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引论刑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如此根深蒂固的制度,以至于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刑罚的世界。自刑罚产生以来,对于刑罚的探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迄今为止,关于刑罚的探讨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种路径:哲学路径、犯罪学路径和社会学路径。其中,

  • 标签: 刑罚观 刑罚制度 社会学研究 涂尔干 加兰德 政治神学
  • 简介:税收法定主义在税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它在限制征税权、保障纳税义务人权利等方面起着的重要作用,已为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宪法文本所明确确立。基于各种原因,税收法定主义在我国宪法文本中仍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这一缺陷使得税收法定主义自身价值无法得到释放,并直接导致我国税收法治根基不稳,制约税收法治进程。在宪法中明确确立税收法定主义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 标签: 税收法定主义 入宪 条款构建
  • 简介:刑罚目的报应论认为,刑罚的正义在于对犯罪的报应,报应主义正成为西方刑罚理论的主流。报应论体现了惩罚的公正,包含了罪刑均衡的要求,因而成为刑罚理论的基础。由于报应论忽视了刑罚的社会功能,为此应以刑罚的功利论来完善刑罚的报应论。

  • 标签: 刑罚 报应 功利
  • 简介: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并广为各国仿效。但自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以来,如何克服反多数难题、解决麦迪逊两难始终是违宪审查实践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解释宪法也因此成为审视违宪审查制度民主正当性的重要指标。作为当代司法保守主义的旗手,罗伯特·博克主张,宪法解释应当超越政治偏见和价值判断、回归宪法文本,以中立性为依归去推导、界定和适用原则。

  • 标签: 麦迪逊两难 原旨主义 中立原则
  • 简介:<正>知识产权法定主义,按郑胜利教授的定义,即"知识产权的种类、权利以及诸如获得权利的要件及保护期限等关键内容必须有成文法确定,除立法者在法律中特别授权外,任何机构不得在法律之外创设知识产权"。

  • 标签: 法定主义 私人财产权 自由裁量权 权利客体 无体物 文字作品
  • 简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就是一个“还地于民”的过程。因为流转上的障碍,农村土地权利并未真正物权化。流转管制背后蕴藏着父爱主义理念。父爱主义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消解,反而重新抬头。但逻辑上父爱主义的预设前提并不存在,且潜伏着无效率和不自由的危险。父爱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精英主义,土地管制所借助的三个正当化理由都有反思的必要。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为“还地于民”提供了历史契机,摒弃父爱主义有助于实现农村土地资产彻底物权化和农民身份彻底市民化,并为克服危机提供动力。

  • 标签: 父爱主义 三农问题 农地流转
  • 简介:<正>不言而喻,互联网给知识产权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不仅仅体现在无以计数的侵权与盗版,同时体现在对于知识产权本身正当性的反思。在美国,以哈佛大学教授、网络法名家莱西格(LarryLessig)为旗手的知识产权反思派极力反对版权法的无限

  • 标签: 莱西 LARRY 普林 杰弗逊 冬天的故事 美国工业化
  • 简介:一、新世界主义刘擎:我的发言并不是真正的论述,只是想勾勒一下我们已经思考的和正在思考的问题。实际上核心问题是未来中国秩序和世界秩序的关系,其实这是内外双重性的考虑,我们不认为能脱离世界结构来思考中国本身,就像一个人不能脱离外部来思考自己一样。也就是说,世界是包含中国的世界,中国是在

  • 标签: 世界结构 世界秩序 文化理想 国家主权 现代中国 民族国家
  • 简介:一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虚构了一个格拉多科学院,这个科研机构中的专家学者们凭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做着各种古怪的试验,提出各种改良自然、社会和政治的方案。由于他们对自己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运作机制毫不了解,也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提出的方案丝毫无助于国家治理和民生福祉。[1]在去世前为《东方学》一书所写的新版序言中,萨义德把美国外交政策的智囊们比作格拉多科学院中的学者,他们试图向中东国家移植人造的自由市场'民主制','对于这

  • 标签: 东方主义 主义面孔 法律东方
  • 简介: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宪法文本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本质上,宪法文本主义是文本主义在宪法解释学上的一种体现。其主要强调:尊重宪法;以宪法为中心;探求宪法文本的明显含义;排斥其他因素;反对文字主义与文本虚无主义等。公允地说,宪法文本主义有助于宪法学的发展,但其缺陷也较明显。对于宪法文本主义的主张、实质、认定标准以及其内在的缺陷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宪法学方法的整体认识。

  • 标签: 宪法 文本主义 宪法解释
  • 简介:<正>在日本公法学上,法治主义的观念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要将其整理出来,却有很大的困难。其理由是:第一,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对法治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且相互之间还未能有充分的学术对话;第二,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应当如何考虑深受德国法影响的“法治主义”与受英美法影响的“法的支配”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我是专攻行政法学的,所以在此打算从行政法的观念出发,谈一谈对于法治主义的理解。

  • 标签: 法治主义 公法学 行政法学 宪法学 行政组织法 明治宪法
  • 简介:纳粹刑法是中国刑法学界相对陌生的课题。在中国刑法学者的传统印象中,纳粹时期的德国《刑法》极其糟糕,当代刑法应该完全断绝与其所存有的关联。然而,在德国现行的刑法立法、司法和刑法学中,众多刑法条文、判决和学说肇始于纳粹时期或者在纳粹时候得到了重要发展。因此,如何认识纳粹刑法及其对后续的影响,是德国刑法学界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以20世纪刑法的发展路线这一独特视角,将纳粹刑法视为这一进程中的一个极端化阶段:虽然偏离了当时的发展路线,造成了发展路线的极端化,但仍然没有背离发展路线。故而,纳粹时期刑法对战后的后续影响是必然的,战后德国刑法不可能也不必完全舍弃纳粹时期的刑法,而只须清除其中纳粹主义的特有成分。结合本文,译者想在此表达对政治与刑法之间关系的一点拙见。正如本文所提及的,刑法遵从当时的政治,这是一个基本原理。在德国纳粹时期,刑法立法与司法被急剧地极端化,完全为纳粹统治服务;众多颇具学术造诣的刑法学者也无法抗拒纳粹主义的侵蚀,其学说进一步纳粹化。因此,在法治不正常时期,刑法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均难以抗拒政治的干扰,甚至会迎合政治的需求,大多沦陷为专制独裁的附属,甚至是帮凶。刑事法治发达的关键是政治环境的优良,同样的刑法制度在专制独裁国家与民主法治国家的效果截然不同。对此,德国纳粹时期和战后的情形即为明证。一言以蔽之,刑事法治能且仅能在政治昌明之下得以实现。今天,历经磨难的中国欣逢盛世,提出了依法治国,社会政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这为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奠定了必要前提。惟愿中国刑事法治不断健全完善!

  • 标签: 德国刑法学 刑事法治 联邦法院 中国刑法学 德国纳粹 习惯犯
  • 简介:以美国“波士顿”恐怖袭击案为始,国际社会“独狼”恐怖主义犯罪态势逐渐成型。这种新型恐怖主义犯罪方式呈现出了主体独立、突发性强、防范难度大等新特点。打击“独狼”式恐怖主义犯罪关键在“防”,公安工作应在《反恐怖主义法》等反恐法律机制内,从有效防范入手,不断完善针对“独狼”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法规,做好反恐情报信息数据的掌握和分析,规范落实重点行业和场所的管理制度,紧紧依靠群众,多管齐下做好防治工作。

  • 标签: “独狼”恐怖主义 犯罪预防 公安工作 反恐法律
  • 简介:<正>案例与判决[1]Part1:原审判决(青少年庭)两位被告H和W曾经是前民主德国边防士兵,被分派驻守柏林墙。1984年12月1日凌晨3点15分他们将来自前民主德国的20岁的S射杀。S当时准备从Pankow城区向Wedding城区方向翻越柏林墙。当他爬上一把搭架在柏

  • 标签: 法律实证主义 联邦最高法院 BGHSt39 1 Radbruch 德国人 阻却事由
  • 简介:<正>查得出的叫兴奋剂,查不出的叫高科技。——俗语在《是不是正在发生》一文进行的调查显示,"博弈论"在当代法学的使用,增长最突出,2000—2002年法学论文对它的使用是1997—1999年的13倍以上,但它在法学的具体实践情况是可疑的。本文将继续这一点的经验研究,内容将涉及法学论文的内容,与它的篇名以及关键词的关系。调查工作显示,

  • 标签: 博弈论分析 法学知识 社会科学 博弈分析 法律经济学 法学论文
  • 简介:刑法社会化是转型社会中刑法发展的一个新命题。在刑法与公众之间日益充满困惑、刑法与社会发展日渐脱嵌的今天,刑法作为社会治理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及时作出调适,以消解公众困惑并实现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为此,刑法立法和司法应当克服对理性主义的过度偏爱,妥善解决作为正式规则的刑法规范与非正式规范的经验知识之间的纠葛,通过建构公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机制,以消弭刑法与公众、社会之间的裂痕。充分理解和尊重现实社会,为长期承受国家捆绑的社会及时松绑,还原并扩容社会的自主性,逐步推进刑法社会化进程,无疑是未来我国刑法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转型社会 刑法发展 刑法社会化
  • 简介:目次一、贝克的"风险"二、风险社会何以形成?(一)相对于工业社会的风险社会(二)风险社会形成的两大要因三、风险社会何以因应?(一)风险社会中科学的自省(二)风险社会中政治的开放四、学习观与风险社会中的法律(一)风险社会的学习观(二)法律促进学习和发现

  • 标签: 风险社会 现代性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