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胃食管反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近年来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烧心和反是胃食管反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往往还伴随着诸多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病患者通常具有较长的病程 ,疾病迁延不愈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极大的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危害性极大。明确胃食管反病的发病原因 ,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 ,本文就近年来胃食管反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为今后临床中胃食管反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胃食管反;危险因素;治疗进展 胃食管反病是指因多种原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 ,进而引发一系列食管内外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中已达成共识 ,将胃食管反病分为非糜烂性反病、反性食管炎和 Barrett食管等三大种类 [1]。目前临床中胃食管反病的临床诊断金标准为胃镜检查 ,此外 ,应用 24h食管 PH监测也有助用诊断是否有酸反的存在 [2]。近年来新兴起的超声、内镜窄带成像术、高分辨率放大内镜等技术 ,虽对于胃食管反病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但目前胃食管反病的临床诊断仍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主要参考标准。由于胃食管反病致病原因的复杂性和诊断的不确切性 ,对于胃食管反病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治疗进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3]。本文现对近年来胃食管反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其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30例老年胃食管反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的30例中青年胃食管反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维持时间延长、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DeMeester评分、卧位pH<4时间比率等指标水平。结果食管测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除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比较无明显差异以外,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远端收缩积分、蠕动波传导速度、蠕动波持续时间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二十四小时pH监测结果比较亦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食管反病患者食管抗反防御机制明显降低,导致了患者的食管体部蠕动功能更加低下,存在较严重的酸暴露,导致了胃食管反的发生率增高。

  • 标签: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合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常规平喘剂加服安慰剂,实验组在常规平喘剂的基础上加服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观察两组患者服用药物治疗前后症状、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哮喘治疗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71.79%,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周后,实验组症状评分及肺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病使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哮喘情况,治疗效果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多潘立酮 支气管哮喘 合并胃食管反流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胃食管反病患者期间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案,探析其所产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时间段,总共筛选出胃食管反病患者76例,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对半划分,其中38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38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A组患者则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不良症状的患者人数作为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病情症状上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的病情均呈现出好转趋势,治疗效果显著;从两组产生不良症状的患者人数来看,A组中仅有极少数患者在治疗后有并发症产生,两组间形成显著对比(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病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大大降低不良症状的产生几率,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内科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过中山市人民医院或中医院等三甲医院确诊后在我站治疗的80例胆汁反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97.5%,而对照组分别为50%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性胃炎具有缩短疗程,提高有效率,防止复发的优点。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鼻饲患者出现食物返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200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鼻饲患者出现食物返的40例患者的原因进行护理方面的分析。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鼻饲患者出现食物返发生的原因与病人意识障碍,基础病(原有吸入性肺炎)侵入性操作,体位不当,留置胃管技术和鼻饲量,鼻饲时间,流质温度,吸痰技术缺陷不规范等有密切关系1。结论病人意识昏迷,基础病(原有吸入性肺炎)侵入性操作,体位不当,留置胃管技术和鼻饲量,鼻饲时间,流质温度,吸痰技术缺陷等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鼻饲患者出现食物返有影响。在专科护理操作上要加以护理上重视。

  • 标签: 重度脑外伤 鼻饲 食物返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咽喉反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等部位引起咽喉部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胃食管反的一种食管外表现。我们参照《咽喉反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通过问卷和量表和反流体征指数形式对慢性咽喉疾病患者进行调查评分,并对其影响因素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危险因素 饮食 胃疾病
  • 简介:摘要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V诊断标准中新增了反高敏感的诊断,多数医生对该疾病没有足够认识。目的研究非糜烂性反病(NERD)与反高敏感(RH)患者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结果的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0例NERD及15例RH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结果的差异。结论通过pH监测可明确反高敏感的诊断,对反相关疾病进行分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 标签: 反流高敏感 食管测压 pH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食管反病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胃食管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以不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20mg/次,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20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经过药物治疗,用药前后对比患者临床上腹饱胀、吞咽困难、嗳气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结论积极药物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临床出现的上腹饱胀、吞咽困难、嗳气等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相对于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疗GERD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优势。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反流物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