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htrA、clpP基因缺失对变异链球耐酸性的影响。方法变异链球标准株及htrA缺陷株、clpP缺陷株培养至对数中期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进行5h预酸化处理(pH=5.5),一组作为对照组在普通乳酪消化胨酵母(TPY)培养液中处理5h,然后将两组菌株在致死性酸环境(pH=3.0)处理3h,每隔1h取菌液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活菌数,计算得到生存率,统计学分析。结果3h内,未经预酸化处理三种菌株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酸化处理后,与标准株相比htrA缺陷株和clpP缺陷株生存率都有下降(P〈0.05),两种缺陷株相比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酸化处理的标准株和htrA缺陷株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未经预酸化处理(P〈0.05),预酸化处理对生存率的影响大于两种基因分别缺失(P〈0.05)。结论与变异链球标准株相比,htrA缺陷株和clpP缺陷株耐酸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htrA基因 clpP基因 耐酸性
  • 简介:目的:了解肺炎链球(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临床分离株红霉素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及和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对住院儿童分离到的43株肺炎链球进行红霉素药敏试验,并用PCR法检测与红霉素耐药相关的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B)、主动外排转运基因(mefA)。结果:43株肺炎链球红霉素药敏试验40株耐药(占93%),3株敏感。红霉素ermB基因总检出率为76.7%(33/43),mefA基因总检出率为23.3%(10/43)。3株红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均未检出ermB基因和mefA基因;40株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ermB基因和mefA基因的PCR检出率分别为82.5%(33/40)和25%(10/40)。共有35株肺炎链球检出ermB基因或/和mefA基因,其中单独携带ermB基因的耐药表型为25株(占71.4%);单独携带mefA基因的耐药表型2株(占5.7%);同时携带ermB基因和mefA基因的耐药表型8株(占22.9)%。结论:ermB基因和mefA基因同时表达或单独表达均可导致红霉素耐药,ermB基因表达是儿童肺炎链球对红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mefA基因表达是造成对红霉素耐药的次要原因。红霉素已不是治疗肺炎链球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基因ermB 基因mefA 红霉素 耐药
  • 简介:摘要对山东省人感染猪链球菌株开展基因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为制定合理、精准的猪链球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分离的猪链球菌株开展分子分型、基因组系统进化树、毒力基因型别、耐药谱、耐药基因及其传播元件等方面的分析,并通过比较菌株刺激宿主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评价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显示,血清2型、ST1型是山东患者来源猪链球的优势型别,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山东菌株主要由5个分枝组成。山东菌株均属高致病型菌株,但细胞因子试验表明分枝2的菌株致病力显著强于其他山东菌株。除分枝3的SD2与SD4菌株外,其余山东菌株均携带不同种类的耐药基因及其传播元件。综上,山东猪链球的来源及进化途径存在多样性的特征,且致病能力有显著差异,需要在基因组水平开展菌株监测的工作。

  • 标签: 猪链球菌 脑膜炎 基因组系统进化树 高致病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链球感染致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防治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例肺炎链球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对比分析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颅脑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10例,预后不良组11例,死亡5例;预后不良组年龄<2岁10例,预后良好组2例;预后不良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6.9±18.9)d]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8.0±5.68)d];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蛋白定量[(4.14±2.89)g/L]、乳酸脱氢酶水平[458(235,1247)U/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2.09±1.47)g/L、99(59.75,221.2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回归分析发现患儿发病年龄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89,P=0.018)。结论肺炎链球脑膜炎患儿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年龄每小1个月,本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10%;发热持续时间越长、脑脊液蛋白定量高、乳酸脱氢酶水平高提示预后越差。

  • 标签: 脑膜炎,细菌性 链球菌,肺炎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链球感染致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防治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例肺炎链球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对比分析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颅脑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10例,预后不良组11例,死亡5例;预后不良组年龄<2岁10例,预后良好组2例;预后不良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6.9±18.9)d]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8.0±5.68)d];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蛋白定量[(4.14±2.89)g/L]、乳酸脱氢酶水平[458(235,1247)U/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2.09±1.47)g/L、99(59.75,221.2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回归分析发现患儿发病年龄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89,P=0.018)。结论肺炎链球脑膜炎患儿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年龄每小1个月,本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10%;发热持续时间越长、脑脊液蛋白定量高、乳酸脱氢酶水平高提示预后越差。

  • 标签: 脑膜炎,细菌性 链球菌,肺炎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A族链球(GAS)是造成全球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原之一。细菌分型是研究病原微生物流行特征最常用的手段,emm分型是研究GAS常用的分型方法。近些年新提出的emm簇分组系统是基于M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与宿主血清蛋白结合能力进行分型,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菌株选择及疫苗开发等,但在国内目前尚未被应用。emm分型是基于emm基因的一个小的可变区域,而emm簇分组系统根据emm基因的几乎完整序列定义GAS类型,且emm簇分组系统可直接由emm分型比对获得,简单易行。因此,emm簇分组系统可提供有关GAS不同emm型中M蛋白的功能和结构特性的更多信息,现就emm簇分组系统的方法、原理及目前在GAS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以便于在国内推广应用。

  • 标签: A族链球菌 emm簇分型 emm分组 M蛋白
  • 简介:摘要A族链球(GAS)是一种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病原体,每年在全球感染1 810万人,导致50万人死亡。GAS常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破损的皮肤等传播。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是感染GAS的高危人群,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地区是GAS传播的高发区域。预防和控制措施应关注改善生活条件及个人手卫生。在高风险环境中应强调遵守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现总结GAS感染的传染病学要点及防控策略,旨在为GAS的防控提供依据。

  • 标签: A族链球菌 传染病 预防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例老年白内障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原体及耐药性。方法选择白内障术后感染患者2例,取其前房内脓性分泌物,采用培养检测与药敏实验。病原体鉴定采用手工试验法,药敏试验用K-B琼脂扩散法联合E-test法。药物选择和结果的评价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结果2例患者均培养出肺炎链球。结论2例患者的术后感染均由肺炎链球引起。

  • 标签: 老年 白内障 感染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肺炎链球作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人体多个部位,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致死率较高(在细菌性脑膜炎中)。方法对我院185株肺炎链球标本用生物-梅里埃API反应板进行生化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肺炎链球分布广耐药率升高。结论肺炎链球由于特殊结构产生厚荚膜,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且呈上升趋势。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厚荚膜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例咽峡炎链球致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该例剖宫产术后咽峡炎链球感染的产妇同时实施药物抗感染和手术治疗,并观察该例产妇治疗后的结果。结果该例产妇进行药物抗感染和手术治疗后,产妇的腹部切口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明显好转,咽峡炎链球感染情况有所改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咽峡炎链球感染,需及时进行相应药物抗感染和手术治疗,才可使产妇腹部切口和子宫切口感染情况得以改善,促使切口愈合。

  • 标签: 咽峡炎链球菌 剖宫产手术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猪链球病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人感染猪链球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22篇有关人感染猪链球病文献结合本院诊治的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人感染猪链球病临床资料。结果42例人感染猪链球病中,男性3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9.51,年龄27~87岁,92.9%为猪链球II型,81.0%存在流行病学史。临床类型以普通型(28.6%)和脑膜炎型(50.0%)多见,28.6%引起听力障碍。绝大多数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增高,脑脊液为化脓性脑膜炎性改变,其对青霉素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糖肽类、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结论人感染猪链球病易引起脑膜炎和听力障碍,对可疑者应尽早行病原学检测及联合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降低其死亡率及致残率。

  • 标签: 猪链球菌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B族链球(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母亲存在泌尿生殖道、胃肠道GBS定植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约50%存在GBS定植的产妇在胎膜破裂后或分娩过程中将GBS垂直传播给新生儿。如产时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GBS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早发型GBS疾病发生率可达1%~2%。美国妇产科学会建议孕妇在妊娠36~37周进行GBS筛查,筛查阳性者应在分娩前≥4 h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胎膜完整且产程没有发动的剖宫产分娩者无需预防)。如有必要终止妊娠,不能单纯为在分娩前用满4 h抗生素而延迟分娩。

  • 标签: 婴儿,新生 链球菌,无乳 预防 青霉素类
  • 简介:摘要根据微生物药敏反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目标对溶血性链球进行微生物鉴定,对其抗药性进行实验评估,深刻掌握溶血性链球的生物药敏机理和感染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病料分离、PCR鉴定、镜检、药敏试验、攻毒试验与微生物化学试验等。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阿莫西林与磷霉素等对该菌的抑制效果很明显,为溶血性链球的深层研究提供基层研究参考。

  • 标签: 微生物 药物敏感性 溶血性链球菌
  • 简介:摘要肺炎链球感染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同样也可以引起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如肺炎链球相关的溶血尿毒综合征、肺炎链球感染致肾病综合征并自发性腹膜炎,及婴幼儿在先天性泌尿道畸形的基础上并反复的肺炎链球感染。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儿童 肺炎链球菌 溶血尿毒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自发性腹膜炎 尿路感染 泌尿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B群链球的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所有菌株经CAMP试验阳性,并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链球玻片法分群试剂盒做确证试验。药敏试验平皿为5%羊血的Mueller-Hinton琼脂,0.5号麦氏比浊管比浊,涂菌后在35℃、5%的CO2孵箱中孵育20~24小时读取结果。结果在166株B群链球中,对青霉素敏感性为46.99%,中介度为39.16%,根据NCCLS认为一些B群链球对青霉素可以给予中介结果,而其余中介者列入耐药范畴。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红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敏感性分别为81.93%、77.11%、43.98%、100%和54.82%。结论B群链球是第二个最重要的β溶血链球血清群,严重威胁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B群链球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少有报道,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 标签: B群链球菌 感染 耐药性 NCCLS
  • 简介: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近日强调,猪链球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就一定能打赢防控猪链球病攻坚战。

  • 标签: 猪链球菌病 杜青林 农业部 部长 可控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妇在产前患有B族溶血性链球带菌现象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产检的120名孕妇,于孕17~19周后在阴道下段及肛周取样,种植于改良爱德华培养基中,再进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地培养,最后实施PCR检测方法。其中有60例为GBS阴性者为对照组,剩余60例GBS阳性者为观察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随访观察新生儿感染,胎膜早破和早产等情况。结果①对照组GBS阴性孕妇阴道炎发生率为56.66%,而阳性阴道炎的发生率为33.33%,两组经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GBS的带菌率为6.3。结论GBS带菌增加了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率和宫内感染等情况,所以妊娠中晚期孕妇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好的影响。

  • 标签: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母婴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惠州城区孕晚期妇女B群链球(groupBstreptococcus,GBS)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将426例孕35~42周妇女按是否感染B群链球分为观察组(GBS阳性)和对照组(GBS阴性),统计分析B群链球感染与孕妇的基础状态、伴随疾病的相关性。结果GBS(+)、GBS(—)两组受检者的体重指数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感染与孕妇的体重相关。对体重指数超标的孕妇,应预防性监测其GBS感染状况,以确保母儿健康。

  • 标签: B群链球菌 GBS 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