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文章对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进展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与原则、切开复位固定、骨外固定固定固定结合骨外固定架治疗、经皮复位固定技术。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前牙外伤牙脱位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8例前牙外伤牙脱位患儿临床资料,临床采用固定矫正技术与光固化复合树脂对牙外伤牙脱位进行固定。结果随访患儿6个月,58例患儿临床治疗痊愈36例,好转20例,失败2例,治疗有效率为94.83%。结论儿童前牙外伤牙脱位采用固定矫正技术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固定,成功率高,并且操作简单,舒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童 前牙外伤 牙脱位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固定器在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被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固定,实验组实施手法复位固定器应用,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各项影像学参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功能恢复率为93.3%,桡骨高度为16.34±3.28,掌倾角为18.61±3.56,尺偏角为23.29±4.01,并发症发生率为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固定器应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固定,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固定器应用 切开复位内固定 应用效果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校开展了中医文化研究,至今已经历了分散探索--集体攻关--分散著述3个阶段,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有待总结经验教训,把这一研究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 标签: 中医文化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发展阶段 学术成就
  • 简介:近年来我在对中医发展问题进行思考时,耳边时常响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两句最熟悉的歌词似乎也变成为:“中医发展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发出了最后的呼声……”

  • 标签: 纯中医 把根留住 发展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结合中频治疗腰神经压迫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中频组、电针结合中频组,每组12只。通过手术建立大鼠腰神经压迫症模型。造模成功,经治疗14天后,取受压迫局部神经组织,测定磷脂酶A2(PLA2)、组织胺含量。结果:造模后,压迫神经组织PLA2、组织胺含量均明显升高;电针治疗、电针结合中频治疗14天后均能显著降低压迫神经组织PLA2、组织胺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结合中频脉冲对压迫神经组织PLA2、组织胺含量的改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腰神经压迫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神经根压迫症 电针结合中频 磷脂酶A2 组织胺
  • 简介:通过对内稳态及有关疾病观的回顾,探讨稳态与疾病的关系。提出稳态医学疾病观,即一切疾病的发生皆是自稳失衡的表现,并据此提出稳态治疗观,即疾病的治疗目的应是恢复自稳,更重视亚稳态及畸形稳态的纠编与调治。探讨了其在治疗及中医药等研究领域的意义。

  • 标签: 稳态医学 疾病观 治疗观 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 指颈神经收到刺激和 (或 )压迫而表现为颈肩部僵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或双上肢疼痛、麻木等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颈椎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是颈椎病中最多见的一种。 目前,有关CSR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很多,其中有中药内服和外用、推拿手法、针灸、牵引及综合疗法等,更做的是综合两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中医综合治疗神经型颈椎病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综合治疗 现状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太溪、复溜穴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选择针刺太溪、复溜穴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选取与病变椎体相对应的双颈夹脊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针刺太溪、复溜穴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疗效与针刺局部颈夹脊穴作用相当,但取穴少而精,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疗法 太溪 复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管填充治疗牙体牙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2日至2017年3月22日期间进行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将120例患者根据充填程度的差异分为3组,每组40例。甲组予以管适量填充,乙组予以管超量填充,丙组予以管欠量填充。比较3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发生率。结果:甲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乙组、丙组(P<0.05),疼痛发生率低于乙组和丙组(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管适量填充的效果优于超量填充、欠量填充,其疼痛发生率低,有助于预后效果的提高。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不同程度 根管填充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