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建筑业的繁荣,不管是规模亦或是数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加之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越来越关注房屋建设质量。而房屋建设的质量可以看作是住房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施工质量管理对施工企业未来发展影响巨大。搞好施工质量管理可以使房屋的使用寿命得到一定的延长。保证房屋建筑质量基础的就是科学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高效的施工质量管理对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鉴于此,文章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质量管理对策,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建筑行业,发挥余热,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 标签: 房屋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管理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一例以上感为首发表现的脑海绵血管瘤出血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一例以上感为首发表现的脑海绵血管瘤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治疗及疗效,影像学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血常规、hs-CRP未见明显异常,体温37.3℃,咽充血,咽后壁滤泡,扁桃体I°肿大,予头孢克洛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未见效果,经影像学诊断,考虑海绵血管瘤并出血可能,在全麻下行左侧脑室内海绵血管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符合海绵血管瘤伴坏死,1月后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拆线出院。结论将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资料,影像学资料相结合,可提高以上感为首发表现的脑海绵血管瘤出血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海绵状血管瘤 中枢神经系统 影像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当前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建筑业的繁荣,不管是规模亦或是数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加之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越来越关注房屋建设质量。而房屋建设的质量可以看作是住房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施工质量管理对施工企业未来发展影响巨大。搞好施工质量管理可以使房屋的使用寿命得到一定的延长。保证房屋建筑质量基础的就是科学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高效的施工质量管理对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鉴于此,文章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质量管理对策,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建筑行业,发挥余热,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 标签: 房屋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管理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CT 与 MRI 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同时 对比 两种检测 效果 。 方法: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一年时间内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 108 例,时间段为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对照组( 54 例)患者应用 CT 诊断方式,实验组( 54 例)患者应用 MRI 诊断方式,比较应用 CT 检查与 MRI 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疾病的正确率。 结果: CT 与 MRI 两种诊断方式均可应用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但是 MRI 诊断的正确率( 94.44 )高于 CT 诊断的正确率( 64.81 ),数据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 ) 。 结论: CT 与 MRI 两种诊断方式均可应用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但是 MRI 诊断的正确率更高,降低漏诊以及误诊的发生率,避免延误患者治疗进程的现象,值得在临床初步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CT MRI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诊断 应用效果 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中尾叶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行左半肝切除尾叶保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都非常成功,手术时间均值是(192.36±33.52)分钟,住院时间均值是(14.26±2.84)天,出血量均值是(230.14±25.14)毫升。未出现腹腔出血、腹腔感染、以及肝功能衰竭、切口感染等症状。手术之后患者的肝功能都是Child分级A级;结论运用左侧入肝血流阻断的治疗方法,可以明确左肝管及门静脉的切除位置,并且有效进行肝断面的离断处理,能够使得尾叶的解剖功能及结构得到有效保护,避免手术之后出现胆瘘的症状,实现远期肝脏储备。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左半肝切除术 尾状叶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切除术是该部位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手术,该手术通常会对患者的头颈部形成一定创伤,因此,对该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缺损修复治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颏下岛皮瓣的应用以及颏下岛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应用三个角度入手展开综述,以期为颏下岛皮瓣的应用优化以及其他头颈部缺损修复术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头颈部肿瘤切除术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血透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2组,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40例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实验结束后根据2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由此观察得出,实验期间,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探究结果得出人文关怀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上有较佳的护理作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使治疗得到最佳的效果,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品质,优于传统护理,是值得推广的护理路径。

  • 标签: 人文关怀 血液透析 作用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放射冲击波(RSWT)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OA),论证RSWT对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KOA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单用穴位注射;研究组在穴位注射基础上联合RSWT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膝痛及膝关节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疗效相仿(P>0.05),但治疗后1周及1个月研究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射冲击波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放射状冲击波 穴位注射 膝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细胞(TID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密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7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术中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比较两种组织中TIDC密度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CD54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结肠癌组织中TIDC密度、TIDC的MHC-Ⅱ和CD54表型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瘤细胞类型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明显低于高分化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4,P﹤0.01);TNM分期为Ⅲ期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IDC密度及MHC-Ⅱ、CD5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TNM分期为Ⅱ期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5、3.278、5.750,P﹤0.01)。结论TIDC在结肠癌组织中密度下降,不成熟的调节性树突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与肿瘤细胞生长、转移有关。

  • 标签: 结肠癌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半月板损伤17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的17例外侧盘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7年5月,结束时间为2018年4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负性情绪、治疗效果以及疼痛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疼痛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侧盘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疼痛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超脉冲 CO2点阵激光联合 A型毒毒素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9月我院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 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观察组患者行超脉冲 CO2点阵激光联合 A型毒毒素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超脉冲 CO2点阵激光治疗,用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且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观察组患者 VSS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瘢痕痛痒觉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增生性瘢痕患者采取超脉冲 CO2点阵激光联合 A型毒毒素注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瘢痕痛痒觉,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 超脉冲 CO2点阵激光 A型肉毒毒素 增生性瘢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国网唐山供电公司聚焦“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牢记公司责任和使命,创新提出并推广配电网工程 "三化两一中心 "管控机制,即“三化”是指持续深化推进配电网工程信息化、标准化、精益化管控,“两”是凝聚多方力量保证建设进度管控和施工安全风险管控,“一中心”是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公司努力通过管理创新提升电网建设管理竞争力。

  • 标签: 配电网 工程管理 标准化 精益化 供电企业
  • 简介:摘要在水利水利工程大量开展的背景下,边坡支护技术在这类工程中实现了广泛应用,能起到保证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的作用。实际工程中,要做到边坡支护技术的合理选择,不仅能促进工程顺利开展,还能加快施工进度。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水利工程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研究,以便在该技术优化设计的条件下,发挥其在水利工程开展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水利水电工程 边坡开挖 防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膝神经节损害所致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医院中医科收治的糖尿病膝神经节损害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中药汤剂辩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H-B评分低于治疗前,两组对象FDIS、FDIP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辩证用药治疗糖尿病膝神经节损害所致周围性面瘫可以增进疗效。

  • 标签: 糖尿病 膝状神经节损害 周围性面瘫
  • 简介:目的探讨弓线变异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弓线的位置和形态,根据脐至弓线的长度分为5组病例:经典弓线组(3~5cm)、高位弓线组(2cm内)、低位弓线组(6~10cm)、多条弓线组和无弓线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各组手术视野清晰度和手术难易度,同时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与弓线变异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脐至耻骨联合上缘的平均距离为13cm。弓形线位于脐下2~10cm处,5组病例中经典组69例(57.5%),高位组8例(6.7%),低位组18例(15.0%),多条弓线组23例(19.2%),无弓线组2例(1.7%)。与经典组相比,高位组在手术视野清晰度和手术难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另外3组异常弓线病例(即低位组、多条弓线组和无弓线组),无论在手术视野清晰度还是手术难易度方面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而且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这3组病例的腹膜损伤率、血肿发生率和中转手术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清肿、切口感染、疼痛和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经典弓线病例仅占总数的57.7%,而变异弓线发生率为42.5%,其中低位组、多条弓线组和无弓线组的变异不仅加大了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难度,而且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疝外科医师应当熟知弓线的变异,提高手术安全性和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弓状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血管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疑似颅内海绵血管瘤的患者 50例,先后对患者采用 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CT检查的数据为 CT组, 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数据为联合组组,然后对患者采用手术病理诊断,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5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诊断, 42例患者为颅内海绵血管瘤, CT组检出准确率显著低于联合组;联合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 CT组( P< 0.05)。结论:在疑似颅内海绵血管瘤患者临床中采用 CT与核磁共振联合检查,患者的病症检出准确率高,临床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 核磁共振成像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55对喉鳞细胞癌(LSCC)Hep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LSCCHep2细胞,分为miRNA-155组、miRNA-155NC组,分别转染miRNA-155抑制剂(miRNA-155inhibitor)及miRNA-155阴性对照(miRNA-155NC)O收集两组转染48h的LSCCHep2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NA-155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钙黏蛋白(E-eadherin)、波形蛋白(virnentin)、磷脂酰肌醇-3-轻激酶(PI3K)蛋白、蛋白激酶B(AKT)、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后的LSCCHep2细胞中,miRNA-155组中miRNA-155相对表达量0.44±0.04、光密度(0D)值0.38±0.04、细胞侵袭数目(39.4±4.3)个,均明显低于miRNA-155NC组的1.52±0.15,0.68±0.07J157.8±12.6)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82,18.229、43.531,P值均<0.01)。miRNA-155组Hep2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中MMP-2、MMP-9、vimentin、PI3K、AKT、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0.03,0.25±0.02,0.29±0.02、0.28±0.03,0.99±0.05,0.24±0.02,均低于miRNA-155NC组的1.78±0.15J.56±0.16、1.34±0.12J.04±0.09J.17±0.08,0.83±0.08;而E-cadherin表达量为1.13±0.10,高于miRNA-155NC组的0.31±0.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29.345,46.745,59.436,34.217J5.936,30.129,44.621,P值均<0.01)。结论下调LSCCHep2细胞中miRNA-155的表达,可降低Hep2细胞的活力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1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喉肿瘤 Hep2细胞 微小核糖核酸 侵袭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解脲棒杆菌与尿液中磷酸铵镁结晶形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磷酸铵镁结晶阳性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对于细菌构成进行分析,在新鲜不存在细菌和不具有其他有形成分尿液中放置解脲棒杆菌施行培养,利用显微镜对于尿液中磷酸铵镁结晶现象加以观察。结果一共45例尿液样本中检测出磷酸铵镁结晶,其中25例通过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10例培养出两种病原菌,解脲棒杆菌7株,肠球菌9株,白念珠菌2株,存在肺炎克雷伯菌4株,存在铜绿假单胞菌2株,存在奇异变形杆菌5株以及大肠埃希菌4株;在不具有磷酸铵镁结晶解脲棒杆菌培养液中显示磷酸铵镁结晶初形,主要为没有成形的羽毛状结晶,同时可见洋信封、立方体以及方柱状结晶。结论特定人群泌尿系统感染和感染性结石患者中,解脲棒杆菌属于其主要病原菌。

  • 标签: 尿液 磷酸铵镁结晶 解脲棒状杆菌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