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活动,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不仅是一种积极预防疾病、强健体魄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陶冶情操、放松心境的高雅文化活动。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可以很好地调节优化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骼肌肉关节及消化系统等。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密切,更以它的文化魅力和内在气韵修饰人的内在品质、锻炼人的意志、提高自我认知、并能有效的缓解压力、增强社交能力,对人的心理健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太极拳运动对于空间的大小没有严格的规定,且无论男女老少和不同体质状况的人都可以进行太极拳的锻炼。它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太极拳简易开展的特点使太极拳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 标签: 太极拳 大学生 身心健康 促进作用
  • 简介:短跑是以体能为主导,快速爆发类的竞速项目,通过大腿的积极下压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失步幅,但在跑进时相对减小的是重心投影点距脚的着地点的距离,这与运动生物力学揭示的"减小着地时制动阻力的方法是缩小着地点与总重心垂直线的距离"的原理相符。青少年阶段,由于骨骼的骨化尚未最终完成,因此靠提升力量来提高速度,大的运动负荷还不适用,并且也不符合当今短跑技术发展要求。

  • 标签: 下压 短跑运动员 运动生物力学 动阻力 投影点 运动负荷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近几年来,羽毛球因其自身的简便性、锻炼性等因素备受人们青睐。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密切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开设的各种体育项目中,羽毛球也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打羽毛球这项运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而且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文化课程起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羽毛球教学 学习积极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田径运动是各类运动项目的基础,是由人们进行竞技和锻炼身体的走、跑、跳跃、投掷等身体练习所组成,它是最简单,最自然的身体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田径运动的动作简单、易学,便于广泛开展,符合大众健身的需要。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适应全民参与健身的要求。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较少受人数、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大众健身。锻炼不受场地、器材的严格要求,适于在群众范围内广泛开展。锻炼全面、有效的健身作用使其成为锻炼身体的首选项目。总之、田径运动是一项健身价值高,同时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省钱便于广泛开展的运动。它必定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田径运动 全民健身 人体机能 作用
  • 简介:中鸽协秘书长邢小泉在2014年全国信鸽工作会议上,对2015年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说,2015年信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结合信鸽界的实际,在办好常规赛事的同时,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加快推进“标准化、职业化、国际化、产业化”进程。为信鸽运动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

  • 标签: 职业化 赛事 科学发展观 体育产业 体育消费 服务质量
  • 简介:2014年6月15日,由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北京市体育总会主办,北京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体卫中心承办,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中心小学、北京老车迷自行车俱乐部等单位协办的全国校园铁人三项邀请赛北京预选赛暨北京市第三届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邀请赛.

  • 标签: 铁人三项运动 小学校园 邀请赛 北京市海淀区 中小学 国家体育总局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期不同恢复方式[积极性恢复(AR)vs.消极性恢复(PR)]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名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有氧功率(MAP)。受试者以120%MAP强度分别进行短间歇HIT(运动15s,间歇15s和30s)和长间歇HIT(运动15s,间歇60s),直至力竭,间歇期分别进行PR(即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和AR(以50%MAP继续蹬车)。测定受试者力竭时间(ET)、摄氧量(VO2)、心率(HR)和能量代谢率(EMR),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1)15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摄氧量(VO2mean)、EMR以及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增加速率(△HHbrate)、氧合血红蛋白平均降低速率(△HbO2rate)和组织氧合指数平均降低速率(△TSIrate)在PR低于AR(P〈0.05)。2)30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心率(HRmean)、EMR以及△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PR低于AR(P〈0.05)。3)60s长间歇HIT时:ET、VO2mean、HRmean和EMR在AR高于PR(P〈0.05),△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AR低于PR(P〈0.05)。结论:不同恢复手段对HIT训练效果的影响与间歇时间有关。对于短间歇HIT(间歇15-30s),间歇期进行PR的训练效果优于AR,其机制与PR时耗氧量较少、能量消耗较低、Hb脱氧合速率减慢有关;然而,长间歇HIT(间歇时间60s)时,间歇期采用AR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在于AR时有氧功率输出增加以及Hb快速再氧合所致。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训练 恢复方式 能量代谢 肌氧含量 近红外光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