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所致重度(≥3级)放射性肺炎(RP)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9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三维适形放疗,对临床参数及DVH参数与重度RP发生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年龄、性别、KPS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体重减轻、肺基础疾病、外科手术史和化疗史与重度RP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总剂量以外,受到20、30或40Gy以上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数(V20、V30、V40)、平均剂量(MLD)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与重度RP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因素Loostic回归分析中,MLD、V30与重度RP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MLD〈10Gy、10—20Gy、〉20Gy时,重度RP的发生率分别为0、21%(8/39)、35%(7/20),当V30〈25%、25%~35%、〉35%时,重度RP的发生率分别为0、12%(4/33)、38%(11/29)。结论MLD和V30是重度RP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应该分别被限制到≤20Gy和≤35%,以减少重度RP的发生。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放射治疗剂量 辐射性肺炎 剂量体积直方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不同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计74例,随机分为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治疗对照组(n=37)与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实验组(n=37),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操作简单,且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椎体功能,有利于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 标签: 高黏度骨水泥 低黏度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用于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88例,将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46例作为缺铁性贫血组,将地中海性贫血患儿42例作为地中海性贫血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结果正常的88例儿童为对照组,比较RDW-SD、MCV、MCH检测结果。结果:贫血患儿RDW-S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MCV、MCH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地中海性贫血患儿RDW-SD水平明显低于缺铁性贫血患儿(P<0.05),缺铁性贫血患儿、地中海性贫血患儿MCV、MCH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RDW-SD水平能够对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从而为患儿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儿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鉴别诊断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0年1月,共50名观察对象参与,均为我院接收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以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QOL(生活质量评分)、Qmax(最大尿流率)及RUV(残余尿量)变化情况作为比较标准,对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患者的IPSS、QOL指标明显明显低于手术前,Qmax、RUV指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患者术后仅出现1例出血病例,经针对性止血后症状消失,未出现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方案值得借鉴。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手术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积血患者采用和血明目片结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对积血状况及视力的改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内收治的50例玻璃体积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25例,常规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和观察组(25例,和血明目片结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视力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视力恢复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玻璃体积血患者采用和血明目片结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不同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OVCF患者305例作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在PKP中注入普通骨水泥)和观察组(在PKP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比较两组手术前后 VAS 评分、Cobb 角变化情况,以及骨渗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VAS 评分、Cobb 角变化情况均显著更佳(P<0.05);观察组的骨渗透率更低(P<0.05)。结论:对OVCF患者采用高黏度的骨水泥PKP手术,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不同黏度骨水泥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血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并检测确诊为血管性老年痴呆患者的血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分析平均红细胞体积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40例确诊为血管性老年痴呆的患者,给以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同时选择4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对两组患者的测定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有血管性老年痴呆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升高者占95.0%,同时其平均红细胞体积升高者达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正常组的平均血红细胞体积和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筛查有助于预测血管性老年痴呆的诊断,取代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

  • 标签: 平均血红细胞体积 血管性老年痴呆 同型半胱氨酸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39例(44眼)医院收治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则采取23G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恢复时间的差异,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手术部位结膜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的结膜恢复良好,无瘢痕组织形成,但对照组中有2眼出现手术部位结膜表面瘢痕组织凸出。结论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开放性骨折溃疡创面修复效果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开放性骨折溃疡创面修复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创面清创后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实验组创面清创后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创面修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术后2周创面病理切片中真皮细胞DNA含量(27.81±1.2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口面积的减少比例(78.21±7.56)、细菌清除效率(86.54±1.49)、肉芽组织的覆盖比例(79.26±4.59)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理功能(89.61±1.85)、心理功能(85.32±2.96)、社会功能(85.51±1.6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开放性骨折溃疡创面具有良好修复效果,并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开放性骨折溃疡创面 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修复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及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至 2020年 2月在我院进行单侧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5例,参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注射氨甲环酸。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HB、 PCV水平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 HB、 PCV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 术后可见失血量、术后隐形失血量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