可接受性等六个方面加以评价。现对30例慢性精神病分裂症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疾病、药物等相关知识,培养社交能力和居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小组游戏。经康复指导后,再次对与患者相关的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对比前后评价结果,总结康复指导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经验。结果患者经康复指导后,除身体功能、精神病程度外,其余四个方面均优于康复指导前,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除必要治疗护理外,采取增强疾病、药物等相关知识,培养社交能力、居家生活自理能力及小组游戏等康复指导活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指导 生活自理能力 社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促使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提高方面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15年12月开展第二期品管圈活动活动前和活动后ICU分别收治63例和66例住院患者,观察活动的实施效果。结果活动后护士的抬高床头依从性为76.3%,高于活动前(2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前的63例患者中共16例发生,活动后患者的误吸发生率为7.6%,低于活动前(2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促进护士床头抬高的依从性提高,避免或减少肠内营养过程中出现的误吸与反流现象,可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团结协作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护士床头抬高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舍尼亭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联合用药组口服托特罗定2mg/次(Bid)+坦索罗辛0.2mg/次(Qn),对照组口服托特罗定2mg/次(Bid),持续8周。以自由尿流率的主要参数如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排尿量(VV)和尿道综合征症状评分(FUSS)、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服药8周后,两组尿流率参数值(Qmax、Qave、VV)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尿道综合征症状评分(femaleurethralsyndromescore,FUSS)显著下降,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的尿流率参数值(Qmax、Qave、VV)、FUSS、QOL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舍尼亭加联合坦索罗辛应用可改善逼尿肌不稳定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可作为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流率 舍尼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居民对营销活动的态度对其购买医药保健产品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省11市2901名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受访者中相信媒体广告、参加活动营销和购买医药保健产品的比例分别为11.74%、11.62和11.35%,城市居民、60岁以上老人和健康状况差的人购买产品的几率增加2-3倍,参加活动营销并相信广告的人(OR=25.44,95%CI=15.89-40.74)购买产品的几率大幅增加25倍。结论居民对医药保健产品两种主要的营销方式(广告营销和活动营销)的态度对其购买医药保健产品的影响很大,为避免居民购买到虚假产品医药保健品产品而损害身心健康,政府相关部门急需强化对此类宣传和推广活动的审批、监管和惩治力度,规范企业宣传推广行为。

  • 标签: 医药保健品 广告营销 活动营销 购买行为 健康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血小板减少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9月以及2016年11月到12月,我科收治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知识的掌握度,分析影响其结果的各个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开展活动,比较实施前后的知晓率。结果实施活动后,患者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血小板减少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减少患者出血的风险,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血小板减少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三区高危指标控制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目前三个工作区的各种问题,找出主要的高危指标未控制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然后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高危指标的发生率比原来下降60~80%。结论应用品管圈方法管理控制高危指标,可以有效地控制消毒供应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品管圈 高危指标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2015年我院在区卫计委以及八塘镇党委等政府部门以及政府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十分卓越的工作成绩,进一步提升了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并将工作作风进行积极改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进行提高,并严格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现将2015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将2016年的工作思路以及工作计划做以汇报。

  • 标签: 八塘镇中心卫生院 2015 工作总结 2016 工作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药房调配准确率、缩短调配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筛选于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方1000件,实施品管圈活动。将活动前后的调配差错率、调配时间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药房的调配差错率为20%,活动后,调配差错率为4%,下降了15%;活动前,药品调配时间(37.19±3.58)min,活动后,药品调配时间(25.20±1.86)min。结论医院住院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使药品调配时间得到明显缩短,极大降低了药品调配差错率,从而提高住院药房调配准确率。

  • 标签: 住院药房 药品调配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查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判断价值。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检查,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所有临床资料,对两组受检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评价血常规检验在炎性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UC组患者HGB、HCT、MCV、RDW、WBC、MPV、PLT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活动期患者HGB、HCT、MPV、RDW、WBC水平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且PLT水平与UC组缓解期患者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HGB、HCT、N、RDW、WBC、MPV、PLT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活动期患者HGB、HCT、MPV、RDW、WBC、N、PLT水平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且RDW、WBC、N、PLT水平与CD组缓解期患者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活动期患者N、WBC水平与UC组活动期患者有显著差异,UC组缓解期患者PLT水平与CD组缓解期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查能为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上可推广采纳。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炎症性肠病活动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会阴侧切率的防控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重要价值。方法对201312月~20143月年我院收治的48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分组,将2013年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220例病例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260例病例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病例的会阴侧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84例发生会阴侧切情况,发生率是32.3%,较之对照组的73.2%有优越性(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产妇中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防控会阴侧切的情况,是今后医院单位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会阴侧切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每日20mg的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综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肝组织学的改善率为52.5%,对照组患者改善率为27.5%,治疗组患者由基线值下降4.31log10拷贝/ml,对照组患者下降0.54log10拷贝/ml,对比P<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15.0%,对照组为5.0%。治疗组患者HBeAg的阴转率为27.5%,对照组为7.5%,治疗组ALT的复常率为30.0%,对照组为15.0%,对比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常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