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微创技术应用在儿童龋齿治疗中,评估其去腐效果,从而提高儿童患者龋齿治疗的安全性及舒适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 儿童乳牙牙体牙髓病为婴幼儿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临床影响因素较多,对儿童生长发育均具有严重影响;随着我们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饮食结构多样化改变,儿童患有口腔疾病几率逐年升高,受到临床学者高度重视。

  • 标签: 儿童 乳牙牙体牙髓病 防治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离子应用与儿童乳牙龋齿充填的临床效果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2017至2019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童乳牙龋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与50例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复合树脂进行充填,研究组患者使用玻璃离子进行充填,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充填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6.0%,研究组治疗的满意度为96.0%,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7例牙本质过敏情况,研究组患者有2例牙本质过敏情况,研究组牙本质过敏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龋齿的充填成功率为86.0%,研究组患者龋齿的充填成功率为90.0%,两组间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童乳牙龋齿患者来说,使用玻璃离子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采用玻璃离子充填能减少牙本质过敏情况,并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实施。

  • 标签: 玻璃离子 儿童乳牙龋齿充填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创伤性充填技术(ART)修复乳牙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儒乳牙龋患儿110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充填技术进行修复,观察组则采取非创伤性充填技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6、12个月的失访率、失败率、保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6、12个月继发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修复乳牙龋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减少患儿疼痛,是可行性较高的乳牙龋修复方法之一。

  • 标签: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 修复 乳牙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硝唑+碘仿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8例乳牙根尖周炎进行奥硝唑+碘仿糊剂充填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2年的随访,治疗的总体成功率为91.3%。结论奥硝唑+碘仿治疗乳牙根尖周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奥硝唑 碘仿 乳牙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总结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乳牙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治疗期间将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颌面洞、邻颌面洞修复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颌面洞、邻颌面洞修复成功率(90.0%)、(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3%)、(66.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牙龋齿患儿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过程中,对其增加术前体位指导及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配合护理干预,将能有效提升患儿整体预后效果。

  • 标签: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儿童乳牙龋齿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宁波市海曙区880例3-6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儿童乳牙龋病的年龄构成以及乳牙龋齿的牙位分布,以进一步明确当地儿童的乳牙龋病患病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宁波市海曙区10所幼儿园2107名儿童健康体检资料,其中乳牙龋病例数为880例,对龋病病例分性别、年龄构成和牙位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为41.77%,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增高,乳牙龋齿以磨牙多见,下颌磨牙最多。结论采取适当措施,做好该区的儿童乳牙龋病预防工作刻不容缓。

  • 标签: 儿童 龋病 牙位分布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乳牙拔除术中通过应用分层麻醉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儿童术中为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儿童术中采用分层麻醉法。结果:儿童乳牙拔除术中配合率高于对照组,轻度畏惧率、重度畏惧率、极度不配合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NRS疼痛评分观察组为(1.40±0.25)分,对照组为(3.65±0.52)分,P<0.05;术中Houpt耐受行为评分观察组为(4.32±1.26)分,对照组为(3.02±0.36)分,P<0.05。结论:在儿童乳牙拔除术中采用分层麻醉能够有效提升儿童术中的配合度、缓解其疼痛程度并增强其耐受行为。

  • 标签: 乳牙拔除术 儿童 分层麻醉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STA在乳牙牙髓炎治疗中对焦虑和疼痛方面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因乳牙牙髓炎就诊的80例5-7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系统STA系统局部牙周膜注射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必兰麻专用金属注射器麻醉。应用FIS量表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记录两组的焦虑和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焦虑及注射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牙牙髓炎治疗中,STA系统与传统麻醉在麻醉效果上相似,STA对缓解注射时的疼痛及焦虑状态较传统组更具优势。

  • 标签: STA 乳牙牙髓炎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牙源性间充质肝细胞,乳牙牙髓干细胞不仅易获得,而且有较高的扩增效率,能够通过分化形成多种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并分泌出诸多功能性细胞活性因子,发挥出免疫调节、组织修复、抗细胞凋亡等作用。当前乳牙牙髓干细胞被认为是干细胞疗法中极具应用前景的一种种子细胞,在多种临床疾病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治疗作用。

  • 标签: 乳牙牙髓干细胞 口腔 颌面部
  • 简介:美国乳品科学协会消息头孢噻夫衍化物对胎膜滞留奶牛给药后的浓度检测目的是测定对胎膜滞留的奶牛皮下注射头孢噻夫盐酸盐后头孢噻夫衍化物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浓度。试验发现,在给药后72小时发现头孢噻夫衍化物以头孢噻夫酰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血清、子宫内膜、子宫阜、胎盘母面绒毛小叶和恶露中。

  • 标签: 浓度检测 头孢 衍化 给药 奶牛 滞留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由于科技与城市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使用也不断的增加。虽然我国提倡节约水资源,并在社会中呼吁水资源的节约,但是水资源在某些地区仍十分匮乏。由此,海绵城市,这一新兴概念在我国近几年被提了出来。其中生物滞留设施的应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对于海绵城市与生物滞留设施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在海绵城市建设当中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再对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 标签: 海绵城市 生物滞留设施 应用问题 解决办法
  • 简介:摘要: 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室过度拥挤早已成为全球的普遍问题,急诊患者滞留及由此导致的急诊室过度拥挤会带来严重后果,不仅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急诊满意度,还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高。本文对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患者滞留原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综合性三甲医院 急诊滞留 过度拥挤 原因
  • 简介:摘要:生物滞留池是一种全新的分散式水处理设施,不仅可以改善雨水水质,还可以对城市道路表面的洪峰和径流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重点针对海绵城市视角下,生物滞留池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池,居住区景观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池在住宅区绿化中的施工技术。首先,文章介绍了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池的概念和优势,并研究了住宅区绿化中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池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其次,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文章总结了住宅区绿化中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池施工技术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绿化项目提供参考。

  • 标签: 海绵城市 生物滞留池 住宅区 绿化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乳牙列个别正常儿童在牙尖交错位最大力时的咬合接触情况,为乳牙修复、正畸等临床研究提供生理数据基线。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开展,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共征集57名志愿儿童。按纳入标准最终纳入47名3~5周岁乳牙列个别正常儿童,其中男性24名,女性23名。年龄(4.1±0.7)岁(3.0~5.8岁),身高(103.7±7.2)cm(90~120 cm),体质量(17.1±2.5)kg(12.5~22.5 kg)。使用Dental Prescale Ⅱ系统测量牙尖交错位最大力时的咬合情况,包括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压强、最大压强、力和对称性等。结果47名全乳牙列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力为(567.40±223.84)N(226.7~1 154.6 N),咬合接触面积为(18.56±6.54)mm2(8.4~41.2 mm2)。最大力与咬合接触面积、身高、体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4,P<0.01;r=0.397,P=0.022;r=0.453,P=0.008)。男性儿童的最大力[(651.80±224.34)N]、咬合接触面积[(20.77±6.97)mm2]均显著大于女性儿童[分别为(479.34±190.45)N、(16.25±5.27)mm2](P<0.05)。最大压强多为1个点[68%(32/47)],多位于乳磨牙区。前牙区和后牙区的力分别为(124.12±56.99)和(450.11±205.09)N,分别占全牙列的(21.82±11.40)%和(71.80±21.35)%;咬合重心均位于后牙区。乳牙列的前牙区和后牙区均有咬合接触。结论乳牙列个别正常在牙尖交错位时最大力的个体差异大,最大力与性别、身高、体质量和咬合接触面积均显著相关;最大压强集中在乳磨牙区,咬合重心均在后牙区。

  • 标签: 咬合力 牙列,乳 牙尖交错位 个别正常