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的诊断与评估。本研究旨在探讨DSA在该领域的应用和价值。研究发现,DSA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脑血管图像,用于明确血管病变、阻塞或狭窄的位置和程度。此外,DSA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管重建手术的可行性,以及预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急性脑血管事件 诊断 评估 影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急性脑血管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早期治疗干预、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等。年轻患者通常具有更好的恢复潜力,而早期治疗和康复计划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和程度。此外,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也对恢复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小面积的脑损伤相对于大面积的损伤具有更高的恢复率。综合而言,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制定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急性脑血管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急性脑血管事件 神经功能恢复 年龄 性别 早期治疗 病变部位
  • 作者: 陈芸 金静芬 郭芝廷 秦家胜 丁传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长兴县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长兴院区),长兴 313100,长兴县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长兴院区),长兴 31310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 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杭州 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 310009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9—2021年浙江省长兴县急性脑血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县域急性脑血管疾病精准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长兴县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性脑血管监测系统中户籍居民发病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慢性病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2019—2021年长兴县急性脑血管共报告7 201例。其中,急性血管1 025例(14.2%),急性脑血管6 176例(85.8%)。急性脑血管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以冬春季为主。急性脑血管在性别、年龄构成、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嗜烟、嗜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急性脑血管疾病平均报告年龄男性低于女性(P<0.05)。急性脑血管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显著长于急性血管(P=0.034),死亡占比显著低于急性血管(P<0.001)。结论了解长兴县域急性血管疾病的诊治特点、好发季节和重点人群,为长兴县急性脑血管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监测 预防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脑血管患者入院后的早期危险因素。我们收集了一组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抽烟和家族病史是脑血管患者入院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我们还发现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与脑血管的发病风险存在一定关联。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脑血管的发病机制,为早期干预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抽烟 家族病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估在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及缺血性脑血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21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脑血管检查时均采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并以其检查结果为依据对脑血管侧支循环分成四个组别,分别为无侧支组(40例)、一级组(80例)、二级组(60例)、三级组(30例)。同时患者术后半年需要进行第二次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然后针对患者动脉狭窄、再狭窄、不良缺血性脑血管出现率进行重点评估。结果:无侧支组及一级组狭窄程度越高,狭窄比例越低(P<0.05);二级组及三级组的狭窄程度越高,狭窄比例越高(P<0.05)。再狭窄发生率方面无侧支组9(22.50%);一级组6(7.50%);二级组2(33.33%);三级组没有再狭窄发生。二级组及三级组不良缺血性脑血管出现率少,无侧支组及一级组事件出现率高,数据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脑血管介入治疗的预后和临床疗效与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以此为依据治疗针对强的治疗方案和相关的预后策划。

  • 标签: 脑血管介入术 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估 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病例数据,获得围手术期脑血管的特点和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所做的209例CEA手术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围手术期脑血管的特点,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并计算其优势比(OR)。结果男性多于女性患者(177∶32),脑梗死是最多的临床表现(68.42%),高血压是最多的合并症(68.42%)。围手术期出现高灌注者9例、卒中5例,其中脑出血3例。高灌注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比例高(8/9),脑出血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高(2/3),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脂血症是围手术期脑血管的危险因素(OR=3.861,P=0.029),合并高脂血症是围手术期高灌注的危险因素(OR=17.397,P=0.001)、患者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OR=33.333,P=0.007),也是围手术期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1.000,P=0.002),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围手术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OR=51.000,P=0.043)。结论CEA围手术期高灌注是出现最多的脑血管,脑出血是最严重的脑血管,高脂血症增加了患者围手术期高灌注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更高的围手术期脑出血风险。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 脑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心脑血管病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中2015年安徽省5个国家心脑血管报告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安徽省国家心脑血管报告监测点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粗发病率为579.20/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595.024/10万)高于女性(562.4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3,P〈0.05);农村发病率(596.23/10万)高于城市(479.5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93,P〈0.05);各县区发病率在458.64/10万~680.92/10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79,P〈0.001);心脑血管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1633897,P〈0.001)。女性首发病例平均年龄(68.62±11.74岁)晚于男性(67.88±11.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01)。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的4倍。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为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疾病,占全部病例的95.57%。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于夏秋季。结论安徽省心脑血管病发病存在性别、城乡、县区、年龄、季节分布差异,应在冬春季节,重点加强对农村老年男性人群的防控。

  • 标签: 发病率 监测 心脑血管病 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血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开展针对性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7%,急性肺栓塞总有效率为100.0%,急性左心衰竭总有效率为92.3%,急性心肌梗死总有效率为92.9%,主动脉夹层治疗总有效率为75.0%。结论对于急性血管疾病需做到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坚持锻炼,以降低心血管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心血管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35~60岁工人、农民人群中ST-T异常改变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分析2123例人群的调查和随访资料(除外心绞痛、心梗、脑卒中),心电图按标准化方法(同步12导)ST段上移在肢体导联>0.1mV,V2~3导联>0.2~0.3mV,下移>0.05mV为异常,T波低平<同导联R/10或T波倒置为异常.结果ST-T异常的发病率在农村人群>城市人群,女性>男性,T波异常的改变明显多于ST段异常,ST-T异常组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为97.5/万.结论在冠心病发病率较低的我国人群,ST-T异常同样增加冠心病事件脑血管事件发病危险性.

  • 标签: 心电描记 ST-T改变 心脑血管病事件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卒中是世界各国致死的第一或二位病因,是致残的第六大病因。高血压作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卒中人群中约占40%。Framinghan队列人群研究中,血压超过103/95mmHg(1mmHg:0.133kp2)的个体相对卒中风险度明显增加(男性为3.1、女性为2.9),降低10/6~12/6mmHg则可以减少卒中风险38%。

  • 标签: 心脑血管事件 风险度 降压药物 人群研究 危险因素 高血压
  • 简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指不遗留神经功能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缺血性卒中、迅速缓解且未遗留残疾的卒中。临床常表现为发病时症状轻微或能迅速完全缓解,不遗留或仅仅遗留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上需进行优先和快速处理,建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专病管理系统,进行规范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并采取积极的二级预防措施,进行个体化规范治疗,以避免因诊治延误引起的卒中复发或复发风险增加。

  • 标签: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22例作为观察组, 脑血管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心脑血管总发生率为9.95%显著高于对照组2.14%,且P<0.05;无心脑血管的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71.8%显著优于心脑血管高血压患者组53.2%,且P<0.0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率无显著差异,P大于0.05;两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无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 针对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有不同的干预侧重点,降低患者心脑血管时间发生率,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心脑血管 控制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85例行MHD患者的临床治疗,透析期间137例发生心脑血管(发生组),148例未发生心脑血管(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收缩压、透析龄、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差异;采用Cox生存曲线分析透析龄(月)与心脑血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透析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以及血肌酐、血磷、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B=0.42,P=0.03,95%CI为1.06~3.06)、透析龄≥24个月(B=0.85,P=0.01,95%CI为1.23~3.79)、发生动脉粥样硬化(B=0.58,P=0.04,95%CI为1.13~4.02)、高血压(B=0.23,P<0.01,95%CI为1.34~9.25)、糖尿病肾脏疾病(DKD)(B=0.36,P<0.01,95%CI为1.19~8.27)、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B=0.83,P<0.01,95%CI为1.12~3.90)、高血磷(B=0.91,P<0.01,95%CI为1.06~1.54)、甘油三酯水平升高(B=0.50,P<0.01,95%CI为1.08~5.57)是发生心脑血管的独立相关因素。Cox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在透析龄≥12月心脑血管发生概率增加,透析龄≥24个月心脑血管发生概率快速增加。结论年龄≥50岁、透析龄≥24个月、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DKD、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血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能是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龄越长发生心脑血管的概率越大。

  • 标签: 肾透析 肾功能衰竭 慢性 心血管疾病 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实施饮食控制疗法护理干预结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01月~ 2019年 04月间我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 44例,按照入院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住院期间饮食控制疗法护理干预。干预 4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水平、身体质量指数( BMI)和生活质量( SF-36)评价结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 SBP/DBP水平、 BMI及 SF-36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干预后,两组 SBP/DBP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 BMI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SF-36中各项目得分除社会功能外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也高于对照组同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实施饮食控制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 患者饮食 控制疗法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