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胡七南断块的生产测试资料、岩心分析资料、相对渗透率资料和油田地质与生产开发状况等资料,运用系统软件,分析该断块的剩余油分布状况,确定该断块目的层段的剩余油分布富集区及水淹区,并以此为依据对区块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 标签: 生产测井资料 东濮凹陷 剩余油饱和度 含水率 胡七南断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不同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雾化吸入对患者气喘、血饱和、呼吸道刺激的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的64例支气管哮喘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不如行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观察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FVC、FEVl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运用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更显著,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氧驱动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治疗中老年重症难治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时应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疗治疗的效果以及对饱和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2例中老年重症难治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疗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前后饱和。结果 对比症状消失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饱和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使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疗治疗中老年重症难治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重症难治性肺炎 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
  • 作者: 张慧 熊义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16
  • 出处:《维吾尔医药》2024年2期
  • 机构: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 简介:由于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孔隙结构和强非均质性,岩石导电效率与含水孔隙之间理想的线性关系相对复杂或并不存在,故前人基于岩石导电效率理论建立含水饱和的计算公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岩石导电效率理论,推导了岩石导电效率的计算公式,阐明了岩石导电效率与含水孔隙之间线性关系相对复杂或并不存在的根本原因,发现了岩石导电效率与电阻率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分析了所建立含水饱和计算公式误差的主控因素,得出了岩石导电效率的计算精度是该方法是否能推广应用的关键。与Archie公式相比,基于岩石导电效率理论建立的含水饱和计算公式能更准确地计算研究靶区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含水饱和。在伊拉克某油田和印尼某气田3口井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表明当计算岩石导电效率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1时,所计算储层含水饱和的绝对误差不大于0.1,基本满足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求。

  • 标签: 岩石导电效率 碳酸盐岩 饱和度 函数关系 误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原地区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检测血饱和的临床价值[1]。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高原地区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采用数字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筛查,观察组在传统基础上联合血饱和检测,比较两组筛查的准确、灵敏、特异。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联合筛查的准确、灵敏、特异均优于传统筛查,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原地区新生儿复杂性心脏病在传统筛查基础上联合使用血饱和检测[2],可以有效提高筛查的准确、灵敏、特异,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荐运用。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新生儿复杂性心脏病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代表性红黏土进行直剪试验,得到抗剪强度及其指标随饱和改变的变化规律。经过大量的工程经验,发现实际工程案例中极少出现饱和小于75的原状土,主要受到毛细作用。黏聚力随着饱和的减小先上升后小幅度下降,内摩擦角的变化幅度整体很小,分三个段式变化,而抗剪强度变化呈半抛物线形式。

  • 标签:
  • 简介:通过粘度、超声速率及折射率研究氯仿中的环/不饱和聚酯混合物的可混性;应用于防水材料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组成;反复使用的聚乙烯基对苯二酯中得到的乙烯基酯存在下的不饱和聚酯压缩特性及固化性能;环聚合物改性光敏性不饱和聚酯的制备;耐热双马来酰亚胺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用于生产储存稳定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含引发剂的微胶囊.

  • 标签: 不饱和聚酯树脂 环氧改性 双马来酰亚胺 聚酯混合物 聚合物改性 超声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进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含量差值与中心静脉血饱和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价值探究。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住赣州市人民医院综合ICU诊断为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2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v-a)CO2/C(a-v)O2治疗组(16例作为观察组)和ScvO2治疗组(1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设定不同复苏目标进行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液体复苏后6小时的SCVO2、P(v-a)CO2/C(a-v)O2、P(v-a)CO2各项值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应用P(v-a)CO2/C(a-v)O2作为监测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对提高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值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饱和指导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其动静脉血气进行分析,监测中心静脉血饱和,并计算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复苏6h后再次监测,对两组患者上腔静脉血饱和低于70%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血饱和高于70%时停止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当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继续复苏,而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者停止复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h和12h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中,采取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上腔静脉血饱和指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休克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在达到中心静脉血饱和>70%复苏目标情况下,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能否进一步指导复苏进行。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断感染性休克患者39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21例,一组18例,两组患者人科后均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动静脉血气分析,监测ScvO2(中心静脉血饱和),计算P(v-a)CO2(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行EGDT,复苏6H后再次监测ScvO2,P(v-a)CO2,对于两组中ScvO2<70%者继续进行液体复苏,而第一组中ScvO2>70%者停止液体复苏,第二组中ScvO2>70%而,P(v-a)CO2>6mmhg者继续复苏,P(v-a)CO2<6mmhg者停止复苏,直至第二组所有患者ScvO2>70%,P(v-a)CO2<6mmhg后停止复苏,复苏期间监测第6小时(T6h),第12小时(T12h)ScvO2,P(v-a)CO2,乳酸清除率。结果两组中单纯以ScvO2>70%为复苏目标组其乳酸清除率在T6h,T12h,均小于ScvO2>70%并P(v-a)CO2<6mmhg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8天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cvO2联合P(v-a)CO2在感染性休克进行液体复苏时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乳酸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弓上分流术对脑饱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连续2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接受Hybrid治疗,包括弓上分流(右腋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手术,其中弓上分流术由单一术者完成。分别测定麻醉后(T1)、左颈总动脉阻断时(T2)、弓上分流术后(T3)3个时间点左、右脑饱和(rScO2);测定术前(t1)、术后(t2)左、右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阻力指数(RI)。结果左侧脑饱和在T1、T2、T3时间点分别为0.62±0.01、0.54±0.01和0.62±0.01,T2和T1、T3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T1与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颈总动脉PSV在t1、t2时间点为(0.91±0.11)m/s、(0.76±0.09)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左颈总动脉RI在t1、t2时间点为0.83±0.06、0.93±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结论弓上分流术中短时间阻断一侧颈总动脉,术侧脑饱和会发生一过性降低,术后脑代谢变化能够完全恢复。弓上分流术改变了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原有解剖结构,但是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Hybrid治疗策略中,采用右腋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分流术式,能够避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弓上分流 脑氧饱和度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时监测控制性降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中脑饱和(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的变化,探讨七氟醚与丙泊酚对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改善rSO2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2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七氟醚组(S组)与丙泊酚组(P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案,诱导后测定rSO2基础值,术中S组用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用丙泊酚维持麻醉,行控制性降压,调整通气策略逐渐升高PETCO2,并分别于30~35 mmHg(1 mmHg=0.133 kPa)、35~40 mmHg、40~45 mmHg、45~50 mmHg、50~55 mmHg水平稳定5 min后记录MAP、心率、BIS及rSO2等数值。于术前1 d、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调查,记录其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SO2基础值比较,两组患者在控制性降压后rSO2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PETCO2为30~35 mmHg阶段比较,维持PETCO2于35~40 mmHg、40~45 mmHg、45~50 mmHg、50~55 mmHg阶段的rSO2明显升高(P<0.05);S组较P组rSO2随PETCO2水平上升的趋势更显著,PETCO2为50~55 mmHg时rSO2水平S组较P组高(P<0.05),且S组PETCO2为50~55 mmHg时与PETCO2为30~35 mmHg时rSO2数值的差值高于P组(P<0.05);与基础值测定阶段的MAP比较,两组患者PETCO2为30~35 mmHg时MAP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PETCO2各维持阶段下的MAP、心率及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MMSE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术中,丙泊酚或七氟醚麻醉维持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均可有效改善控制性降压引起的rSO2水平下降,相比丙泊酚,应用七氟醚维持麻醉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改善rSO2的作用更为明显,但两种麻醉药物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 标签: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脑氧饱和度 七氟醚 丙泊酚 控制性降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中局部脑饱和(rScO2)和神经损伤标记物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P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手术室急诊行体外循环(CPB)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57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体质量58.0~90.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术中以近红外光谱仪(NIRS)连续监测患者双侧rScO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CPB开始即刻(T2)、CPB结束时(T3)、术毕(T4)、转出ICU时(T5)、术后1天(T6)、2天(T7)和3天(T8)抽取中心静脉血并测定血清中神经损伤标志物特异性蛋白100β(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浓度。术后3天随访,评估PND的发生情况,比较PND组和无PND (NPND)组患者术中rScO2值和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浓度的变化,分析PN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术中rScO2和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的相关性。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3例患者因术后接受二次手术、二次气管内插管和ECMO(各1例)被剔除出该研究。术后3天12例(22.2%)发生PND(PND组),42例(77.8%)未发生PND(NPND组)。与NPND组比较,PND组患者CPB中平均动脉压最小值、CPB中rScO2最小值明显降低(P<0.05),CPB中动脉-脑饱和差(da-rScO2)最大值明显升高(P<0.05),CPB中rScO2降低幅度>25%持续时间、CPB中rScO2<0.50持续时间、CPB中rScO2<0.40持续时间、CPB中da-rScO2>0.50持续时间、CPB中da-rScO2>0.40持续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T2~T8时,与NPND组比较,PND组血清学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CPB中rScO2降低幅度>25%持续时间(P=0.033)、CPB过程中rScO2<0.40持续时间(P=0.007)和CPB过程中da-rScO2>0.50持续时间(P=0.001)是发生PND的危险因素。与NPND组比较,PND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ICU滞留、术后住院天数和PND恢复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医疗费用显著增加(P<0.05)。结论CPB过程中rScO2降低幅度>25%持续时间、rScO2<0.40持续时间和da-rScO2>0.50持续时间是CPB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发生PND的危险因素。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的显著升高与PND的发生有关。PND的发生对患者早期临床预后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

  • 标签: 体外循环 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脑氧饱和度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神经损伤标记物 神经系统并发症
  • 简介:员额制改革落地后,如何让一线法官审判更有效率、工作负荷更加公平?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研发“民商事法官审判工作量饱和分析系统”,通过从近20万份裁判文书、上万册卷宗材料中提取海量数据构建模型,实现了智能分案、均衡结案等功能,以审判工作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让法官审判工作量负荷更加科学合理。

  • 标签: 审判工作 工作负荷 工作量 饱和度 民商事 遵义市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其睡眠中发生的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常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损害。T90%是PSG数据中的常见指标,指整夜睡眠过程中血饱和(SpO2)<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和最低血饱和(minSpO2)相比,能更准确、更直观地反映OSAHS患者整个睡眠期低氧的情况。多项研究表明T90%与OSAHS相关合并症密切相关。本文就T90%与OSAHS常见相关合并症的关系加以综述,有助于全面而准确地评估OSAH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OSAHS合并症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合并症的风险、减少合并症的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细油藏描述是油田开发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前老区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对剩余油分布提出更精准的要求,同时要对方案进行结果预测。传统确定性建模方法采用单相渗曲线法,初始含油饱和比较均质,油藏范围内都是一个值,优势是在数模运算时速度较快,存在的问题是与油藏实际情况严重不符。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结合油藏实际情况,发现J函数法初始含油饱和场建模方法更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钻遇情况吻合度高。

  • 标签: 精细油藏描述 J函数法初始含油饱和度场 剩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