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产检的68例产妇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68例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D-聚体、凝血四项指标。结果:研究组D-聚体、Fbg水平较对照组更高,且PT水平更低(P<0.05),两组T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D-聚体、Fbg水平最低,PT、aPTT水平最高,其次为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临产期(P<0.05);不同妊娠时期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有助于评估产妇凝血情况是否异常,及时进行血栓与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

  • 标签: D-二聚体 凝血四项 临产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的D-聚体(D-D)水平及凝血指标的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4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进入观察组,纳入同期足月妊娠待产的健康产妇46例进入对照组,测定两组D-D及凝血指标,观察结果。结果:观察组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FBG高于对照组,APTT、PT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T比较,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的D-聚体水平增高,其凝血功能异常。加强对妊娠期妇女的D-聚体水平及凝血功能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并进行干预,这将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疾病 D-二聚体 凝血功能 高凝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聚体、凝血4项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其妊娠周期将其分为妊娠早期组(10~16周),妊娠中期组(17~26周),妊娠晚期组(27~36周),临产期组(37~42)组,每组各25例,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非妊娠期女性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妊娠早、中、晚期及临产期孕妇血浆D-聚体及凝血4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观察并对比妊娠早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D-聚体及凝血4项的检查结果;结果:妊娠各组患者D-聚体呈逐渐升高趋势,凝血酶时间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妊娠中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低于妊娠早期组(P<0.05),临产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低于妊娠早、中、晚期组(P<0.05),娠中期组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妊娠早期组(P<0.05),临产期组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妊娠早、中、晚期组(P<0.05),妊娠早期组D-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早期组和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孕妇产前进行D-聚体、凝血4项检测,可以观察预防孕妇身体出现异常,并针对性采取措施,以防孕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出血、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D-二聚体 凝血4项 产前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D-聚体检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STEMI的患者80例,将D-聚体值在上三分位数以上的患者纳入高D-聚体组(n=27),将D-聚体值在上三分位数以下的患者纳入低D-聚体组(n=53)。比较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将各指标与D-聚体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脂、院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高血栓负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D-聚体组发生高血压的比例明显比高D-聚体组高(P<0.05);高D-聚体组患者的NT-proBNP、PeakTrop I、MPV水平相较于低D-聚体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D-聚体组患者的TP及ALB水平低于低D-聚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D-聚体水平与血清TP、Alb负相关,与空腹血糖、NT-proBNP、高血压及MPV正相关;院内MACEs与年龄、LEFV、NT-proBNP、血栓负荷正相关,与TP、Alb负相关。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负荷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假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或翻修术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8例,女性110例,年龄(58.6±14.5)岁。其中慢性PJI患者48例(膝关节21例、髋关节27例),无菌性松动患者57例(膝关节16例、髋关节41例),正常随访患者63例(膝关节28例、髋关节35例)。收集患者血D-聚体、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髋、膝关节慢性PJI患者的D-聚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聚体、ESR、CRP诊断髋关节和膝关节慢性PJI的诊断效力。结果慢性PJI组膝关节D-聚体水平[M(QR)]为1 040(1 140.5)μg/L,高于慢性髋关节PJI患者的435(605)μg/L(Z=3.16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诊断膝关节慢性PJI的D-聚体最佳截断值为370.5 μg/L,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4.1%;CRP最佳截断值为9.3 mg/L,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0.9%,ESR最佳截断值为33 mm/h,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8.6%。诊断髋关节慢性PJI的D-聚体最佳截断值为294 μg/L,诊断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6%;ESR最佳截断值为45 mm/h,诊断的灵敏度为55.6%,特异度为97.4%;CRP最佳截断值为8.1 mg/L,诊断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84.2%。结论D-聚体对膝关节慢性PJI的诊断价值要高于髋关节慢性PJI,但D-聚体诊断膝、髋关节慢性PJI的价值不优于ESR、CRP。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D-二聚体 假体周围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S100B、D-聚体(D-dimer, D-D)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了济南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初诊患者54例作为脑卒组,并且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NIHSS)来评价神经损伤,按照NIHSS评分不同将其分为轻度组:25例,中重度组:29例。另取40例健康对照组,严格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各实验对象进行抽血和检测,采用ELISA测定血清S100B蛋白,D-聚体及GFAP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100B,D-聚体,GFA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组S100B,D-聚体,GFAP的表达水平较轻度组明显增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100B、D-聚体、GFAP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且表达水平越高,脑卒中越严重;S100B、D-聚体、GFAP三者均可作为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志物。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S100B  D-二聚体 GFAP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在治疗中,实行阿奇霉素治疗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2年2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接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治疗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阿奇霉素治疗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D聚体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研讨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行阿奇霉素治疗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血小板、D聚体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在治疗中实行阿奇霉素治疗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患者血小板、D聚体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得运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血小板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对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77例)和非DVT组(3 784例),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D-聚体水平,入院时有无下肢烧伤、吸入性损伤,住院期间是否并发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及有无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外科手术史、输注浓缩红细胞。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选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预测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对AUC的质量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及住院期间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发生情况、外科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D-聚体水平,入院时下肢烧伤情况、吸入性损伤情况,住院期间股静脉留置CVC和输注浓缩红细胞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7,Z值分别为-5.04、-10.83,χ2值分别为21.83、5.37、7.75、4.52,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烧伤总面积和D-聚体水平均是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5、1.02、1.14,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4~1.06、1.00~1.03、1.10~1.20,P<0.05或P<0.01)。年龄、烧伤总面积和D-聚体水平预测3 861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ROC的AUC分别为0.74、0.67、0.86(95%置信区间分别为0.68~0.80、0.60~0.74、0.83~0.89,P值均<0.01),最佳阈值分别为50.5岁、10.5%体表总面积、1.845 mg/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分别为71.4%、70.1%、87.0%,最佳阈值下的特异度分别为66.8%、67.2%、72.9%。D-聚体水平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年龄(z=3.29,χ2值分别为284.91、34.25,P<0.01)和烧伤总面积(z=4.98,χ2值分别为326.79,29.88,P<0.01),年龄、烧伤总面积间的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相近(P>0.05)。结论D-聚体水平是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AUC质量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优于年龄和烧伤总面积,对成年烧伤患者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 标签: 烧伤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联合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并检测FⅧ基因92714C>G多态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4日至2022年1月4日入住绵阳市中心医院有完整资料的初次发病VTE患者238例;VTE复发和(或)出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46例为试验组;本研究观察截止时仍未出现VTE复发及CTEPH共192例,定义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检测D-聚体、FⅧ:C水平。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D-聚体和FⅧ:C在静脉血栓栓塞症和(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检验效能。其中196例患者利用DNA测序技术检测FⅧ 92714C>G基因多态性。结果试验组、对照组D-聚体水平分别为5.07(3.03,8.41) mg/L比2.05(0.94,3.45) mg/L;试验组、对照组FⅧ:C水平分别为307.50%(197.00%,329.98%)比181.00%(116.00%,234.88%),2组总体D-聚体、FⅧ: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4、5.70,P值均<0.001)。初诊时D-聚体、FⅧ:C在预测VTE复发和(或)出现CTEPH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773、0.770,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0.886)高于单独D-聚体和FⅧ:C检测(Z值分别为1.98、2.07,P值均<0.001);196例VTE样本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均未发现FⅧ基因92714C>G变异。其中12例患者存在92798A>C突变,基因频率为6.12%,属于同义突变。结论高D-聚体、FⅧ:C水平可能是中国人群VTE复发或出现CTEPH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D-聚体和FⅧ:C可能可提高VTE复发及CTEPH的预测能力,FⅧ92714C>G突变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VTE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因子Ⅷ D-二聚体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分析血浆D-聚体(D-dimer)在进展性脑梗死(PCI)病程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设为对照组,43例进展性脑梗死设为观察组,测定不同发病时间段两组的血清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病24h内、第2天、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第14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imer和Fib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用于早期进展性卒中的辅助诊断。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血清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常规及D-聚体的变化情况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64例,其中包含有轻伤患者与重伤患者,对患者的D-聚体、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进行测定,在为患者开展6个月的治疗之后,依据患者的GOS评分,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的D-聚体、Fbg、APTT、PT等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随着患者颅脑损伤病情的加重,Fbg表现出下降趋势,但是D-聚体、APTT、PT表现出上升趋势;在为患者开展6个月的治疗之后,GOS评分处于1~3分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GOS评分为4~5分的患者,并且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通常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并且异常程度与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具有密切的联系,这能够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性期凝血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水平对胰腺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效果的关系。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前血浆D-聚体阳性率的关系。(2)化疗效果评价与血浆D-聚体水平的关系。(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前血浆D-聚体阳性率的关系:肿瘤TNM分期Ⅰ-ⅡA期、ⅡB期、Ⅲ期、Ⅳ期患者治疗前血浆D-聚体阳性率分别为18.37%(9/49)、43.64%(24/55)、53.85%(28/52)、80.36%(45/56),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中高分化患者治疗前血浆D-聚体阳性率分别为43.59%(17/39)、24.62%(16/65),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4,4.051,P〈0.05)。(2)化疗效果评价与血浆D-聚体水平的关系:212例胰腺癌患者中,108例行超声内镜穿刺或肝穿刺明确病理学诊断后,均接受了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4-6个周期化疗。108例化疗患者中,59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血浆D-聚体水平治疗前39例升高(治疗后28例下降),20例正常;49例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D-聚体水平治疗前34例升高(治疗后8例下降),15例正常。两类疗效患者治疗前血浆D-聚体水平升高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05);治疗后血浆D-聚体水平下降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9,P〈0.05)。(3)随访情况:212例患者均获得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5-12.0�

  • 标签: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化疗 D-二聚体 TNM分期 肿瘤分化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聚体(D-D)、降钙素原(PCT)及前清蛋白(P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患者血清D-D、PCT及PA指标水平检测.并参照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分级标准予以患者病情程度分析,参照肺炎病情风险分层评分系统(CURB-65评分系统)予以患者病情风险分层,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比分析不同病情程度、病情风险分层及预后情况下患者血清DD、PCT、P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平均血清D-D、PCT表达水平上,病情程度高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病情风险分层III组>II组>I组(P<0.05),死亡组>存活组(P<0.05);在平均血清PA表达水平上,病情程度高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病情风险分层III组<II组<I组(P<0.05),死亡组<存活组(P<0.05).结论通过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D、PCT、PA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关键词重症肺炎;老年;D-聚体;降钙素;前清蛋白AnalysisofelderlypatientswithseverepneumoniaserumD-dimer(D-D),calcitonin(PCT)andprealbumin(PA)ofclinicalsignificanceGongYanan(Pengzhou,sichuanprovincehospitalofpengzhou,sichuan,611900)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lderlypatientswithseverepneumoniaserumD-dimer(D-D),calcitonin(PCT)andprealbumin(PA)detectionofclinicalsignificance.Methodsourhospital’s86casesofelderlypatientswithseverepneumoniawereastheresearchobject,thepatient'sserumD-D,PCTandPAindexlevelwasdetected.Andreferencetopneumoniaseverityindex(PSI)degreeanalysis,classificationstandardtothepatientsinreferencetopneumoniadiseaseriskstratificationscoringsystem(skillshe-65scoringsystem)patientsriskstratification,patientswerefollowedforprognosis,analysisofthedegreeofdisease,thediseaseriskstratificationandprognosisofpatientsserumD-D,theexpressionlevelsofPCT,PA.ResultstheaverageserumD-D,PCTexGpressionlevel,degreeofillnessgroupheight>moderate>mildgroup(P<0.05),thediseaseriskstratificationIIIgroup>IIgroup>Igroup(P<0.05),anddeathgroup>survivalgroup(P<0.05);OnaverageserumPAexpressionlevel,degreeofillnessheight<<moderategroupmildgroup(P<0.05),thediseaseriskstratificationIII<IIgroup<Igroup(P<0.05),death<survivalgroup(P<0.05).Conclusionthroughtheoldpatientswithseverepneumonia,PCT,serumD-DPAexpressionlevelofdetection,canbeusedasimportantreferencetotheevaluationofthepatientconditionjudgmentandprognosis,andprovideKeryeliwaobrldesinformationforclinicaltreatment.severepneumonia;Oldage;D-dimer;Calcitonin.prealbumin中图分类号R725.6__________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1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钠治疗D-聚体升高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妇科收治的130例D-升高复发性流产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肌射hCG和黄体酮直至妊娠84d,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患者计划怀孕的前30d开始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U治疗,直至妊娠1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观察流产者的平均妊娠时间,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84.61%(5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9.23%(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产流者平均妊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聚体升高复发性流产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疗法,可以显著提高保胎成功率,无任何不良反应。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D-二聚体升高 复发性流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的定量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338例及健康体检者150例,用希森美康CA-15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血中D-D浓度。结果心血管疾病组(冠心病和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和脑梗死)组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定量检测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心脑血管疾病、溶栓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对诊断继发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患者溶栓治疗后D-聚体的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1。

  • 标签: D-二聚体 冠心病 心绞痛 脑出血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D-聚体联合检测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快速法检测C-反应蛋白,荧光抗体法检测D-聚体。结果DVT患者治疗前后CRP、D-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01)。结论CRP与D-聚体联合测定有助于DVT的检出。

  • 标签: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聚体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随机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入院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中的D-聚体和血清肿瘤标记物(主要检测CEA、CA199、CA724水平)并予以观察组患者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综合分析D聚体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724以及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EA、CA199、CA724以及D-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且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血清CEA、CA199、CA724以及D-聚体高水平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因素。结论血浆D聚体和肿瘤标志物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情况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本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标签: 结直肠癌 D-二聚体 肿瘤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