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遗传学及分子学特征以及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的27例JMML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结果及生存情况,并随访患儿结局。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总生存率(OS)进行多种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27例JMML患儿中男11例、女16例,发病年龄为28(11,52)月龄。正常核型20例、单体7核型4例、三体8核型1例、伴11q23重排者1例、复杂核型1例。共检测出体细胞突变39个,涉及RAS信号通路者占比高,为64%(25/39),发生频次最高者为PTPN11基因突变,占44%(11/2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17例(63%),未移植者8例(30%),失访2例(7%)。移植患儿移植后随访时间47(11,57)个月。高危移植组(17例)与高危非移植组(6例)1年OS分别为(88±8)%及(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5),高危移植组5年OS为(75±11)%。移植后复发或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未复发者(χ2=6.80,P=0.009)。伴与不伴PTPN11基因突变者3年OS分别为(81±12)%及(6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356)。结论JMML涉及的最主要发病机制为RAS通路相关基因突变,其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为PTPN11。高危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移植后复发或进展与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白血病,粒-单核细胞,幼年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膳食纤维摄入情况、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现状;分析该人群膳食纤维摄入与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该前瞻性调查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3 d饮食日记调查苏州三家三甲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随访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并分析心衰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情况与患者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的122例心衰患者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9%;膳食纤维摄入量为8.1(5.8~10.9)g/d,低于推荐摄入量(25~30)g/d;与膳食纤维摄入量<6 g/d的患者相比,摄入量≥6 g/d的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43),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HR=0.422;95% CI=0.189~0.942;P=0.035)。结论该研究调查的心衰患者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心衰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及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相关。综上,心衰患者在饮食管理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期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心力衰竭,充血性 膳食纤维 心脏无事件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颈、胸上段食管癌无复发生存(RFS)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2015年间168例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RF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Logistics模型复发因素分析。结果1、3、5年RFS率分别为67.8%、38.0%、20.4%,中位RFS期21.9个月。局部区域复发率为47.6%(80/168),复发部位为食管局部(63例)、区域淋巴结(7例)和食管局部伴区域淋巴结复发(1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声音嘶哑、cT分期、联合化疗、95%PTV1剂量和GTV平均剂量为RFS的影响因素(P=0.029、<0.001、0.031、0.038、0.020)。Logistic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T分期、cN分期、近期疗效、照射方式、GTV最大横径和PTV平均剂量为复发的影响因素(P=0.046、0.022、0.001、<0.001、0.012、0.001)。结论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的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率较高,其复发部位主要为食管局部;影响RFS的因素与影响复发的因素不尽相同。

  • 标签: 食管肿瘤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 无复发生存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达临床完全缓解(cCR)的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情况及其失败模式。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183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因素,并分析cCR患者的失败模式及其失败后的预后等情况。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截至随访日期,全组患者1、3、5、10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3.1%、53.4%、36.2%、12.8%和68.9%、45.9%、30.5%、12.0%;中位OS期和DFS期分别为41.3、33.4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分期、cN分期和处方剂量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而声音嘶哑、病变长度、cT分期、cN分期和处方剂量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2、0.033、0.009、<0.001、0.003)。全组患者局部区域复发72例(39.3%),远处转移58例(31.7%),其中局部区域复发伴远处转移26例(14.2%)。治疗失败后的104例患者中接受挽救性治疗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χ2=39.153, P<0.001)。结论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达cCR的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临床有必要加强其临床观察和随访。cCR患者的主要治疗失败模式为局部区域复发,进行积极挽救性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 标签: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食管肿瘤/化学疗法 临床完全缓解 长期预后 失败模式
  • 作者: 崔成昊 王砚伟 洪陈彦 梁雨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解放军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 全军数字肝胆外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 300071,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 全军数字肝胆外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行开腹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9例PDAC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34例,年龄(58±11)岁。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构建最佳的预测指标组合并依据此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119例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2%、35.0%、24.8%。高级别肿瘤(低分化和未分化)、脉管癌栓、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279.4×109/L、预后营养指数<4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1.1、总胆红素>258.5 μmol/L、血浆纤维蛋白原>3.43 g/L是PDAC患者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上述指标及年龄>63岁共同构成回归方程(C-index=0.74)。以此结果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1、2、3年生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803、0.836,校准曲线与标准45°线拟合良好,该模型的生存预测与实际生存状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PDAC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促进预后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的优化。但该预测模型有待更大规模队列研究的验证与完善,相关指标的预后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列线图
  • 简介:摘要脑是肺癌中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脑转移的发生率约占肺癌所有转移部位的40%~50%,且发生脑转移的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6个月。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是提高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肺癌脑转移患者在整个生存阶段受到身体疾病症状、情感、社会关系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症状和心理障碍等问题。生存质量评价量表作为评估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生理因素等多维结构因素的重要工具,已应用于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评估。本文总结多种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在肺癌脑转移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旨在为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治疗策略的综合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肺肿瘤 肿瘤转移 生存质量评价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误吸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误吸与远期生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法误吸检测的住院患者53例,其中男48例,女5例,年龄53~90(72.5±9.3)岁,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病历管理系统记录的联系电话进行持续电话随访,以患者死亡为随访终点,记录死亡原因,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最后1例患者到达随访终点时间为2017年2月20日,从第1例患者进行误吸检查至最后1例患者随访结束时间跨度为58个月。53例中16例放射性核素唾液法误吸检测阳性(16/53,30.2%),年龄稍高于非误吸者(76.0±6.8比70.9±9.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4)。年龄≥70岁人群误吸发生率为14/35,70岁以下人群误吸发生率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误吸阳性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炎比例高于阴性者(11/16比9/37,χ²值为9.383,P=0.002);53例接受误吸检查,随访结束时41例发生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阳性者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为(1.6±1.3)次,阴性者为(1.5±1.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例死亡,死亡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高于存活者(2.3±1.4比0.9±0.9,P=0.001);误吸患者死亡主要诊断为重症肺炎,非误吸患者死亡主要诊断为肺性脑病(均P<0.05),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3年,而非误吸慢阻肺患者中位生存期约5年;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是患者远期生存唯一影响因素。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为:既往入住ICU和合并肺炎。结论慢阻肺患者70岁以上人群中,误吸发生率高;与没有误吸者比较,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肺炎发生率高、中位生存期短。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越高,死亡风险越大。影响误吸患者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是重症肺炎和既往入住ICU的病史,高龄患者误吸阳性率高,提示高龄慢阻肺患者死亡可能因为误吸的不断影响造成;为了提高误吸慢阻肺患者的生存时间,需重视误吸的防治。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误吸 放射性核素唾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压力疏导结合时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择期行肺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压力疏导联合时间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压力疏导,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30,QLQ-C30)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胸腔引流管留置天数、住院天数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后QLQ-C30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给予压力疏导结合时间护理可明显改善住院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肺癌 压力疏导 时间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肠道淋巴瘤的病例,从中筛选原发肠道ENKTL并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10例肠道淋巴瘤患者中,原发肠道ENKTL患者34例(16.2%),其中男26例,女8例,中位年龄45(20~69)岁,年龄≤60岁者占85.3%。主要症状:腹痛(76.5%)、腹泻(20.6%)、便血(29.4%)、腹部包块(2.9%),85.3%伴B症状,73.5%血清LDH升高。病变部位:大肠(52.9%)、小肠(29.4%)、大肠及小肠均受累(17.7%)。内镜分型:隆起型(8.8%)、溃疡型(32.4%)、弥漫型(2.9%)和混合型(55.9%)。Lugano分期Ⅰ/Ⅱ期24例(70.6%),Ⅳ期10例(29.4%)。组织病理免疫组化EBER阳性者占94.1%。中位生存时间为60 d。ECOG评分、血清LDH、IPI评分及是否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OS率(P值分别为0.037、0.009、0.002和0.000)。结论原发肠道ENKTL多见于青中年男性,以腹痛最多见,常合并B症状,血清LDH多异常升高,病变多位于大肠,病灶主要呈混合型或溃疡型。IPI评分低危、无并发症者OS率较高。

  • 标签: 原发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生存分析 国际预后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CE2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CGA数据库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阐明ACE2的表达和结肠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ACE2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t=0.034,P<0.05),ACE2低表达的结肠癌患者与ACE2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相比,其生存期延长。结论ACE2的表达和结肠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

  • 标签: 结肠肿瘤 肿瘤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M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自我效能干预。随访24 w,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随访38例。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肌无力生存质量(MGQOL-15)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有助于提高MG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自我效能 自我护理能力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177例可切除的NSCL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0个月和87.3%、54.7%、22.6%。二甲双胍组中位生存期和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0个月和93.7%、67.0%、32.3%,非二甲双胍组中位生存期和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0个月和85.7%、53.4%、18.7%。单因素分析发现,二甲双胍、TNM分期、辅助化疗与辅助放疗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和TNM分期是影响可切除NSCL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服用二甲双胍的可切除的NSCL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生存更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二甲双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至2020年2月。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文献特征。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的风险比(HR)及95% CI,评价研究间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情况。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二甲双胍对晚期NSCLC患者PFS无改善(HR=0.80,95% CI 0.58~1.09,P=0.15)。不同治疗策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HR=0.71,95% CI 0.32~1.57,P=0.39)、放化疗(HR=0.97,95% CI 0.59~1.61,P=0.9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HR=0.64,95% CI 0.35~1.16,P=0.14)均未改善患者PFS。二甲双胍可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OS(HR=0.84,95% CI 0.75~0.93,P=0.001)。二甲双胍联合TKI(HR=0.68,95% CI 0.38~1.22,P=0.19)、ICI(HR=0.80,95% CI 0.39~1.63,P=0.54)均未改善患者OS,二甲双胍联合放化疗可改善患者OS(HR=0.85,95% CI 0.78~0.93,P<0.01)。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二甲双胍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OS时间,这种优势在联合放疗、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二甲双胍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5例,采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存质量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95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总评分为(52.18±7.36)分,各维度得分从低至高依次为情绪处理、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照顾。95例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及总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依据Spearman分析结果,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生存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生存质量较差,自我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呈现正相关。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水平 生存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既往未使用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脑放疗介入的时间及脑放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化疗科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9例合并脑转移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脑部放疗介入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放疗组(45例)即确诊脑转移后先行脑部放疗并接受TKI药物治疗,晚放疗组(24例)即先使用TKI药物至出现脑转移病灶进展后行脑放疗,早放疗组根据脑放疗方式可分为早全脑放射治疗(WBRT)组(20例),早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组(25例),比较患者的总生存(OS)、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及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入组69例患者的中位OS为31.2个月,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1年和2年OS分别为95%、64%和80%、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早WBRT组、早SRS组及晚放疗组1年和2年OS分别为95%、96%、80%和42%、88%、35%(χ2=12.01,P<0.05)。早SRS组较晚放疗组有OS获益(HR:0.10, 95%CI:0.23~0.46,P=0.003),而早WBRT组较晚放疗组OS未见显著获益(HR:0.54, 95%CI:0.21~1.32,P=0.180)。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iPFS及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既往未接受TKI药物治疗的EGFR突变的NSCLC脑转移患者,尽早脑部放疗介入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其中使用SRS较使用WBRT获益明显。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脑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术前CT征象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术前行CT扫描并最终经病理学证实的ccRCC患者238例。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每例患者的CT征象进行评价,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肾功能检查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协会(WHO/ISUP)分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并根据多变量分析结果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 1000法内部验证后计算C-指数。结果238例患者经3~74个月随访后,死亡组32例,截尾组206例。死亡组患者的肿瘤直径为(65.70±27.29)mm,大于截尾组的(46.25±26.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1)。死亡组患者肿瘤坏死(χ2=45.716,P<0.001)、区域淋巴结肿大(χ2=43.342,P<0.001)、肾周脂肪侵犯(χ2=19.324,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截尾组患者。不同肿瘤直径的ccRCC患者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8,P<0.001)。肿瘤组织出现坏死患者的生存率较无坏死患者低(χ2=48.195,P<0.001);区域淋巴结肿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无区域淋巴结肿大的患者(χ2=47.232,P<0.001);出现肾周脂肪侵犯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未侵犯的患者(χ2=19.964,P<0.001)。不同WHO/ISUP分级ccRCC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65,P<0.001)。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征象中的肿瘤直径(HR=2.90,95%CI为1.37~6.14,P=0.006)、坏死(HR=8.88,95%CI为3.33~23.69,P<0.001)及区域淋巴结肿大(HR=4.48,95%CI为2.04~9.86,P<0.001)是ccR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的C-指数为0.870。结论术前CT征象与ccRCC患者的生存率存在相关性,其中肿瘤直径、肿瘤出现坏死以及区域淋巴结肿大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列线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肾肿瘤 腺癌,透明细胞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列线图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连市不同型别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行外科手术的226例原发单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三阴型,比较四种分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并比较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观测资料主要为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生存资料建立Kaplan-Meier乘积限模型,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uminalA型、Luminal B型、HER-2型、三阴型分别占28.8%、34.1%、14.6%、22.6%。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术后内分泌治疗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OS)比较,经Logrank检验,仅Luminal A型的PFS生存率明显高于三阴型(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连市乳腺癌妇女患者以Luminal B型最常见,LuminalA型组织学分级较低,预后较好;HER-2型肿瘤较大,但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三阴型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内分泌治疗对Luminal型效果较好,靶向药物化疗适用于HER-2型和三阴型患者,放疗适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三阴型。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病理学,临床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分析淋巴细胞相关指标预测可切除远端胆管癌(DCC)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的价值。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21例可切除DCC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64.9岁。统计术前1周内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界值,并根据该界值将患者分为:高淋巴细胞组(≥1.79×109/L,n=34)和低淋巴细胞组(<1.79×109/L,n=87),高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组(≥0.23,n=50)和低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组(<0.23,n=71),高NLR组(≥2.87,n=71)和低NLR组(<2.87,n=50)。比较不同组的预后。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4/121),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为71.4%、35.3%、30.0%,中位生存时间42.5个月。高淋巴细胞组术后累积生存率高于低淋巴细胞组,高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组术后累积生存率高于低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组,高NLR组术后累积生存率低于低NL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低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与高NLR提示DCC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预后不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女性患者接受131I治疗与否对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的PTC女性患者356例(患者组),年龄21~65(41.00±9.64)岁。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生存质量核心量表30(QLQ-C30)(简称EORTC QLQ-C30)进行HRQOL评估,分别比较400名与上述患者年龄相匹配[21~65(41.70±9.38)岁]的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与患者组在EORTC QLQ-C30各领域得分[ 包括5个功能领域、9个症状领域以及独立的总体生活质量(GQOL)]。根据是否接受过131I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131I治疗组(205例)和未治疗组(151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EORTC QLQ-C30各领域得分。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结果患者组术前的GQOL得分(59.11±21.12)明显低于对照组(83.08±14.62),除了身体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领域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除了疼痛以外的其他症状领域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958~-4.673,均P<0.05)。术后6个月,患者组的GQOL得分(73.88±18.04)虽然仍低于对照组,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升,除了身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领域的得分均比术前升高,除了乏力、疼痛、气短以外的其他症状领域的得分均比术前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90~ -2.876,均P<0.05)。术前131I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GQOL及其他所有领域的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76~-0.001,均P>0.05)。术后1个月,131I治疗组的TSH和Tg水平明显高于未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59、-10.061,均P<0.01);131I治疗组的GQOL得分(50.57±17.72)低于未治疗组(55.74±18.82),功能领域的得分均低于未治疗组,除了疼痛、腹泻、经济困难以外的其他症状领域的得分均高于未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12~ -2.550,均P<0.05)。术后3个月,131I治疗组的GQOL得分(64.43±32.12)仍低于未治疗组(72.68±17.29),但131I治疗组功能领域仅有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的得分低于未治疗组,症状领域仅有失眠、食欲下降的得分高于未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39~ -0.984,均P<0.05)。术后6个月,131I治疗组的GQOL得分及其他所有领域的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2.550~-0.008,均P>0.05)。结论131I治疗不影响早期PTC女性患者术后6个月及以后的HRQOL。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甲状腺癌,乳头状 生活质量 EORTC QLQ-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