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东宋贺张金峰屈浙李建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在预测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研究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为脑血管病患者确定治疗方式中脑血管造影中脑血管形态学的重要作用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脑血管病变并且实施心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进行观察。对脑血管病变的发展机制、临床治疗方式与脑血管病变血管形态学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A1优势征在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25例,在非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3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动静脉畸形组中,相对于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升高的出血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供血动脉数、双支供血动脉数、单支供血动脉数三组之间在出血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导致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就是A1优势征。相对于脑动静脉畸形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要高的出血率,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影响因素并不包括供血动脉的数目。利用后交通动脉或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利用后交通动脉的侧支,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疾病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字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64例脑血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有脑动脉瘤的44例,脑动静脉畸形有12例患者,烟雾病4例,处于正常状态的有4例。结果所选取的64例螺旋CT造影患者都可以显示出1~4级的脑动脉结构,而且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其结果均是一致。结论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的脑血管检查方法,螺旋CT造影技术显得更加的简便,在检查过程中呈现阳性的概率较高,而且其结果非常可靠,通过检验可以为临床处理上提供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因此这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螺旋CT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已成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病的唯一“金标准”1。但由于DSA是一种有创性检查,病人在术前、中、后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易造成患者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等变化,影响造影效果,术后易发生脑血管痉挛、尿潴留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科82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术后尿潴留起到的预防作用。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常规护理干预为基础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将尿潴留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潴留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潴留发生率为2.50%,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x2=11.114,P=0.001<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00%、9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可发挥突出临床作用,有效预防了尿潴留的发生,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血管造影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中应用压迫止血器的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接受脑血管造影的60例患者展开分析,就诊时间均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n=30,手工压迫止血)及试验组(n=30,压迫止血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较短,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的实施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中山医院青浦分院88例急性期脑梗死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2年4月-2023年9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4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不同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比较(4.55%Vs18.18%),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降低其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用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管造影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全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期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患者74例为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效果 并发症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全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诊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均接受常规CT扫描,CT全脑灌注,血管造影,观察检查结果。结果:常规CT扫描中仅25例患者发现了脑梗死,而联合诊断检出了全部脑梗死患者,且能明确疾病类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2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颈内动脉闭塞5例。结论:CT全脑灌注可以及时显示出脑梗死患者的缺血部位,血管造影可以显出病变血管的范围,两种手段联合应用,可以更高效地检出疾病。

  • 标签: CT全脑灌注 血管造影术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近些年,右美托咪定常使用于脑血管造影中,属于一种新型高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兼顾镇静、阵痛、无呼吸抑制等特点,可以更好的规避脑血管造影可以发生的麻醉风险。但是,使用右美托咪定也会在术后出现心房颤动、低血压、恶心、厌食等不良反应。本文结合护理干预来研究护理干预对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脑血管造影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两组各40例样本。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效果数据,观察组为针对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数据,对比两组术后一周的恢复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在未进行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对于术后一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来说,也是观察组效果更好。结论 针对在脑血管造影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的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来避免或者降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提升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血管造影 右美托咪定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实施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中,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5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3例,实施骨下动脉支架置入2例,实施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1例。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使用脑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神经介入
  • 简介:摘要: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事件的诊断与评估。本研究旨在探讨DSA在该领域的应用和价值。研究发现,DSA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脑血管图像,用于明确血管病变、阻塞或狭窄的位置和程度。此外,DSA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管重建手术的可行性,以及预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急性脑血管事件 诊断 评估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动脉压迫止血器与绷带包扎对脑血管造影后患者舒适度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期间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经股动脉造影后患者使用绷带包扎进行止血30例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脑梗死患者经股动脉造影后患者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组32例为实验组,比较两者止血完成6、12、24、48h采用Kolcaba舒适量表测评的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12h、24h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48h两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动脉压迫器止血与绷带包扎比较,患者舒适度更高。

  • 标签: 动脉压迫止血器 脑血管造影术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动脉压迫止血器与绷带包扎对脑血管造影后患者舒适度的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12月期间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经股动脉造影后患者使用绷带包扎进行止血 30例为对照组, 2018年 1-12月脑梗死患者经股动脉造影后患者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组 32例为实验组 ,比较两者止血完成 6、 12、 24 、 48h采用 Kolcaba舒适量表测评的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 6、 12 h、 24h 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术后 48h两组 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 ,动脉压迫器止血与绷带包扎比较 , 患者舒适度更高。

  • 标签: 动脉压迫止血器 脑血管造影术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全脑血管造影后患者实施改良式减压垫干预,研究其预防疗效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全脑血管造影后患者,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40例。在本试验中,参照组给予常规包扎,观察组给予改良式减压垫,比较两组全脑血管造影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将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 全脑血管造影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全脑血管造影后患者实施改良式减压垫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改良式减压垫 全脑血管造影术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