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20以健全城市政府职能、强化城市管理、完善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市政改革运动中,昆明市政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边疆城市的昆明以市政改革新锐的崭新角色,一度改变了近代城市由东部和中部城市引领发展潮流的传统格局。昆明在官办市政体制下取得的建设成效表明:官办市政背后蕴藏着超越纯粹学理价值、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起到长期制约作用的带有本土特色的共性因素。

  • 标签: 市政改革 城市近代化 官办市政 自治市政
  • 简介:20早期,中国知识分子"走异路,逃异地",寻求新的生活方式的漂泊历程,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契机.而复杂的文化冲突,铸就了众多易地而居的知识分子人文价值取向的差异,这为20、30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群花竞放提供了源泉.生存漂泊在孕育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同时,又为其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写作资源.

  • 标签: 漂泊 文化冲突 家园
  • 简介:《醒狮周报》的撰稿人基本上出生于1890-1900之间,他们在青年时期大多就读于都市的新式学堂,后在国内高等学校或国外继续深造,所从事的职业部门也集中于大学、报社与出版社等新型自由行业。将各撰稿人汇聚成群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对国家主义的共同兴趣和信仰。这一新型聚集途径的出现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密不可分,集中反映了“后科举时代”知识分子新的聚集方式与身份认同的产生。但《醒狮周报》撰稿人对“国家主义”的侧重点不尽一致,曾琦等人看重的是“国家主义”这块政治招牌,王光祈、余家菊等人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为“国家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何炳松、邓叔耘等人则将兴趣放在国家主义学理的探索上。在长迭两(1924-1926)的办报过程中,随着《醒狮周报》本身思想主张的变化,以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其撰稿人队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严重的分化。通过研究《醒狮周报》撰稿人的构成、聚集与分化的情况,有助于把握1920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醒狮周报》 国家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社会转型
  • 简介:前言2020-40是中国歌剧的创生和摸索期,40中期-50中期,中国歌剧创作的美学原则和基本风格特征业已成型,这就是以为主流派风格的中国民族歌剧的确立.的出现将中国歌剧创作和歌剧表演艺术,带向了适合自己独特发展方向的一条金光大道.同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艺术经验.

  • 标签: 中国歌剧 表演艺术 风格特征 创作 主流 《白毛女》
  • 简介:电影小说是电影和小说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文学与电影的双重属性,既是电影文学的重要样式,也是小说艺术的全新品类。它滥觞于2020,从早期的电影本事中孕育产生。电影市场竞争激烈营销宣传的需要、电影报刊媒介的兴起、满足电影观众及读者的客观诉求等因素进一步促进了电影小说在20的演化发展。电影小说的出现对早期电影文学形式的进化,促进电影的宣传营销,满足观众、读者的审美需要,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电影小说 电影本事 影戏小说
  • 简介:摘要:壬戌学制的颁布,对中学历史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学历史课程、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壬戌学制时期,历史课程纲要特别强调历史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而非忠孝节义的顺民。受此影响,当时的学者在编写历史教科书时,力求史观革新、语言通俗。但限于实际情况,壬戌学制的改革精神很难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落实。

  • 标签: 壬戌学制 历史课程 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学实践
  • 简介:2050的韩国战后批评可以根据对“传统”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和对待传统的不同态度分为否定论和继承论两大块。不论是对传统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作为战后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民族文学论、新一论、现代主义论等问题的讨论都无法回避传统二字。有鉴于此,本文以历史认识为切入点,对韩国战后批评围绕着传统展开的探讨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历史认识出发,能够发现在围绕着传统展开的讨论中,分歧主要出现在将现代单纯视为接续近代的转型期还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合理性视其为特殊的历史阶段,以及将传统看作一成不变的化石还是与历史相生相长的有机体的问题上。然而,不论各方立场如何,都表现出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希望与追求。

  • 标签: 战后批评 传统 民族文学 现代 历史认识
  • 简介:2080,人们再次开始思考,音乐创作要用什么样的形式在新时期展现,是继续用传统的技法创作出数量更多的音乐作品,还是探索音乐创作的新路。在探索音乐创作现代化时,如何让人们接受现代音乐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以钢琴为例,钢琴音乐创作与中国音乐文化相结合,如何扎根于中国焕发出生机,是思考研究的一个对象。

  • 标签: 20世纪 80年代 钢琴 中西 音乐技法 融合
  • 简介:为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从1952到1956,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组织地开展识字运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大规模的扫除文盲运动。扫盲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纵观这次扫盲实践,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值得借鉴:面向广大群众,把文化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人民大众的文化普及上;寻找突破口,提倡并大力推行识字运动,制定计划有序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多方支持,充分保障,为大规模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做好准备;重视总结经验,讲求工作方法,适时指导扫盲工作。

  • 标签: 扫除文盲 识字教育 “速成识字法” 工作方法 经验启示
  • 简介:毛泽东思想是全世界共同的理论财富。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起始于20二三十年代,2050以来,它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研究课题被广泛开展,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学者,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仅比较有学术价值的专著就有二百多种。对2050以来国外出版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专著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特点,能对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毛泽东思想 国外论著
  • 简介:本文从三方面分析葡萄牙向安哥拉移民这一历史现象。一、葡萄牙推行移民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维护殖民统治的需要,并解决本国经济困难,减轻人口压力;二、殖民地政府通过掠夺非洲人土地、建立垦殖区在安哥拉农村安置移民,但收效甚微。三、白人移民没有带来'文明'与'进步',却强化了单一种植制和强迫劳动制,导致种族歧视的发展,这是移民政策的恶果。

  • 标签: 葡萄牙人 殖民地人民 萨拉查 人口压力 种族关系 单一种植
  • 简介:2060中国盐业进行了以托拉斯为主要形式的管理体制改革,这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尝试,实现了盐业管理级次、盐业行业内部的运行以及大中型盐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改革。这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盐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借鉴和启示意义。

  • 标签: 盐业 经济调整 管理体制改革 托拉斯
  • 简介::解放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改变中国农村经济面貌是毛泽东一生最为关注和耗尽心血的问题。毛泽东领导的2050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出发点在于解放农民,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农业,主要实践活动是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其间有成功和经验,也有挫折与教训,它对于今天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更多还原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 农村经济 变革
  • 简介:2060受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女权主义者为推进妇女解放,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一场"新女权主义运动".与此同时,一些妇女运动的反对势力也迅速积聚,70在"新右翼"领导下形成反女权运动阵营,对妇女运动提出的各种权利要求大肆抨击,坚决抵制,有效遏止其高涨势头.

  • 标签: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运动 自由主义思潮 权利要求 平等权利 妇女解放
  • 简介:2060美国社会动荡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青年运动,其重点集中在学生们的新左派运动、年轻人的反文化运动和越战老兵运动上。这些在当时看来极其荒谬、怪异的行为.在今天看来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是值得理解的。

  • 标签: 新左派运动 反文化运动 越战老兵运动
  • 简介:2040福州地区两次沦陷期间,日军所到之处,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连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弱也无一幸免,其毒辣手段更是骇人听闻。19414月18日。闽江轮船公司的一艘汽油轮船运载着260余名乘客,从福州台江码头开往闽侯县甘蔗乡。船到洪山桥附近的淮安角时,突然飞来一架日本军用轰炸机,向轮船投弹并使用机枪猛烈地向轮船扫射。

  • 标签: 福州地区 40年代 20世纪 日军 沦陷 轮船公司
  • 简介:在近代中国,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而来的进口货物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增强,国人开始鲜明地区分进口货物和本土货物为外货和国货.在反抗外来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发展本国经济的双重要求下,从20起国货运动风起云涌.2030的中国国货公司正是在这样国货运动背景下成立.中国国货公司在当时拥有全新的销售模式,短短数年内就在全国开设了十一家国货公司,帮助当时销路不畅的国货工厂打开了销路,成功的利用了金融业所提供的资金来帮助国货企业的发展,将金融业引入到了国货运动中来.

  • 标签: 国货公司 国货运动 产销模式
  • 简介:新时期以“伤痕文学”打开了思想与文化变革新通道,但美术形式的革新早在伤痕文学之前就已经开始。美术与文学在时代驱动下形成了共同的伤痕记忆,主题内容、创作动机等方面均有较多的一致性。但伤痕美术作品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上,要领先于文学,显示出架上绘画的美术社会功能大于文学,其艺术性形成的历史影响也高于文学。

  • 标签: 伤痕文学 伤痕美术 80年代 社会功能
  • 简介:词汇系统是词汇学和语义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论问题。2050以来,学术界对汉语词汇系统从理论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实践上进行了各种论证与描写。本文对汉语词汇系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清理,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描写汉语词汇系统奠定基础。

  • 标签: 词汇系统 理论证明 描写 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