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济南近代化历程始自1904年的自开商埠.商埠的设立主要是用来作为济南发展商业和工业的中心,实际是设立推动济南乃至整个山东经济发展的经济开发区,使济南由原来的政治中心城市逐步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商贸中心城市.济南自开商埠初始即实行权操自我、统筹安排的政策,并使老城区与商埠区相辅相成,既保持了城市原有特色,又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济南在近代化发展道路上所体现出的独特个性,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

  • 标签: 自开商埠 经济近代化 商贸中心城市
  • 简介:李鸿章在上海创设了江南制造局等一系列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近代化大工业在上海的异军突起。这种开中国风气之先的做法,不仅挽回了国家利权,同时也刺激了上海富商投资新兴近代企业的兴趣。特别是招商局和织布局发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之先声,是上海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经济领域中,迅速缩短与国际先进工业技术之间差距的开端,引领了上海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李鸿章创办电报总局和铁路公司,将上海的水陆交通、电讯事业推进到一个新时期后,上海的城市经济最早跨人了大工业时代。李鸿章筚路蓝缕的卓越贡献,为后来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夯下了坚实基础。

  • 标签: 李鸿章 上海 机器制造 近代通讯 城市经济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云南历史,构想裒辑编制专题索引,钩沉拾遗有关云南近代经济资源的文献,并按矿产、农、林、牧、烟草、茶、糖、土特产、生态资源部次,著录文章的篇名、著译者、出版单位、所载报刊及刊载时间卷期等,并以“叙录体”揭示报导内涵,便于决策者、规划者及企业单位“览录知旨,观目洞悉”,籍此“二次文献”能谙熟历史、掌握信息,充分发挥图书馆参考咨询职能作用。参考文献3。

  • 标签: 经济资源专题文献索引 云南
  • 简介:19世纪中后期,澳门经历了自开埠以来最重要的一次经济转型期,传统的转口贸易优势逐渐被以鸦片走私贸易、苦力贸易和赌博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所取代。以大批内地华人迁入为主要特征的人口结构变迁进一步优化了澳门社会的人口抚养比、男女性别比、族群结构以及职业社会分工,形成一个独特的、持续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华人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增加,对贸易方式、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此次经济转型的实现。随着转型期华人商业阶层的形成,澳门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初步完成了由传统渔农社会向现代商业社会的过渡。在此期间,华人之于澳门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并逐渐成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作为此次转型的阶段成果,其制度特征与主导产业得以延续至今,对当今澳门经济社会乃至中国内地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人口结构 经济转型 城市发展 澳门 19世纪
  • 简介: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在近代经济领域亦然——新旧经济成分并存、新的经济因素兴衰更替、经济结构处于渐变当中。学生对该问题易产生困惑和混淆,为此我们通过下面一道题目可以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掌握近代中国五种主要经济成分的发展演变。

  • 标签: 近代中国 经济成分 资本主义经济 洋务运动 外国资本主义 封建自然经济
  • 简介:江西近代农业经济转型极不顺利,近代化的进程十分缓慢.它既落后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沿海邻省,也落后于湖南、安徽、湖北等内陆邻省.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江西近代农业经济转型遭到了一系列因素的阻碍,从而导致其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不充分.这些阻碍因素,有些是江西特有的,正是这种因素造成了江西农业经济顺利实现近代化的特殊困难;而有些则是江西和其他省份都具有的,这些普遍具有的阻碍近代化的因素同江西近代的特殊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江西经济近代化的反作用力.正是这种反作用力严重阻碍了江西农业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 标签: 近代江西 经济转型 制约因素
  • 简介:【摘要】近代初期英国国债政策的建立与稳定,并没有对英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的“挤出效应”,而是通过为社会闲余资本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货币供给,对英国竞争实力的增强做出了贡献,并在此过程中逐渐使伦敦成为国际资本中心,因而对英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 标签: 初期英国 国债政策 政策经济发展
  • 简介:19世纪60年代,面临着欧美列强的外来压力,中日两国差不多同时迈开经济近代化步伐,结果一败一成,巨大反差!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日本经济近代化政策--殖产兴业政策适时实现由兴办官营和半官半民企业为中心推行向大力扶植民间资本为中心推行的转变,而洋务派顽固坚持官办政策,严重阻碍民间资本发展.两国出现这种政策分歧的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深受武士道影响的明治政府领导集团具有强烈的无条件效忠天皇的武士道式忠诚品质,而类似品质恰恰是19世纪包括洋务派在内的中国精英阶层所缺乏的.

  • 标签: 殖产兴业 洋务运动 政策转变 武士道式忠诚
  • 简介:开埠初期对于龙州所谓的“上通越北”与“下达珠江”的理想化的地理认知,没有反映出地处桂西山区的龙州交通不便和运力不足的现实。以经济地理为视角,分析区域内不同口岸之间的竞争,可以辨清近代龙州开埠贸易的初衷和后期的必然走势。

  • 标签: 地理认识 口岸竞争 龙州 开埠贸易
  • 简介:近代武汉因水陆交通之便和工商业之繁华,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27~1949年,大量周边农村移民涌入武汉,他们或因金钱诱惑到武汉寻求黄金梦,或因天灾人祸、家乡凋敝而背井离乡,蛰居在武汉城市社会生活的底层。家乡是他们割不断的牵连,年节时分忆念祖先,财富和婚姻指向也是家乡。城乡双重边缘化给他们带来了身份认同的困惑,从最初因"乡巴佬"身份产生自卑,到后来渐生城里人的优越感。"东方芝加哥"中这群下里巴人,销蚀了近代武汉都市社会的浮华与高贵,最后归于平淡与庸常。

  • 标签: 近代武汉 农村移民 底层生活 城乡关系
  • 简介:经济学与生活张红梅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始终都围绕“经济”这一课题而展现出多彩纷呈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每一件事都要从经济利益角度去权衡。是升学还是就业?是脱产学习还是不脱产学习?是出国发展还是在国内发展?是支援边疆还是安居乐业?每一件事都...

  • 标签: 经济学 脱产学习 非正式渠道 第三条路 三条渠道 生活中
  • 简介:经济不仅仅是“经世济民”的国家大事,它与生活紧密联系。经济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并非只关乎钱财与利益,与生活接洽良好的经济安排,能够让生活更和谐、更稳定。与此同时,经济并非完美的存在,它需要人类共同努力去完善。生活经济的土壤,经济能够让生活更加美好。

  • 标签: 经济 生活 经济发展 生活美好
  • 简介:<正>云南大学董孟雄教授所著《云南近代地方经济史研究》一书,以翔实的史料、深刻的分析论述,对云南经济发展进行了历史的寻踪,这是国内研究西南边疆地区经济发展难得的一部地方史著作.《云南近代地方经济史研究》是一部论文集.该论文集对近代云南经济史上的重要问题,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云南的萌芽和发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世界潮流对云南地方经济的影响,滇系军阀和地方势力统治下云南经济的发展特点,近代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华侨资本在云南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等,作了纵向的或横截面的分析论述.这些分析论述史论结合、纵横捭阖,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云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于认识当代云南经济的发展,对于云南经济发展对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该书要点作一简介,并不揣浅陋试加评价.1、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云南的萌芽与发展.近代以降,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和帝国主义的入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在云南地区萌芽.作者以近代云南已初具规模的滇铜采冶业为对象,在开篇专题中研究了“炉、槽、炭、马”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特点,得出了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结论:“炉、槽、炭、马”是一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由于这种生产方式受到帝国主义入侵、?

  • 标签: 云南经济发展 经济史研究 云南民族 近代云南 华侨资本 云南地区
  • 简介:【摘要】高质量发展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 以人民为中心 以改革为根本动力 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根基 高质量发展鲜明时代特征 坚持新发展理念 建立新发展格局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

  • 标签: 高质量发展
  • 简介:<正>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发生过两次白银风潮。第一次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第二次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后者是美国白银政策所引起,并直接导致中国银本位制的崩溃。探讨美国实行白银政策的根本原因,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多重影响,是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一美国白银政策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美国在白银问题上采行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包括1933年12月的《银购入法》,1934年6月的《白银法案》,以

  • 标签: 中国经济 世界经济危机 中国银行 根本原因 通货膨胀 白银政策
  • 简介:一、引言贸易中介性行业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作为城镇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近年来,城市商业史的研究己成为经济史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大批学术成果,这些成果着重对唐宋以来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作了相当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民族经济融合 西城镇 经纪业 近代 商品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变迁
  • 简介: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史研究即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只是其关注点主要围绕乡村社会与文化等层面,在经济方面的探讨略嫌不足。建国以后,学术界在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中,也主要是重点考察土地占有关系和农民生活贫困化等问题,研究视野仍较为狭窄。90年代以降,由于社会史研究的兴盛和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越来越引人瞩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史学界更以极大的学术热情与强烈的现实关怀充分发挥史学的参与功能,投入到对“三农”问题源头的探讨之中,分析历史,吸取其中蕴含的智慧,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发展。

  • 标签: 经济史研究 乡村社会 中国近代 “三农”问题 期待 二三十年代
  • 简介: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要代表是指冯桂芬(1809——1874)、容闳(1828——1912)、薛福成(1838——1894)、马建忠(1845——1900)陈虬(1851——1903)、陈炽(?——1899)、何启(1858——1914)、郑观应(1842——1922)等.这些人有的曾属于洋务派官僚,有的受过欧美资产阶级高等教育,有的是由地方官僚转化的商人.他们都受到西方资本主少思想的影响,要求学习西方的富强之术,改革中国的封建弊政,以有效地抵抗资本主义的侵略.他们在经济上都程度不同的提出发展民族资本的方案,认识到必须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保护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中国才会走上富强之路.

  • 标签: 近代早期 郑观应 桂芬 容闳 外国侵略者 陈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