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床旁快速血糖的漏测率,以便及时调整用药,预防并发症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人满意度,密切医护关系。方法2014年4月成立品管活动小组,按品管圈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设立目标、找出相关因素、对策拟定并组织实施、效果确认等十大步骤进行。结果实施半年后住院患者床旁快速血糖的漏测率由24.29%降至7.13%,住院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由95%提高至98.5%,平均住院日由2013年的11.3天缩短至2014年的9.5天,医护关系变得更融洽。结论品质圈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床旁快速血糖漏测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更加密切了医护、护患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床旁快速血糖 漏测率 质量管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连云港市城乡居民血糖、血脂水平情况,以便于进行适当的健康指导。方法随机抽取1045名19~80岁农村及城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空腹血清葡萄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并按性别、城乡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城市和农村间HDL-C、GLU、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HDL-C、GLU、均为城市组高于农村组;性别差异比较,HDL-C、TG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HDL-C女性组高于男性组,TG为男性组高于女性组。结论连云港市城乡间及性别间血糖血脂水平部分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为减少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应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活动,定期检查血糖血脂水平情况。

  • 标签: 连云港市 城乡居民 血糖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床边血糖检测中动脉和末梢部位采血的准确性对比,并总结两者操作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01-2014.12来我院ICU住院治疗的18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操作护理步骤,按动脉血糖值<6mmol/L、6-8mmol/L、>8mmol/L分为三组,并将动脉血糖值和末梢血糖值统计绘制成表,比较各组患者的两种数据的统计学差异性。结果低血糖组(<6mmol/L)和高血糖组(>8mmol/L)中动脉血糖和末梢血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血糖组(6-8mmol/L)动脉血糖和末梢血糖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脉血糖6-8mmol/L范围时,末梢血糖能较好地反应患者的机体血糖变化,而在此范围外动脉血糖的患者中末梢血糖易受诸多因素影响,单用末梢血糖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同时规范地检测护理操作也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一大因素。

  • 标签: 重症患者 动脉血糖 末梢血糖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bAlC、FPG及2h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HbAlC、FPG及2hPG水平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bAlC、FPG及2h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积极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控制 中医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糖尿病的治疗患者共计110例,分别通过尿液分析仪和葡萄糖氧化酶方法对患者的尿糖和血糖进行检测,同时,为了探究血糖和尿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就需要观察不同时间段的患者血糖和尿糖水平,可以选择患者空腹时,用餐后2~3h。结果经过检测患者空腹与用餐后2~3h的血糖和尿糖发现,血糖测定值和尿糖测定值不成负相关性。110例糖尿病患者餐后2~3h血糖以及尿糖的检测结果,其中尿糖为阴性的患者有9例,占总例数的8.18%,其中餐后2~3h血糖正常的有2例患者,占尿糖阴性的22.22%,餐后2~3h血糖正常的患者有6例,占总例数的5.45%,有77例患者的血糖明显增高,占总例数的70%。结论在糖尿病的诊断过程当中,不光要对患者进行尿糖检测,还需要同步进行血糖检测,否则就不能确保糖尿病的准确性。

  • 标签: 血糖检验 糖尿检验 糖尿病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并探究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整理我院眼科收治因糖尿病眼病而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86例,整理患者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导致患者产生低血糖症状的原因主要包括擅用饥饿疗法、饮食不规律、停用激素类药物后没有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眼部手术导致食欲下降、医生对低血糖的认识不足等。结论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法,降低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概率。

  • 标签: 糖尿病眼病 低血糖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滋泉口服液干预空腹血糖受损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IFG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单盲的的方法分组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基础干预按个体情况安排饮食及运动方案,宣传饮食及运动的意义。治疗组在上述方案应用的同时,取滋泉口服液加用,每天2次,每次20ml,随访6月,一疗程为3个月,行2个疗程观察,对血糖水平、血清甘油三酯等指标监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测定两组间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甘油三酯等指标,并做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6个月,对照组FPG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O.05),治疗前后TC,TG,2hPG及UA相比没有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PG、TC、及T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1),治疗前后2hPG及UA相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FPG、2hPGTC及TG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滋泉口服液能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血脂水平,可有效干预IFG。

  • 标签: 滋泉口服液 空腹血糖受损 血脂异常 中医药疗法 消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tanford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女性患者高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Stanford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伴高血糖女性患者195例,根据血糖峰值分为小于240mg/dl组(n=75)和大于240mg/dl组(n=120)。对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应激反应、体重指数及糖尿病是Stanford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女性患者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严重应激反应、体重指数及糖尿病是Stanford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高血糖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糖 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血糖水平及外周血细胞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慢血流病例108例,其中45例为绝经后女性患者。把冠脉血流仅为TIMI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将患者分为慢血流组(n=25)和对照组(n=20)。分别测定两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细胞水平。结果绝经后女性SCF组与对照组相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F组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1.11±0.30mmol/L比1.21±0.29mmol/L,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F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5.85±0.45比5.40±0.5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细胞百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女性SCF组的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0.45±0.06比0.40±0.08,P=0.01)、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6.9±1.5×109/L比6.0±1.4×109/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表明白细胞(OR1.910,95%CI1.223~2.949,P=0.004)可能是发生SCF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与绝经后女性患者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有关,白细胞增高可能是促进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慢血流 高密度脂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应用Ezscan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探讨低血糖的发作对泌汗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50名反复低血糖发作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明确低血糖的原因,通过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生活方式的改善,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药物剂量的调整,血糖的自我监测,个体化的自我管理,合理调节血糖目标,避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观察治疗1.5年,对患者的泌汗神经功能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低血糖的现患率得到明显的控制,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应用Ezscan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对泌汗运动神经功能的监测,包括手足的电导率,心血管及肾功能发病风险有明显的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可明显降低低血糖的发作,改善患者的泌汗神经功能,提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 标签: 健康管理 泌汗功能 低血糖 Ezscan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 血糖的自我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检测仪器对患者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酶检测,就临床应用价值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选取40例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依据美国临床最新实验室委员会的标准,每日抽取患者的即时血清,根据不同检测仪器就患者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酶进行平行测定。以美国临床实验修改正案CLIA,88所建议的标准作为本次研究的标准,对比分析不同检测仪器测定下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酶结果误差情况来判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存在差异。结果本次实验患者在经两种检测仪器所检测结果后发现具有可比性与相关性,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在两种检测仪器测定下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患者诊断提供依据并且节省因病情不确定而浪费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仪器检测 应用效果 质量管理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嘉峪关铁路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糖血脂的状况。方法对来医院体检的1200名铁路职工家属的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血糖、胆固醇的平均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在5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超过50岁反而有所下降;男性的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平均水平都高于女性,其中男性和女性的甘油三酯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和胆固醇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糖、血脂检测异常人群应定期检查血糖和血脂水平,做到合理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参加锻炼,保持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可有效预防高血糖、高血脂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6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进行检验,并对比。结果经检验后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浓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明显小于观察组,两组经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肝功能,有助于患者的病情诊断,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 标签: 非乙醇性脂肪肝 血糖 血脂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三组,分别比较每组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的相关系数.结果A组中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血糖相关性好,B组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相关性一致,C组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有相关性好.结论联合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具有临床价值.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Therelationshipbetweenglycosylatedhemoglobin1candbloodglucoseintype2diabeticpatients??LiaoQiu-hong,ChenShi-qing,Duxue-wenEndocrinolGogyShunyiDistrictHospital,101300,Beijing)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glycosylatedhemoglobin1c(HbA1c)andfastingbloodglucose,two-hourplasmaglucose,toprovidethebasisforclinicaltreatment??MethodsaccordingtoHbA1clevelsweredividedintothreegroups,eachgroupwerecomparedwiththecorrelationbetweenHbA1candfastingplasmaglucoseortwo-hourplasmaglucose??ResultsAgroupGlycosylatedhemoglobin1candpostprandialbloodglucoseweresignificantlycorrelated??groupBThecorrelationofglycosylatedhemoglobin1candpostprandialbloodglucoseandfastingbloodglucosewerethesame??groupCGlycosylatedhemoglobinandfastingbloodglucoseweresignificantlycorrelated??ConclusionCombinedmeasurementofHbA1c,fastingglucose,postprandialbloodglucosehasclinicalKevyaluweo??rdsglycosylatedhemoglobin1c(HbA1c);fastingbloodglucose;two-hourplasmaglucose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01-02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81-01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护理措施,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较好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促进其健康恢复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糖水平,40例血糖≤7.00mmol/L为A组,40例血糖>7.00mmol/L为B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B组为72.50%,A组临床疗效显著较B组高(P<0.05);A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利于远期预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不良预后发生。高血糖水平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冠心病 血糖水平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