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妇女B群链球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孕晚期妇女B群链球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欧阳惠君1,2廖奔兵2靖吉芳2林保安3黄雪霞

1.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41;2.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惠州516025;3.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惠州516025

摘要:目的分析惠州城区孕晚期妇女B群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将426例孕35~42周妇女按是否感染B群链球菌分为观察组(GBS阳性)和对照组(GBS阴性),统计分析B群链球菌感染与孕妇的基础状态、伴随疾病的相关性。结果GBS(+)、GBS(—)两组受检者的体重指数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感染与孕妇的体重相关。对体重指数超标的孕妇,应预防性监测其GBS感染状况,以确保母儿健康。

关键词:B群链球菌;GBS;危险因素;体重指数;

B群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亦称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它主要寄居于女性阴道和直肠,围产期妇女分娩时,定植的GBS可经产道感染新生儿,引起新生儿肺炎[1-3]、脑膜炎、败血症等,死亡率高达15%[4]!孕产妇感染GBS后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绒毛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等。

B群链球菌感染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426例孕中晚期妇女的GBS感染及分娩状况进行监测,探讨B群链球菌的易感因素。现将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常规产检、正常分娩且病历资料完善的孕35~42周妇女为研究对象。

1.2仪器和试剂

苏净安泰(AIRTECH)生物安全柜、上海力申HF240二氧化碳培养箱、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仪、江门凯林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卫生部临检中心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523)。

1.3方法

受检孕妇取膀胱截石[5]位,常规消毒外阴,擦去多余分泌物,将无菌棉拭子插入阴道,从阴道粘膜下1/3[6]处旋转360度采集分泌物送检。将拭子分四区划线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置5%CO2培养箱,35℃培养18小时~24小时后观察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和溶血现象。挑取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并生化鉴定。选择触酶阴性、CAMP试验阳菌株用VITEK2-compact上机鉴定。

其中,213例经传统培养法鉴定为GBS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从GBS培养鉴定结果为阴性的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取213例GBS阴性者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年龄、孕产次、基础条件、伴随疾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查阅426例研究对象的电子、纸质病案资料,记录相关数据。采用SPSS/PASWStatistic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GBS感染与产妇基础状态的相关性

将记录的数据导入excel表中,得到观察组(GBS阳性)和对照组(GBS阴性)产妇的分组、年龄、体重、孕次、产次信息如表1。

a.校正后卡方值。

b.校正后P值。

可以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孕产妇,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子宫体瘤、子宫平滑肌瘤、贫血的发生均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kg/m2)是流行病学中用来调研考查和人群防治常中用来衡量整体肥胖的指标。我国现有的、由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建议的诊断超重、肥胖的BMI界限如下:BMI<18.5为体重过低,BMI界于18.5~23.9之间为体重正常,BMI24.0~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

本研究显示,GBS(+)组与GBS(-)组受检孕妇的体重指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5)。提示GBS感染可能与受检孕妇的肥胖程度有关。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对“体重指数”这一变量再进行分组研究,探讨不同体重指数与GBS感染的相关性,以期找到B群链球菌的易感体重人群。

其他如“年龄”、“孕次”、“产次”在两组间并无差异。与朱燕飞的报道不一致——朱燕飞等人对妊娠后期妇女B群链球菌感染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孕次的研究对象,其GBS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P<0.05)。

参考文献:

[1]HirotsuguBanno,KoujiKimura,YosukeTanaka,etal.CharacterizationofMultidrug-ResistantGroupBStreptococciwithReducedPenicillinSusceptibilityFormingSmallNon-Beta-HemolyticColoniesonSheepBloodAgarPlates[J].JClinMicrobiol.:2169–217.

[2]郭主声,刘仿.围产期B群链球菌感染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3,24(9):1336-1339.

[3]姚冬梅.孕妇感染B群链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其新生儿感染情况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9):2879-2880.

[4]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杨坤祥,王芬芳,钟泽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B群链球菌与胎膜早破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O):1387-1388.

[6]徐永萍.B族链球菌感染对母儿的影响[EB/OL].(2013-12-09)[2017-12-08].https://wenku.baidu.com/view/1b5d2b7ff7ec4afe04a1dfc8.html.

[7]朱燕飞,王银雪,施美华,等.妊娠晚期孕妇B群溶血性链球菌携带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17,29(3):30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