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口腔颌面外科的护理服务模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人性化护理组以及综合性护理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人性化护理组与综合性护理组伤口的感染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人性化护理组与综合性护理组在伤口感染率、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15年起在本院的急诊科室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两年内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果:团队管理模式实施后,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水平、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有明显的提升。结论:在本院急诊科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管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团队管理 急诊护理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应用藏医药浴患者的护理经过进行分析,探索在藏医药浴中的优质护理模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方法:对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 在我院接受藏医药浴的患者进行研究,经过相关统计,研究对象共有 72名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 36名,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藏医药浴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通过对比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来探究应用优质护理在藏医药浴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使用优质护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在疾病康复效果以及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应用体会 藏医药浴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9月-2021月2月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15例。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循证护理模式,对比干预前后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2组并发症率。结果:干预之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之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癌 术后 循证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腓骨骨折术后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接受胫腓骨骨折术患者96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8例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2.10±1.0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接受胫腓骨骨折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可降低其术后疼痛度,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舒适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觀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10.0%)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27.5%),观察组( 90.0%)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6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减少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并发症    阑尾炎是人体阑尾部位因诸多因素造成的炎症,属于腹部外科较常见疾病。其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出血、腹膜炎、切口感染、形成脓肿等,临床上实行护理干预措施会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此,笔者通过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研究,特根据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 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对照,作出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 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观察组男 24例,女 16例,年龄 30~ 56岁,平均年龄( 45.5±1.3)岁。对照组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32~ 54岁,平均年龄( 43.2±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无太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术前生命检测,术后卧床休息、抗感染护理等。     1.2.2治疗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包括病情了解、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等;具体如下:    ( 1)术前护理干预:    患者在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认真了解每一位患者详细病情,密切观察患者腹痛部位、时间及程度;并且要根据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切除阑尾必要性,让患者初步了解自身疾病和治疗情况,使得患者及其家能够明确手术治疗方案、麻醉以及术前术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患者在面对出现的并发症时,能够有足够思想准备,且增加其对治疗信心,在疾病健康教育宣传手术前后对患者实施详细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预防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术前心理疏导,根据患者不同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思想包袱情况,护理人员需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对患者讲解阑尾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采用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2]。    ( 2)术中护理干预: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环境,配合医生操作,严密观察患者治疗中生命体征表现,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给预处理。    ( 3)术后护理干预:    ①日常护理:手术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麻醉情况,对患者选择适当体位,清醒后即可垫坐,可取半平卧位,减少患者腹部张力,减轻疼痛。平时饭后切忌暴走和大量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满意能力。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其伤口情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②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当天一般应禁食,等待排气后,若无不适,可吃些流食,饮食不要太油腻保持清淡,可以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和蛋白质,如鱼虾、肉类,多食用蔬菜水果,不要食用过于坚硬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③早期活动: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利于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有效预防肠粘连的发生,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对于伤口的快速愈合有效显著促进作用;如患者症状较轻时,在术后当天可进行适量活动,如症状严重,患者应床上练习翻身运动,当病情保持稳定后,则应及时下床进行适量活动。    ④疼痛护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轻度疼痛感时,可通过双氯芬酸钠栓剂进行止痛。如疼痛严重、患者年龄大则可通过盐酸哌替啶镇痛,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⑤术后并发症护理:切口感染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是术后 2-3d患者体温上升,切口出现明显胀痛感或跳痛感,局部则出现红、肿、热、痛或波动感,可对患者通过局部热敷、理疗处理,如有脓肿,可将缝线剪掉,对其有效引流;腹腔中的出血症状往往出现于术后 24h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血压降低等,当置入引流管时,出现血性液体从引流管流出现象,应通过手术进行止血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出现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内外痿形成、门静脉炎等。    护理干预后通过使用本院门诊工作人员统一制定结构式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 x±s)、( %)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 t检验、 X2检验,如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状况为切口感染为 1例,腹腔脓肿 2例,门静脉炎 1例,共 4例,并发症发生生为 10.0%;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情况为切口感染 3例,腹腔脓肿 2例,内外痿形成 2例,门静脉炎 4例,共 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27.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021, P<0.05)。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老年肿瘤放射治疗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放射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 73 例作为观察样本,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形式,各命名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例数分别为 36 例、 37 例,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所显示出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病人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的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病人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提高整体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意义显著,具有广泛普及的价值。

  • 标签: 老年肿瘤 个性化护理模式 放射治疗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觀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10.0%)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27.5%),观察组( 90.0%)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6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减少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并发症    阑尾炎是人体阑尾部位因诸多因素造成的炎症,属于腹部外科较常见疾病。其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出血、腹膜炎、切口感染、形成脓肿等,临床上实行护理干预措施会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此,笔者通过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研究,特根据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 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对照,作出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 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观察组男 24例,女 16例,年龄 30~ 56岁,平均年龄( 45.5±1.3)岁。对照组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32~ 54岁,平均年龄( 43.2±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无太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术前生命检测,术后卧床休息、抗感染护理等。     1.2.2治疗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包括病情了解、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等;具体如下:    ( 1)术前护理干预:    患者在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认真了解每一位患者详细病情,密切观察患者腹痛部位、时间及程度;并且要根据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切除阑尾必要性,让患者初步了解自身疾病和治疗情况,使得患者及其家能够明确手术治疗方案、麻醉以及术前术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患者在面对出现的并发症时,能够有足够思想准备,且增加其对治疗信心,在疾病健康教育宣传手术前后对患者实施详细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预防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术前心理疏导,根据患者不同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思想包袱情况,护理人员需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对患者讲解阑尾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采用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2]。    ( 2)术中护理干预: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环境,配合医生操作,严密观察患者治疗中生命体征表现,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给预处理。    ( 3)术后护理干预:    ①日常护理:手术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麻醉情况,对患者选择适当体位,清醒后即可垫坐,可取半平卧位,减少患者腹部张力,减轻疼痛。平时饭后切忌暴走和大量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满意能力。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其伤口情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②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当天一般应禁食,等待排气后,若无不适,可吃些流食,饮食不要太油腻保持清淡,可以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和蛋白质,如鱼虾、肉类,多食用蔬菜水果,不要食用过于坚硬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③早期活动: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利于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有效预防肠粘连的发生,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对于伤口的快速愈合有效显著促进作用;如患者症状较轻时,在术后当天可进行适量活动,如症状严重,患者应床上练习翻身运动,当病情保持稳定后,则应及时下床进行适量活动。    ④疼痛护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轻度疼痛感时,可通过双氯芬酸钠栓剂进行止痛。如疼痛严重、患者年龄大则可通过盐酸哌替啶镇痛,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⑤术后并发症护理:切口感染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是术后 2-3d患者体温上升,切口出现明显胀痛感或跳痛感,局部则出现红、肿、热、痛或波动感,可对患者通过局部热敷、理疗处理,如有脓肿,可将缝线剪掉,对其有效引流;腹腔中的出血症状往往出现于术后 24h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血压降低等,当置入引流管时,出现血性液体从引流管流出现象,应通过手术进行止血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出现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内外痿形成、门静脉炎等。    护理干预后通过使用本院门诊工作人员统一制定结构式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 x±s)、( %)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 t检验、 X2检验,如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状况为切口感染为 1例,腹腔脓肿 2例,门静脉炎 1例,共 4例,并发症发生生为 10.0%;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情况为切口感染 3例,腹腔脓肿 2例,内外痿形成 2例,门静脉炎 4例,共 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27.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021, 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疤痕子宫产房护理中应用助产士规范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疤痕子宫产妇70例入组,以奇偶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产房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助产士规范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分娩情况。结果:在总产程时间、阴道试产成功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等指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疤痕子宫 产房护理 助产士 规范化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70例入组,以动态分组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施行整体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减少次数、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三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整体护理 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儿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其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文分析中心医院148例患者均于儿科接受病症诊断与治疗,入组时间为2018年3月-2020年3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开展,分别采用舒适护理护理模式(实验组,n=74)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7)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的提升,降低护患纠纷。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儿科患者 临床护理服务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COPD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计划对其肺功能及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7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7例接受基础护理,其余37例接受过渡期护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对这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COPD 肺功能 自我护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运用于消化内镜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以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采取抽签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来我院行消化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43例,给予采用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对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35%(41/43)例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39%(35/43)例,经过2值检验后,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良事件 追踪管理法 消化内镜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择取 于本院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80 例,纳入时间自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按照护理内容不同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均施以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同时采取系统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类风湿关节炎病患的生活质量、疾病认知、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类风湿关节炎病患 SF-36 、疾病认知度、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更高, P<0.05 。 结论: 采取 系统健康教育护理能有效提升 类风湿关节炎病患的疾病认知、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健康教育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认知 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主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Barthel指数评分为( 74.31±3.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59.23±3.2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优质护理服务;术后护理;价值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由于自身的身体协调功能比较差,骨质相对来说比较疏松,在骨折之后,愈合比较缓慢,加上长期卧床,更会引起肺炎、尿路系统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做好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为了探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特选取我院在 2016年 6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8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 2016年 6月 -2018年 6月以来收治的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 42例,女性患者 38例;年龄( 52~ 79)岁,平均( 65.5±13.5)岁;骨折部位: 27例头颈型, 31例头下型, 22例颈型;合并症: 34例高血压, 28例心血管, 18例糖尿病,其中部分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疾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 4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过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合理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其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积极了解其生活背景,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股骨颈骨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多鼓励患者,取得患者信任。( 2)饮食护理:实施饮食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讲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多食用瘦肉、鱼类、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保证日常营养供给充足。( 3)并发症预防: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常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压疮、肺炎、脑血管意外或者血管栓塞等。应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同时也可通过药物扩张等,来修复破损毛细血管,促进血液供应。鼓励患者多喝水,预防便秘等。( 4)康复训练:患者住院期间,应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于手术之后那些害怕疼痛不想进行活动的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耐心讲解力度,宣传加强锻炼对患者自身的好处,适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在鼓励患者进行肌肉锻炼的同时,还要强调循序渐进的锻炼模式,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在病床上活动,每天 2~ 3次;同时还应该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上肢,促进全身的恢复 .     1.3 評价标准    对手术后患者 1个月之后的康复状况进行评定,由专门的康复医师采用 Barthel指数评定的方法 [2],其中大于 80分表示患者恢复良好,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50~ 80分表示中度恢复,生活中还需他人的帮助; 30~ 50分表面患者具有高度功能障碍,生活上还要依赖他人,但是具有基本的意识能力;小于 30分表明患者完全残疾,生活不能够自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7.0处理,两组患者 Barthel指数评定采用均数表示,用 t检验,当 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Barthel指数评分为( 74.31±3.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59.23±3.2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3讨论    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对于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从术前到术后要注意从患者的心理护理做起,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病,培养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取得家属和患者的信任。其次,在手术后要注意疼痛以及并发症的护理,加强病人对食物纤维的摄入,对于病人的日常护理也要及时、有耐心,避免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褥疮的发生。最后,对于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也很重要,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更能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训练指导,可以有助于缩短病程的恢复期,更能够避免患者因为错误的锻炼手段,导致二次伤害。    综上所述,加强对于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优质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包永兰,林琳, 纪惠丹 .连续性排班与层级管理模式对老年骨折术后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05): 56-58.     [2]刘建英 .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 [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04): 294.     [3]张新莲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04): 785.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主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Barthel指数评分为( 74.31±3.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59.23±3.2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优质护理服务;术后护理;价值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由于自身的身体协调功能比较差,骨质相对来说比较疏松,在骨折之后,愈合比较缓慢,加上长期卧床,更会引起肺炎、尿路系统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做好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为了探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特选取我院在 2016年 6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8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 2016年 6月 -2018年 6月以来收治的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 42例,女性患者 38例;年龄( 52~ 79)岁,平均( 65.5±13.5)岁;骨折部位: 27例头颈型, 31例头下型, 22例颈型;合并症: 34例高血压, 28例心血管, 18例糖尿病,其中部分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疾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 4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过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合理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其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积极了解其生活背景,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股骨颈骨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多鼓励患者,取得患者信任。( 2)饮食护理:实施饮食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讲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多食用瘦肉、鱼类、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保证日常营养供给充足。( 3)并发症预防: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常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压疮、肺炎、脑血管意外或者血管栓塞等。应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同时也可通过药物扩张等,来修复破损毛细血管,促进血液供应。鼓励患者多喝水,预防便秘等。( 4)康复训练:患者住院期间,应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于手术之后那些害怕疼痛不想进行活动的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耐心讲解力度,宣传加强锻炼对患者自身的好处,适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在鼓励患者进行肌肉锻炼的同时,还要强调循序渐进的锻炼模式,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在病床上活动,每天 2~ 3次;同时还应该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上肢,促进全身的恢复 .     1.3 評价标准    对手术后患者 1个月之后的康复状况进行评定,由专门的康复医师采用 Barthel指数评定的方法 [2],其中大于 80分表示患者恢复良好,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50~ 80分表示中度恢复,生活中还需他人的帮助; 30~ 50分表面患者具有高度功能障碍,生活上还要依赖他人,但是具有基本的意识能力;小于 30分表明患者完全残疾,生活不能够自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7.0处理,两组患者 Barthel指数评定采用均数表示,用 t检验,当 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Barthel指数评分为( 74.31±3.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59.23±3.2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3讨论    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对于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从术前到术后要注意从患者的心理护理做起,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病,培养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取得家属和患者的信任。其次,在手术后要注意疼痛以及并发症的护理,加强病人对食物纤维的摄入,对于病人的日常护理也要及时、有耐心,避免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褥疮的发生。最后,对于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也很重要,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更能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训练指导,可以有助于缩短病程的恢复期,更能够避免患者因为错误的锻炼手段,导致二次伤害。    综上所述,加强对于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优质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包永兰,林琳, 纪惠丹 .连续性排班与层级管理模式对老年骨折术后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05): 56-58.     [2]刘建英 .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 [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04): 294.     [3]张新莲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04): 785.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