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人民社会”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对“人民”和“社会”分别都早已熟悉,但对把它们合起来形成的“人民社会”概念却是陌生的。“人民社会”的概念基本上是这次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创新出的产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治理新常态的形成。“人民社会”就是一个“人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超越和优越“公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走向整体“人类社会”的概念。其中.“人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社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体。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就是“人民”,“聚集”是否就是“社会”。而政府的作用就在于,尽快、尽准和尽善地把“人们”变为“人民”,把“聚集”变为“社会”。

  • 标签: 人民性 社会主义 整体性 治理性 新常态 国家治理体系
  • 简介:国家权力由经济权力、军事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政治权力构成,其中每一种权力都贯穿着弥散性的意识形态权力,而且意识形态权力是其他权力相互作用的"网络"。意识形态权力的这一国家权力原理意味着,从国内政治到世界政治,话语权之争都关乎着政治共同体的命运。比较而言,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的中国,其国家权力依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那就是意识形态权力的短板。建构话语权成为中国国家建设的"世代工程",但来自体制性张力则不容忽视。

  • 标签: 国家权力 意识形态权力 话语权 冷战 中国政治 比较政治
  • 简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着眼供给和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从供给方面进行的改革,是经济治理的重要举措,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根本出发点,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理念引导,是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高度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的伟大创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高境界更深层次发展。

  • 标签: 经济治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简介: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大部分高校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高校教育存在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问题,人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无法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缓解这一突出矛盾,提升企校合作质量加速人才培养是关键.提高校企合作质量,一要协调企校双方利益,提高企校合作意愿;二要构建有效合作机制,提升企校合作能力;三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加深企校合作程度;四要促成合作成果增加,提升企校合作效能.

  • 标签: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 企校合作
  • 简介: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基于新区设立的时空骨景,从培育新区域经济增长极、探索新发展模式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三个方面提出雄安新区的本质实际上是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步地从三蛆空间关系层面讨论了雄安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分析如何运用地方发展政策和区域关系政策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并提出操作建议.

  • 标签: 雄安新区 空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战略 政策
  • 简介: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在扩展的Mincer方程基础上,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和分位数分解对城乡劳动力之间的小时工资差异进行了结构化研究。研究发现,教育对于我国劳动者小时工资的影响举足轻重,而劳动者健康、信任和社会保障等因素虽然特征效应不大,但系数效应十分显著。通过分位数分解,还发现同一解释变量对于不同收入阶层样本的影响程度甚至影响方向都显著有所不同:低工资群体中系数性差异比较明显,高工资群体中系数性差异有快速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新时期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城乡工资差异中的结构性特征。

  • 标签: 城乡工资差异 OAXACA-BLINDER分解 分位数分解
  • 简介:社区治理应是多元治理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展示舞台,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应建立平等协商、合作互惠的社区治理结构。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在城市社区中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民间“草根组织”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互赖式社区治理结构”,但在“强国家、弱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下,这种治理结构往往以“垂直型等级性互赖治理结构”呈现。“垂直型等级性互赖治理结构”因其民主性低、高风险性、“互赖空间”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所能实现社区治理成效的有限性。为了实现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社区治理结构应从“垂直型等级性互赖治理结构”向“平行型平等性互赖治理结构”转变。

  • 标签: 社区治理 社区草根组织 “互赖式治理” 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