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载:罗竹风同志于1996年11月4日逝世,享年85岁。像叶深秋的丹枫,安详地飘落故处。15日告别,上海姚民权牧师来信说:"是日,仪式简单,签到时发《生平》纸,没念悼词,只是默哀后即向遗体告别。"初见罗老,是在1952年夏末的华东区神学教育座谈会上,当时他任华东宗教事务处处长。会上曾有这样席话:在反帝爱国的前提下,任何神学思想都有存在的自由,政府将不加过问,中国各派神学思想是不能‘定于尊’的。换句话说,宗教信仰既然自由,我们的神

  • 标签: 神学思想 教育座谈会 宗教信仰 中国宗教 反帝爱国 宗教事务
  • 简介:二十个世纪前的某天,犹大地个叫伯利恒的小镇,个婴儿降生了——他是个木匠的儿子,生在马槽里。这是怎样卑微的出生呀!然而,没有比这个婴儿的降生更重要的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自此肇始,人类精神的新纪元亦以此开端。这,就是耶稣的降生。我想在此提出个问题:耶稣降生与我何

  • 标签: 耶稣基督 人类历史 人类精神 话语 生命 苏格拉底
  • 简介:最近有幸拜读了陈耀庭先生《道教在海外》书。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读后,我感到又惊奇又兴奋。原本我只知道道教在海外有传播,但没有想到传播得如此广泛,世界的五大洲都有道教的足迹。

  • 标签: 道教 原本 知道 传播 兴奋 本我
  • 简介:中国佛教有五大菩萨受到普遍地崇敬。这五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表大智,体现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普贤菩萨表大行,体现了佛教重实践的精神;观音菩萨表大悲,体现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地藏菩萨表大愿,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弥勒菩萨候补佛位,是未来佛,体现了众生皆可成佛的现实可能性。《佛教的五大菩萨》文,是明旸大和尚所撰《佛法概要》中的章,本刊将分五期转载,广大读者当可藉著文字般若的激发,深入了解五大菩萨各自的殊胜法门和度生因缘,策励上求下化的愿力,圆满无上菩提。

  • 标签: 文字般若 无上菩提 文殊菩萨 成佛 地藏菩萨 慈心观
  • 简介:1991年3月6日,代名尼通愿法师辞世。初闻通愿法师之名,确曾有过孤陋惶恐的感觉,其传奇的身世与淡泊的生常令人思无所依,欲说还休。通愿法师俗姓翟,名尧臣,世居山东。祖上并不富裕,其祖父曾以钉鞋为业,膝下子女八人,风雨飘摇,嗷嗷待哺。因山东土地贫瘠,只好拖儿带女,来到黑龙江双城县。其父为长子,名文选,字羲人。自幼聪颖好学,常于砍柴卖菜贴补家用之暇,在本地白财主家的私塾窗外听讲,后为教师周先生发现,见其悟性颇高,孺子可教,便以自己的薪金来供其上学。翟文选果然不负众望,勤苦求学,考中举人。袁世凯时为议员。因不满其窃国专权行为,

  • 标签: 慈舟 尼师 比丘尼戒 僧团 聪颖好学 隆莲法师
  • 简介:继承整理、弘传弥勒之瑜伽学者,当首推无著(Asanga)菩萨。而纵观无著菩萨整个佛学思想,评其特色者,则并非瑜伽(Yoga),乃是法相(abhidharrna),故笔者将无著学定名为“法相学”。法相学,严格来讲应称之为“大乘法相学”或“大乘阿毗达磨”。阿毗达磨佛教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早期佛教的绝对主流,其中说切有部(Sarvasti-vadain)的思

  • 标签: 佛教 瑜伽学 唯识学 起源 法相学 因明学
  • 简介:1991年11月27日,在我的印象中那天正好是感恩节前夜,北京机场被场大雾包围了。整个机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实行了封港。我同位德国专家在等候去济南的班机指示牌前焦灼万分。此时,同排队的位酷似东方人的西方男子引起了我们的谈兴。我们得知他叫派瑞,来自美国所大学,将去山东某高校讲学。很快话题便转到了我最感兴趣的佛学上。因为机场封锁,我们都有要事在身,所以就叫了辆车直奔北京站。最后拿着三张硬座票,我们乘上了去济南的夜车。漫长的晚秋之夜十分难熬,然而,派瑞的脸上却始终挂着温和的微笑。我们谈禅宗妙

  • 标签: 宗妙 德国专家 就是你 这一天 精神饱满 一所
  • 简介:阿拉伯文乌玛()词,在《古兰经》中以单数形式合计出现50次,包括单数主格、单数宾格、单数属格三种形式。其中,单数主格形式出现12次,单数宾格形式出现15次,单数属格形式出现23次。囿于篇幅,本文仅限于讨论在《古兰经》中乌玛词的单数主格形式与单数宾格形式的具体含义。

  • 标签: 《古兰经》 乌玛 泰伯里 马坚 民族
  • 简介:学习了唐代道士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我认识到,要做名合格的道士,自己还有许多路要走。

  • 标签: 道士 戒律 科仪 读经 唐代
  • 简介:佛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载体,在历史上它曾对藏传佛教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今天它又在建设西藏、发展经济的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认为,搞好西藏寺院发展,主要是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下功夫。要克服传统的重来世轻现实、重神性轻人性的观念影响,把出世的想法改为入世的想法,确立商品经济的意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发挥寺院人才的优势,以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带动文化发展,充分发挥寺院的作用

  • 标签: 西藏 寺院经济 僧人 解放思想 知识分子 信教群众
  • 简介:位青年哈吉的光和热丁志胜,马龙甘肃临潭的丁目迪哈吉是当地位知名人物。他为发展本地民族经济、振兴民族教育,用自己颗赤诚之心奉献了位青年哈吉的光和热。35岁的丁目迪哈吉,从小生长在个宗教气氛浓郁的家庭。父亲丁世明先生于五十年代出国侨居在沙特阿拉...

  • 标签: 哈吉 回民中学 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 民族教育 教育事业
  • 简介:本文是个讨论有关阿訇的话题。显然,这是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并阐明阿訇所应具备的素质,不但对阿訇本身有益,而且会对穆斯林大众更进步认识阿訇的人格魅力和其所肩负的神圣责任都是有益的,同时也能使阿訇在穆斯林中的良好形象得到进步的增强。

  • 标签: 阿訇 素质 人格魅力 良好形象 穆斯林
  • 简介:“先天气”是道教内丹学的核心范畴之,它是本体概念在内丹学修炼的直观意义上的呈现,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本体意义上的“道”或“虚”,也不是后天意义上的“精、气、神”之的“气”,而是内丹学返本还原修炼体系中从后天回归先天的个重要的过渡状态,是内丹学修炼成仙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学关于“先天气”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

  • 标签: 内丹学 先天一气 本体 真阴真阳
  • 简介:为什么世上有苦难?这是个值得思考却又偏偏无解的问题.这些苦难,摧毁生命的尊严,摧残人性的美好,使得人命如草芥,繁华变废墟.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生离死别、冤屈耻辱,成为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苦难是冰冷的,我们必须“深思”.不是思考为什么世上有苦难,而是思考如何在苦难中生活,如何面对苦难所带来的创伤,学会在苦难中爱惜每个生命,学会彼此支撑和扶持.

  • 标签: 苦难 生命 修剪 学会
  • 简介:我们平时在宫观里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来祈求城隍老爷、观音娘娘,他们求的就是身体健康,求的就是生平安。我们曾经也耳闻许多有关长寿的要诀,有的说“基本吃素”,也有的说“每天吃红烧肉”,有的讲“天天坚持长跑”,也有的讲“天天静坐练气功”。总之各说各的,似乎都有些道理,但还是无所适从,收效甚微。我觉得还是上海市名中医夏翔老先生说得好,养生之道尚无秘诀,只要遵循个理念,就是个“平”字。

  • 标签: 养生之道 名中医 长寿 气功 身体健康 静坐
  • 简介:关于修禅定的重要性,本品指出:“如是精进生起已,应当心住三摩地。人若其心极散乱,如居烦恼齿隙中。由于身心寂静故,种种散乱不能生。”

  • 标签: 《人菩萨行论》 禅定 《入行论》 性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