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CAS)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82例接受CEA手术的CAS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及非糖尿病组(NDM组),术前1周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脑灌注及认知情况;术后6周复查MRI及作认知功能评估,对比评价糖尿病对患者的脑灌注及认知的影响。结果82例患者中,DM组38例,NDM组44例;平均年龄(68.2±10.7)岁。两组患者术前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NDM组术后MoC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22.48±1.52vs20.25±1.39,P〈0.001),而DM组术后MoCA较术前无明显变化(20.40±1.60vs20.25±1.39,P=0.66)。DM组术后灌注参数项目的改善也较NDM组少。结论糖尿病对CAS患者CEA术后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的改善均有负面影响。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认知功能障碍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脑灌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CEA治疗4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均在EEG联合rSO2监测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EG联合rSO2监测CEA中患者脑灌注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颈动脉阻断后,42例患者中EEG及rSO2监测正常24例,EEG监测仅出现异常2例,rSO2监测仅出现异常3例,EEG及rSO2联合监测出现异常13例。EEG和(或)rSO2监测出现异常的18例患者中,17例予升高血压后恢复,1例使用转流管后恢复。单独EEG和单独rSO2监测显示脑灌注异常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45,P=0.000);2种方法联合监测、单独EEG、单独rSO2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2.9%、35.7%、38.1%。出院前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新的脑部缺血灶和临床症状。结论EEG、rSO2监测CEA中脑灌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单一监测的不足,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电图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灌注
  • 简介:摘要观察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探讨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证素调査表”。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程度 ApoE基因多态性 中医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超声(CAU)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提高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5例患者72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或闭塞血管进行CAU与TCCD检查,分析单独CAU、单独TCCD、CAU+TCCD与DSA结果比较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单独CAU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89.6%,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91.7%。单独TCCD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75.0%,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75.0%。CAU联合TCCD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95.8%,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100.0%(p<0.05)。结论CAU与TCCD结合可以提高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准确率。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评估中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筛选60例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A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以DSA为依据判断CTA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诊断准确性上,CTA和DSA无显著差异( P>0.05);以DSA结果为依据,CTA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上检出准确率分别是95.42%、88.00%、94.74%、86.67%、100.00%;光滑斑块、不规则斑块、溃状斑块分别为55例、21例、8例。结论 CTA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效果理想,可了解狭窄程度及斑块形态,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收治的179例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的患者,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观察评估术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只出现了1例血压突然下降、2例脑梗死、5例脑高灌注综合征、2例伤口血肿、3例颅神经损伤,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情况均好转。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尼莫地平对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老年患者82例,年龄65~8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1):对照组(C组)和尼莫地平组(N组)。N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输注尼莫地平7.5 μg·kg-1·h-1至毕,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尼莫地平给药前(T1)、放置转流管前(T2)、放置转流管后10 min(T3)及颈动脉开放后10 min(T4)进行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气分析,并计算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及脑氧摄取率。采用ELISA法测定颈静脉球部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于术前1 d、术后1、3和7 d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中文版)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7 d内认知功能障碍(MoCA评分<26分)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N组术后各时点时MoCA评分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27% vs.17%),T2~4时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升高,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降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改善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认知功能,可能与改善中脑氧代谢及减轻脑损伤有关。

  • 标签: 尼莫地平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头颈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935例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统计标本的有304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颅内血流代偿较差的患者。中行转流管转流的患者为转流管组(98例),中未行转流管转流的患者为对照组(206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对中转流管的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转流管组和对照组的颈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3±0.6)min和(13.6±8.2)min,术后出现颅脑过度灌注发生率分别为1.02%(1/98)和7.28%(15/206),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颅内血管代偿较差的患者,CEA中转流管的熟练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CPD)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需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患者8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颈动脉支架成形,试验组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比较两组患者CAS术后血管狭窄程度、NFA评分、Barthel指数、脑缺血以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管狭窄程度(19.96±3.22)%,NFA评分(14.09±3.25)分,Barthel指数(47.56±3.11)分,脑缺血发生率2.38%,脑卒中发生率0,对照组分别为(22.27±3.41)%、(17.89±5.42)分、(33.37±2.49)分、26.19%、1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D保护下进行CAS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提高,患者复发情况较少,临床疗效安全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老年 脑保护装置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重度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CEA)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联合心脏外科同期行CEA+CABG的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例。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患者的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新发脑干梗死1例(3.3%),因手术牵拉喉返神经引起声嘶1例(3.3%),MRI显示3例(10.0%)有新发梗死灶(均为无症状者,术后1~3个月梗死灶消失)。术后1~3个月头颈部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均行检查者21例,均未见颈动脉狭窄和冠状动脉桥血管狭窄、闭塞。3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4.7(6.0~67.2)个月,1例(3.3%)因肺部感染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术后6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9例存活者中,术后随访满1年者26例,其中25例行影像学随访,无一例发生再狭窄;满2年者22例,其中1例术前为支架内重度狭窄者,手术剥离了斑块和支架,术后18个月复查发现无症状再狭窄,再次行支架置入,术后2年复查未见明显狭窄;满5年者1例。至随访末期均未出现新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部分患者心功能改善,末次随访时心功能分级Ⅰ级者9例,Ⅱ级者19例,因呼吸功能衰竭及脑干梗死无法评价者2例。结论同期行CEA+CABG手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安全、有效。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颈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 同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9.7~2020.6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患者为例。患者全部使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颈动脉超声对重度以上、中度、轻度及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检查,再应用颈动脉造影颈动脉重度以上狭窄患者进行二次检查;重度以上患者单独行冠状动脉搭桥,从而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超声显示重度以上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无颈动脉狭窄各8例、13例、25例、15例。颈动脉造影结果显示6例患者为重度以上狭窄。重度以上狭窄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余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搭桥之前,采用超声诊断技术检查,并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按照检查结果,为颈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介入与手术治疗,可帮助患者将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超声检测 颈动脉狭窄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基本原则、具体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病人的康复率。

  • 标签: 围手术期 颈动脉狭窄 内支架置入成形术
  • 简介:颈动脉支架成形(CAS)已成为颈动脉狭窄重要的治疗方法,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围手术期风险。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很多,本文对包括患者状况、病变解剖特征、者经验以及器具的选择等因素对CAS的安全性和疗效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危险因素 卒中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内动脉剥脱的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颈内动脉剥脱患者(2016年1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各40例,对比2组患者血压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颈内动脉剥脱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剥脱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为(97.50%),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结论对颈内动脉剥脱患者采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且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颈内动脉剥脱术 围手术期 血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高危群体筛查使用颈动脉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给临床防治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的160例接受颈动脉超声诊断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成两组,有42例患者年龄不超过60岁,有118例患者超过60岁,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要比不超过60岁患者要高,两组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高发群体是超过60岁的群体以及患有下肢动脉疾病、冠心病的群体。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部位及程度,可检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和脑卒中高危人群,为脑卒中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2月-2023年02月间1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予以常规CT检查(对照组)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轻度、中重度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价值更高,准确性高,斑块检出率高,可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