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中股骨侧I.D.E.A.L.定位和解剖定位两种方式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ACL重建手术的43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股骨侧I.D.E.A.L.定位21例、解剖定位22例,均选择单束重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月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术后3月、6月、12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术后6月重建移植物与胫骨平台夹角。结果:两组术后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较术前显著降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科技智能手段无论在核心技术上,还是在典型应用上都已出现爆发式进展。特别是在日常生活服务中, 现代科技智能手段同样有望在医疗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 智能手机已在我国得到普及的推广和使用,为国民提供大大的便利,它作为一种智能通讯载体,可应用于医疗领域,可加强医护工作者对于患者的健康管理、方便患者完成诊疗过程,拉近了医患关系、降低了医疗支出,促进了患者健康水平。对于智能手机出现的信息安全、维护人员工作负担加大等问题,相信随着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广大医护工作者的不断开拓创新,智能手机甚至更轻便、功能更强大的通讯工具能更好的服务于每一位患者。

  • 标签: 智能手机 医疗领域 应用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手机App的延续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出院指导,实验组患者进行基于手机App的延续性护理,分析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效果、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基于手机App的延续性护理,能帮助控制疾病症状,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机App 延续性护理 支气管扩张 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和改善胸腹肿瘤放疗的定位和放置。方法:在分析皮肤标记点位移误差的原因时,将说明当前定位定位的缺陷。通过对改进方案的统计分析和皮肤标记点的改进位移来说明改进方案的优点。结果:线的定位定位方法,肿瘤中心皮肤中心点的平均位移误差为 5.3 mm ,得到改善皮肤标记点的平均位移误差为 1.8 毫米。结论:在改进了胸腹部的定位方法之后,可以达到胸腹部的精确和理想的定位位置 治疗 肿瘤放疗提供了可靠的保护,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腹肿瘤 放射治疗 摆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术前肠造口定位对于术后造口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肠造口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在对照组中患者的造口定位是由手术医生在手术室进行,在患者麻醉后术中完成。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前通过患者、造口专科护士与手术医生的共同参与进行造口定位。对比两组术后患者自我造口护理能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能够完全自理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术前肠造口定位,患者术后对造口的护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术前 肠造口定位 术后 造口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胰岛素注射轮盘定位器在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160例同期胰岛素注射治疗的 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在提高肠造口定位准确率中的应用。方法:筛选肠造口患者62例,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和观察组(PDCA循环法管理),各31例,判定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造口定位准确率更高,DET评分更低,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肠造口患者PDCA循环法管理效果显著,对于肠造口定位准确率及功能,均可起到提升作用,还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肠造口 PDCA循环法 定位准确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足底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10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运用直刺法采血,实验组运用足底定位斜刺法采血,观察两组运用价值。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与滤纸血斑质量合格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足底定位斜刺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 采血方法 运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