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用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A 组)患者采用常规化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B组)患者采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于采取体位性低血压节律症的依从性与认知性,研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价值。结果:实验组(B组)其护理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组)其对于体位性低血压节律症的依从性与认知性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总体来看使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用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显著,既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又能提高患者对于体位性低血压节律症的依从性与认知性,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建议在其他医疗单位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 老年人高血压 常规化护理干预 依从性 认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引导式教育(CE)的音乐节律操训练对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音乐节律操训练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CE干预,比较两组依从性、肌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干预1个月后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肌力恢复评级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和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偏瘫患者应用基于CE的音乐节律操训练可提高训练依从性,促进肌力及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进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引导式教育,音乐节律操,偏瘫,肺功能
  • 简介:摘要生物节律是机体为响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内在自主计时机制,调控机体各项生理活动,影响人体各类疾病的形成与转归。本文阐述了口腔颌面发育畸形、炎症、恶性肿瘤等常见疾病状态下局部组织活动节律的变化规律,辩证分析生物钟系统及生物节律对口腔颌面组织活动的重要性,重点剖析生物节律在维持口腔健康以及影响口腔常见疾病、口腔相关系统性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同时,总结并展望基于组织活动生物节律变化的口腔相关疾病时辰疗法及新型防治策略,为维护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生物钟 生物节律 生物时辰治疗 颌面发育畸形 牙周炎 癌,鳞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最新的11条目昼夜节律类型量表(Circadian Type Inventory,CTI)进行汉化及信效度检验。方法采用改良后的Brislin翻译模型进行汉化;选择2018年1月至6月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各专业本科生308名(样本1)及新乡医学院本科生224名(样本2)进行调查,评估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①使用临界比率值法和相关分析法来检验条目的鉴别度和同质性;②使用专家咨询法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③量表的信度采用克朗巴赫系数、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08名学生(样本1)中,有效问卷288份,其中男76名,女207名,缺失5名,平均年龄20.45岁;224名学生(样本2)中,男27名,女197名,平均年龄19.80岁。中文版量表共有11个条目,2个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8.109%,昼夜节律稳定性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7,幅度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54。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1.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5,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265~0.684(均P<0.001)。结论汉化的CTI在医学生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昼夜节律 量表 汉化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运动训练及脑梗后偏瘫康复干预,对比在此类患者中应用节律性运动训练后的效果情况,并对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本院所有所收治的脑梗塞后合并偏瘫的患者共计90例作为研究群体,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保证每组组内人数完全相等的同时,除了干预方法存在差异之外都不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在干预方法方面,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则采取节律性运动训练,持续半年干预之后对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最终结果对比与分析时可以明显看出,所有受试者干预前的上下肢功能、SF-36评分没有较大的不同之处(P>0.05),而开展干预之后,所有评分观察组都相对更好一些(P<0.05),证明干预方法相对更好,对于患者所带来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相对更佳一些。结论为此类患者开展节律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现有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避免偏瘫继续加剧而造成局部肢体功能不可逆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进一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逐步恢复。

  • 标签: 节律性运动训练 脑梗塞 偏瘫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护理周期为2周。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日间、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护理后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能够明确患者血压日间、夜间的波动规律,为疾病护理方案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降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 日间血压 夜间血压
  • 简介:24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所测得的血压具有全面、客观、动态等优点。在临床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药物疗效的评估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对7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分析,宗旨在探讨其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血压 节律变化 护理
  • 简介:摘要:春天是个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最丰富多彩的季节,春天的大自然中到处有让孩子进行快乐探索、学习的素材。我带孩子们户外散步,来到小树林孩子们开心地在里面玩耍,对从地上捡起的叶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指南》科学领域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想让孩子通过对叶子的观察,去发现叶子的千姿百态,由此我与孩子一起进入自然的天地,共享探索自然的奥秘。

  • 标签: 自然 观察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时段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体位低血压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为患者进行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值得选择和推广。

  • 标签: 体位性低血压 节律评估 老年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同服药时间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晨、中午和晚上服药组。对患者在服药前后24小时内的血压进行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降低,但是服药时间的不同对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不同的影响。晚上服药组的患者血压降低效果最好,并且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最为明显。早晨服药组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最小,中午服药组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次之。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晚上服药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并且有利于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 标签: 老年高血压病 服药时间 血压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其心绞痛发作时间与生物节律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2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时间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20例中老年UA患者在体力、情绪低潮期心绞痛平均发作人数最多,与体力、情绪高潮期和临界期日平均发生数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医护人员应予针对性的护理。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老年 生物节律 相关性
  • 简介:目的:通过监护仪所示的呼吸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pO2)参数探索肺源性心脏病病理生理变化的昼夜生物节律特征。方法,15例样本均符合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68岁,设置6个时点:0点、4点、8点、12点、16点、20点,从24h监护仪中获取呼吸率(次数)、心率(次数)和SpO2(百分率)的监测数据,分项输入余弦法程序进行生物节律分析。结果:在所观测的15个病例中,呼吸率9例和心率10例的峰值相位位于356.89°--84.50°(23点44分-4点36分),其中5例其中5例P〈0.05,提示有显著生物节律特征。SpO2的峰值相位,12例位于-130.60°--310.16°(8点20-20点20分),其中5例P〈0.05,提示有显著生物节律特征。结论:肺源性心脏病例的呼吸率和心率夜间明显快于白天,SpO2明显夜间低于白天,提示该病的病理生理具有昼夜生物节律特征。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心率、呼吸率、血氧饱和度、昼夜生物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态记录24h内各种非周期性的波动对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重复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至2015年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24例,让患者们接受连续48h的动态心电图记录,比较所有患者的重复时域,分析心电图的各项指标相关系数以及误差。结果非心梗患者动态记录心电图心率特异性昼夜节律显著且具有重复性,其中PNN50及rMSSD对非周期性的干扰较为敏感,且在夜间的信号水平相对稳定。结论24小时心电图心率特异性时域分析比长程记录的稳定性更好,可以缩短检测时间,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24h 心电图 重复性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惯常睡眠-觉醒模式对非杓型高血压 RAAS 系统和皮质醇节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入组患者均采用瑞士Schiller动态血压检测仪24h血压筛查出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10%)患者,入选者应用清晨-夜晚问卷(MEQ)在患者入院时,根据MEQ分值分为三型。清晨型(MEQ≥59分)患者27例,中间型(41分<MEQ<59分)患者30例,夜晚型(MEQ≤41分)患者25例。对三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肾功能指标、RAAS指标以及各时点的皮质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血糖、血脂以及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RAAS指标、各时点的皮质醇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夜晚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水平(8时)、皮质醇水平(16时)、皮质醇水平(24时)均比清晨型和中间型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晚型的RAAS指标、各时点的皮质醇水平均比清晨型以及中间型高,MEQ分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皮质醇节律变化相关。 可调整个体昼夜时钟以改善血压曲线类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 标签: 惯常睡眠觉醒模式 清晨-夜晚量表 非杓型高血压 RASS系统 皮质醇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被用于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本院80例重症高血压患者(治疗时间:2021.4-2023.4)进行研究,使用生日单双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为40,参考组进行传统护理,研究组则加以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护理,比较两组血压与心率变化。结果:研究组的血压与心率日间、夜间平均值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血压与心率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将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应用于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可有效发现和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从而及时干预,稳定血压和心率。

  • 标签: 重症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节律评估 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特点。方法55例单纯高血压及93例高血压合并OSAS的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仪监测,比较两组的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结果(1)OSAS合并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和夜间收缩压以及夜间舒张压升高,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减少,(2)OSAS合并高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下降。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细胞计数及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019年入住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非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分为杓型和非杓型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液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464例患者,其中杓型组296例,非杓型组168例。两组间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脑卒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β2微球蛋白是非杓型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非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β2微球蛋白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相关,且为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压和血清生物钟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在授时因子时间(zeitgeber time, ZT)0点制备SHR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后连续监测24 h内收缩压。每隔3 h取大鼠尾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生物钟蛋白(CLOCK、BMAL1、PER1和CRY1)水平变化。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压昼夜节律模式与生物钟蛋白水平波动的关系。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存在多种血压模式,包括杓型(53%)、非杓型(27%)、超杓型(13%)和反杓型(7%),以杓型模式为主。相比之下,模型组大鼠血压紊乱程度加重,以非杓型为主,比例高达40%;超杓型和反杓型比例也有所提高,分别为27%和13%;杓型血压占比降至20%。模型组血清CLOCK水平相对稳定,而BMAL1、PER1和CRY1的昼夜节律与假手术组相比出现明显改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ER1与杓型(r=-0.565,P=0.002)和超杓型(r=-0.531,P=0.001)血压模式呈负相关,与非杓型血压呈显著正相关(r=0.620,P<0.001)。结论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压昼夜节律模式发生明显紊乱,且与Per1基因的调控密切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压 高血压 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钟 时间因素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TLE-HS)患者成簇癫痫发作与皮质醇节律改变的关系,从神经内分泌调节角度了解其发生机制。方法纳入2012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确诊的57例单侧TLE-HS患者,根据入院1个月前是否有成簇癫痫发作的病史,将其分为伴有成簇癫痫组(即成簇癫痫组,共纳入27例)和不伴成簇癫痫组(NSC组,共纳入30例)。检测两组的患者同日不同时段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并通过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海马代谢物浓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两组间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皮质醇水平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以年龄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发现成簇癫痫组的3个不同时间点(8:00、16:00以及次日0:00)的皮质醇:皮质醇16[(126.22±19.98)μg/L]、皮质醇0[(51.63±21.43)μg/L]及皮质醇8-16浓度变化率(以斜率表示,为-7.78±4.54)高于NSC组[分别为(97.70±18.55)、(31.90±10.73)μg/L和-12.40±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4.320、4.013,均P<0.05)。成簇癫痫组的皮质醇0-8变化率(以斜率表示,17.11±6.32)低于NSC组(20.62±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5,P<0.05)。两组不同侧别的海马硬化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病侧海马区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肌酸)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成簇癫痫组病灶对侧海马NAA/(胆碱+肌酸)比值(0.71±0.03)低于NSC组(0.7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9,P=0.0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质醇16(OR=1.328,95%CI 1.073~1.642,P=0.009)、皮质醇8-16(OR=3.657,95%CI 1.404~9.525,P=0.008)是TLE-HS患者成簇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日间皮质醇节律紊乱可能是TLE-HS患者成簇癫痫发作产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标签: 癫痫,颞叶 海马 硬化 成簇癫痫发作 皮质醇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细胞计数及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019年入住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非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分为杓型和非杓型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液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464例患者,其中杓型组296例,非杓型组168例。两组间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脑卒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β2微球蛋白是非杓型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非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β2微球蛋白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相关,且为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2微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