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加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糖尿病肾病在一线用药,蛋白尿无明显好转时,每天加用5%葡萄1000毫升+胰岛素16单位静脉点滴,用七天,观察蛋白尿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在一线用药,蛋白尿无明显好转时,每天加用5%葡萄1000毫升+胰岛素16单位静脉点滴,对照组继续用一线药物,治疗七天,观察蛋白尿的变化。加胰岛素组尿蛋白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葡萄糖+胰岛素 蛋白尿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解质溶液浓度对装量100mL以上的葡萄注射液微粒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10%和20%氯化钠溶液,各取10mL,分别加入同一瓶的葡萄注射液各90mL,在KF-4微粒计数器上进行微粒测定。结果在加入不同电解质溶液浓度条件下测得每mL含10、25μm以上的微粒数日均符合药典要求。两种条件下测得的数值接近,经秩和检验,得α=0.05,即两种浓度对微粒检查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解质溶液浓度对葡萄注射液微粒检测影响不大,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为葡萄注射液微粒检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微粒 葡萄糖注射液 氯化钠溶液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正确药物治疗效果,进而为提升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成效,提高小儿生活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支持,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60例资料,结合这些临床资料分析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发生原因,并将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葡萄锌口服液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个小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小儿急性腹泻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在治疗之后,实验组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腹泻发生原因是多样的,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特别是要加强对葡萄酸锌口服液的有效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临床特点 药物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参芎葡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及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致大鼠心肌梗死疾病模型,比较用药组和模型组心电图J点、血清肌酸激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心肌梗死百分率和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参芎葡萄注射液能减轻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降低结扎冠状动脉导致的大鼠心电图J点升高,减少心肌梗死百分率,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结论参芎葡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心肌缺血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素葡萄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病(DILD)临床表现及肝功能异常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苦参素葡萄注射液600mg(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33例,硫普罗宁200mg加入10%葡萄液250mL静脉滴注,均为q.d,用药30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及B超检测肝脾大小.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改善.对SB、ALT、GGT、ALP的降低及ALB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AST和LDH的降低两组间无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葡萄注射液在药物性肝病的治疗中,对肝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而且安全,可作为目前治疗DILD的理想药物.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苦参素葡萄糖 硫普罗宁
  • 简介:在玻碳电极上电沉积制备纳米铂颗粒,将葡萄氧化酶固定于纳米铂颗粒表面,并以二茂铁作为电子传递介质,在不同浓度葡萄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铂颗粒能有效地提高葡萄氧化酶的催化活性,而增加对葡萄的电流响应.

  • 标签: 葡萄糖氧化酶 纳米铂颗粒 二茂铁 电沉积 循环伏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基葡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41例,观察组予盐酸氨基葡萄胶囊2粒tid,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qd,连续治疗8周,共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定期随访患者用药及治疗情况,计算患者Lequesne指数。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100%,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75.6%,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对肝肾功能损害小,可以作为骨关节炎常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氨基葡萄糖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 作者: 宋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    陕西西安    710089)     【摘    要】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时进食含糖食物和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后的效果。方法:任意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140名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均匀分为两组,分别为含糖组与葡萄糖组,并针对患者的年龄、血糖指标、血糖发生的时间、临床症状等,将含糖组采用常规的口服含糖食物,葡萄糖组采用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结果:通过研究比较发现,葡萄糖组的临床效果远远高于含糖组,其症状缓解的时间远远优于含糖组。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均有明显改善,但葡萄糖组的血糖值明显优于含糖组(P<0. 05)。结论: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更及时有效的治疗,治疗效果更明显,对低血糖的处理效果也更好。  【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与原研硫酸氨基葡萄胶囊的餐后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试验设计为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三序列、三周期部分重复的交叉设计,试验药物为国产硫酸氨基葡萄胶囊伊索佳(受试制剂)和原研硫酸氨基葡萄胶囊维固力(参比制剂)。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服药3个周期,但服用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顺序不同,分别为TRR、RTR、RRT组。受试者分别在试验第1、4、7天进餐后30 min时口服试验药物。每次服药前1天晚餐后1~2 h(基线1)、服药前60 min内(基线2)、服药后15、30、45、60、90、120、150 min和3、4、5、6、8、10、14、16 h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各4 ml,离心后取血浆冻存。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样品中氨基葡萄浓度,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包括从0时至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AUC(AUC0-t)和从0时至无限时间(∞)的AUC(AUC0-∞)]和药峰浓度(Cmax)等主要药动学参数。由于氨基葡萄为人体内源性物质,采用减去服药前基线值(基线1和基线2的平均值)的方法对测得的氨基葡萄血药浓度进行校正。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AUC0-t、AUC0-∞和Cmax的几何均数比值(GMR)及其90%置信区间(CI)落在0.800~1.250范围内为等效。结果纳入试验的健康受试者共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1±7)岁,范围18~45岁。TRR、RTR、RRT组各10例。TRR组1例于第1周期服药后脱落,余29例完成试验。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未经基线校正的AUC0-t、AUC0-∞、Cmax的GMR(90%CI)分别为0.985(0.941~1.031)、1.014(0.961~1.070)和0.937(0.827~1.062),经基线校正的AUC0-t、AUC0-∞、Cmax的GMR(90%CI)分别为0.977(0.923~1.035)、0.976(0.922~1.032)和0.932(0.817~1.063),均落在等效范围内(0.800~1.250)。试验期间3组受试者均未发生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国产与原研硫酸氨基葡萄胶囊餐后服用情况下具有生物等效性,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骨关节炎 临床试验 硫酸氨基葡萄糖
  • 简介:近来,骨骼肌葡萄转运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十分活跃,但运动刺激骨骼肌葡萄转运的信号机制尚不明了。文章就运动刺激骨骼肌葡萄转运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和非胰岛索信号转导途径两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在非胰岛素途径),并对二者的交叉作用作简要介绍,以促进对运动调节骨骼肌葡萄转运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

  • 标签: 运动 骨骼肌 葡萄糖转运 信号转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五没食子酰基葡萄(1,2,3,4,6-penta-0-galloyl-β-D-glucose,PGG)是一种多酚鞣酸类单体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与药理学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细胞保护、抗糖尿病等。此外,在活体外展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其发挥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促凋亡、防扩散、抑制血管生成、抗转移和抑制P一糖蛋白,还有一些组织器官特异性通路。本文主要介绍PGG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作用并讨论其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五没食子酰基葡 抗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在糖尿病中动态葡萄监测的应用以及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经由本院治疗的患者,凭借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尖葡萄监测,观察组接受动态葡萄监测,并配合安装前宣教护理。对比监测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血糖最高值对比,为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最低值对比,为观察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中动态葡萄监测的应用能够监测患者全天的葡萄变化情况。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葡萄糖监测 指尖葡萄糖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氨基葡萄治疗髌骨软化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科收治16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A组(单纯股四头肌锻炼)、B组(神经妥乐平结合股四头肌锻炼),C组(氨基葡萄结合股四头肌锻炼)、D组(氨基葡萄、神经妥乐平结合股四头肌锻炼),每组40例,疗程均为5周,定期由专业康复师指导患者股四头肌锻炼。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膝关节活动痛、关节压痛与日常活动能力)及Lysholm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痛、关节压痛与日常活动能力都有显著改善。A、B、C、D组有效率分别为43.59%、66.67%、70.27%、87.88%。4组患者治疗前Lysholm评分分别为:(65.23±11.31)、(64.77±12.12)、(65.16±12.11)、(63.89±11.57),治疗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76.22±15.81、82.09±18.52、85.65±17.63、92.09±18.13。对治疗后Lysholm评分进行方差分析,除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366),其余各组之间的Lyshol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神经妥乐平、氨基葡萄同时结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轻、中度髌骨软化症的近期疗效。

  • 标签: 髌骨 骨软化症 葡糖胺 神经妥乐平
  • 简介:目的:预测医院制剂替硝唑葡萄注射液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贮存参考。方法:采用经典恒温加速法,分别于65℃、70℃、75℃、80℃恒温条件下,在不同间隔时间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的含量。结果:其稳定性与温度相关,符合Arrhenius公式。结论:该制剂在室温25℃,避光条件下贮存期为2.34Y。

  • 标签: 替硝唑 经典恒温加速法 热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用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各项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参芎葡萄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