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监测意义。方法选取了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ALL治疗的160例患者,将80例低危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80例中、高危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种剂量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药浓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会增加患者的血药浓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在治疗中需要增加患者的解毒次数。

  • 标签: 甲氨蝶呤 ALL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建立快速测定人血浆利奈唑胺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于重症感染者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方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流速为1.1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内标为氯霉素。用该方法检测6例重症感染者静脉滴注600mg利奈唑胺注射液后的血浆药物浓度,测得结果与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为临床应用利奈唑胺提供指导。结果利奈唑胺在0.25~20mg·L-1内线性良好(r=0.9992),最低定量限为250μg·L-1。所测6例危重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利奈唑胺谷浓度小于最低抑菌浓度(2mg·L-1)的情况。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临床利奈唑胺血药浓度的检测,并能为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利奈唑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重症感染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的对比剂进行双下肢动脉CTA,对比两者之间的图像质量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选择90位患者,30位为一组,分为A,B,C两组,A组采用12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50mgI/mL),B组采用8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C组采用7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其他扫描参数相同,测量和计算图像中股动脉CT值,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碘摄入量等参数。下肢动脉血栓,动脉中血流速度高导致凝血过程被激活,在局部也不能积蓄足够的凝血酶,只有在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时才会使血小板黏附、聚集,造成管腔狭窄,使得局部积蓄有效浓度的凝血酶,最初的症状主要为下肢疼痛,从膝部传到足部,导致皮肤紫黑,动脉搏动微弱或者消失,皮温发凉,严重者可能失去双腿,还可能会导致脑血栓的可能,双下肢动脉CT是诊断双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快捷有效准确的方法,但是因下肢范围较长,导致使用的对比剂浓度及辐射剂量都比较高,如何在64排CT中,使用低浓度对比剂,低电压进行下肢CTA检查,对照与常规剂量常规浓度的图像,探讨低剂量低浓度下肢动脉CTA的可行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第一组44例采取0.1%罗哌卡因复合0.2ug/ml舒芬太尼,第二组44例采取0.1%罗哌卡因复合0.4ug/ml舒芬太尼,第三组44例采取0.1%罗哌卡因复合0.6ug/ml舒芬太尼,对三组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优于第一组产妇,P<0.05;第一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长于第二组和第三组,P<0.05;结论采用0.4ug/ml舒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明显,镇痛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并探讨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时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4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生理性黄疸新生儿29例(生理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20例(病理组),别选49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新生儿的血清总胆汁酸(TBA)、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TBA为(9.17±0.69)μmol/L、IBIL为(11.98±2.58)μmol/L、TBIL为(19.04±3.64)μmol/L,生理组TBA为(10.34±0.86)μmol/L、IBIL为(127.68±20.58)μmol/L、TBIL为(160.98±27.68)μmol/L,病理组TBA為(31.67±9.23)μmol/L、IBIL为(201.34±24.65)μmol/L、TBIL为(251.67±29.99)μmol/L,生理组与病理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胆红素检测的同时给予总胆汁酸检测时可利于临床对黄疸类型、胆汁淤积程度、肝细胞损伤和黄疸程度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可以有效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治及预后,可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胆素 胆汁酸 浓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时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4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生理性黄疸新生儿29例(生理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20例(病理组),别选49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新生儿的血清总胆汁酸(TBA)、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TBA为(9.17±0.69)μmol/L、IBIL为(11.98±2.58)μmol/L、TBIL为(19.04±3.64)μmol/L,生理组TBA为(10.34±0.86)μmol/L、IBIL为(127.68±20.58)μmol/L、TBIL为(160.98±27.68)μmol/L,病理组TBA為(31.67±9.23)μmol/L、IBIL为(201.34±24.65)μmol/L、TBIL为(251.67±29.99)μmol/L,生理组与病理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胆红素检测的同时给予总胆汁酸检测时可利于临床对黄疸类型、胆汁淤积程度、肝细胞损伤和黄疸程度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可以有效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治及预后,可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胆素 胆汁酸 浓度变化
  • 简介: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品以及化肥被大量使用,我国的水环境硝酸盐污染日益严重[1]。当前,我国水环境中硝酸根的标准测定方法主要有酚二磺酸法、离子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2]。本研究利用硝酸盐物质在碱性溶液中与水杨酸钠作用,生成黄色的酚硝基衍生物这一特性,利用行分光光度计对溶液中硝酸盐的浓度进行测定。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水杨酸 分光光度法 硝酸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配伍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镇痛药物剂量的不同随机分成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每组20例产妇,实验1组给予产妇0.125%的罗哌卡因与0.2μg/ml的舒芬太尼配伍,实验2组给予产妇0.125%的罗哌卡因与0.4μg/ml的舒芬太尼配伍,实验3组给予产妇0.125%的罗哌卡因与0.6μg/ml的舒芬太尼配伍,分别对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镇痛前3组产妇的镇痛评分差异不明显,阵痛后实验2组与3组镇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实验1组;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差异不明显;实验3组的剖宫率要明显高于实验1组与实验2组;实验3组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不良反应严重。结论0.125%的罗哌卡因与0.4μg/ml的舒芬太尼配伍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更高,是理想的联合用药剂量。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 简介: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力学式纸浆浓度传感器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研究纸浆纤维结构和力学式纸浆浓度传感器测量原理,发现了这种传感器测量精度较低的原因:第一,纸浆浓度测量信号中噪声信号难以滤除;第二,纸浆流速对纸浆浓度测量影响较大。为此,在研究纸浆浓度测量信号中噪声信号及其性质并建立纸浆浓度传感器测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稀疏分解消除纸浆浓度测量信号中各种噪声信号,同时利用纸浆浓度传感器测量模型对纸浆浓度测量值进行流速补偿。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纸浆浓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 标签: 纸浆浓度测量精度 噪声信号 稀疏分解 流速补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应用社区随访护理改善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血压、血糖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 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专项组( n=30)和对照组( n=30)。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生活护理,专项组应用社区随访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体质指数、空腹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水平等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不明显,专项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为改善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血压以及血糖,应用社区随访护理效果较好,可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社区随访护理 糖尿病 体质指数 血压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辖区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为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辖区内33个居委会中的5个居委会为分析对象,对在册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相关生化指标检查。结果长征镇辖区内糖尿病患者平均空腹血糖6.9±3.9mmol/l,平均餐后2h血糖9.8±4.7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1±0.9%,总体血糖达标者209例,达标率为52.64%;血糖达标情况与年龄、病程、是否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糖、签约家庭医生等因素正相关,而与性别、文化程度、是否吸烟、饮酒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长征镇辖区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有待提高,应当结合目前开展的家庭医生制签约工作将其纳入综合管理,以提高血糖达标率。

  • 标签: 社区 糖尿病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结肠癌术后血糖控制水平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手术切口感染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切口甲级愈合者为对照组。将患者术后不同血糖水平作为暴露因素(7.8~10.0mmol/L与<7.8mmol/L;6~7.8mmol/L与4~6mmol/L)。通过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血糖控制水平与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下,血糖控制在<7.8mmol/L是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手术时间较长、贫血、急诊、低白蛋白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手术时间较长、急诊、低白蛋白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血糖水平6~7.8mmol/L与4~6mmol/L相比较,切口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结肠癌术后血糖应控制于7.8mmol/L以下,并且不要求严格控制于6mmol/L以下。

  • 标签: 血糖 切口感染 结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0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00%)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00%);且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癌 糖尿病 术后 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验学习圈理论在内分泌科低年资护士低血糖急救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病区为单位将内分泌科低年资护士60人分为对照组(30人)和实验组(30人)。对照组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培训,实验组采用经验学习圈理论指导下的培训模式,包括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积极实践4个阶段。培训结束,组织理论与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实验组理论与急救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内分泌科低年资护士低血糖急救培训中应用经验学习圈理论,可大幅度提高培训效果。

  • 标签: 经验学习圈 低血糖 护士 急救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饮食护理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择我科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8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针对性饮食护理,比较给予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血糖的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血糖的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各项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干预饮食提高生活质量,并良好的控制血糖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护理 意义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护理对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影响价值。方法将16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2月—2017年6月),随机分2组,82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个体化护理,比较2组患儿护理后出现高血糖、低血糖情况及家属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家属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患儿血糖异常症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新生儿 窒息 血糖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